- 狐貍的智慧管理
- 石地
- 1652字
- 2021-11-26 11:26:46
猶豫不決將一事無成
就領導能力和決斷力來說,很少有人能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任英國首相的溫斯頓?丘吉爾相媲美。早在戰前他就發出了警告:“戰爭的烏云密布眼前”,而他的前任卻優柔寡斷,貽誤戰機,為世界政壇留下了深刻的教訓。
除了態度曖昧之外,傳統政治生活中的另一特色就是妥協。政治家們不喜歡做決斷,并總是推遲做決斷,除非被逼無奈。只要有可能,一個政治家就盡量作一個妥協的決定,一個不會冒犯任何人或有損任何利益的決斷。而且,政治家喜歡推卸決策的責任,以便出了問題時能盡量減輕自身的責任。
丘吉爾則完全相反,他充滿自信,敢于決斷,并且為此負全權責任。他崇拜與他同樣的人物。1945年,他第一次見到哈里?杜魯門總統時,杜魯門突出的自信和鮮明的決斷力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丘吉爾做決斷時很少像大多數政治家那樣,官僚辦事,拖拖拉拉。他憎惡拖延、妥協、以及中庸和粗鄙的斤斤計較。保羅?迪森談到丘吉爾時說:“與大多數政治家不同的是,當丘吉爾認為問題有必要解決的時候,他從來不從沖突中退縮。”
丘吉爾一個著名的格言是:“一個受歡迎的領導者總需要保證怎樣做最好,至少自己要對此充滿信心。”他不喜歡假設和懷疑,一旦要作決策或作出決策后,他總是對自己充滿信心,相信自己是正確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丘吉爾不斷急切地督促:“無論確定了什么樣的方針,我們現在都必須果斷地采取行動。”當然,決定之后他就堅定不移地行動。他不會失眠,不會為自己剛剛做出的決策后悔或懷疑。他喜歡說:“我的特點是事情距離越近,我就變得越自信和果斷。”他的另一句格言是:“猶豫不決將一事無成。”
對于丘吉爾的自信和決斷眾說紛紜。在丘吉爾漫長而多變故的一生中,他與許多重大的決策聯系緊密。雖然有時是作為負有職責并有完全處理權的決策者,但更多的時候他是作為內閣委員會或內閣中的一員來參與決策的。在這種情況下,他的自信心和一味堅持己見的態度常常激怒那些更傳統而折衷的同事們。沒有什么人曾去了解他的自信心對決斷的重要性,也沒有人將它與其他政治家那些折衷的決斷進行對比。他的朋友伯肯海德勛爵曾說:“溫斯頓總是正確的,但是當他一旦出錯時,哎,上帝!(那簡直不可想象)”很少有人用這樣的話語評價同時代的人。
丘吉爾的決斷能力主要是由他的自信造成的。即使面對團體的阻力和惰性,他仍然堅信自己是正確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不久,他就寫道:“許多偉大的探索,在某些困難和阻礙下不得不放棄了。”他在1915年寫道:“不做事有什么難?而做好任何一件事都不容易。”領導者光有好主意是不夠的;自信、動力、決斷和實施同樣重要,但它們往往不被人們所重視。“好主意太多了,需要的是信心和實施它們。”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丘吉爾向著名作家亞瑟?科南?道爾(《福爾摩斯》的作者)說道。
正是這種自信和克服團隊惰性的驅動力使許多人錯誤地認為丘吉爾的唯一目的就是為行動而行動。如果這樣看待丘吉爾,就未免太不公允了。的確,丘吉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說過:“我從來不擔心行動,我只擔心沒有行動。”但許多次,當他的判斷力告訴他采取任何行動都是不明智的時候,他就建議拖延或者按兵不動。丘吉爾認為,困難時期在任何可能成形的計劃和想法前面,都樹立著“無數阻擋的高墻”,而自信是克服阻礙的有力武器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丘吉爾說:“困難的是,不在于贏得戰爭,而在于說服人們——說服那些傻瓜相信你會贏,并讓你贏。”
自信、果斷而無畏的本性,的確是使丘吉爾成為一個杰出領袖的原因,也正是丘吉爾、林肯和華盛頓這樣杰出的政治家才使政治的地位不斷地從平庸之才、犬儒主義和野心與權利那里恢復起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丘吉爾反思說:“為了在同類中稱王或顯赫,權力被認為是合適的基礎。”對這種政治家根本動機的普遍看法,在此前20年,他就在另一篇文章中提出來了:“有能力追逐權力,并正當運用權力,是人最高貴的職業之一。”
【獅子的忠告】
一個杰出的領導者從來不擔心行動,他只擔心沒有行動。他不喜歡假設和懷疑,一旦要作決策或作出決策后,他總是對自己充滿信心,相信自己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