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優諫君
優諫,即以插科打諢、逢場作戲方式進諫。
優,古人解釋為“調戲也”。所謂調戲,一般指俳優(演員)以調笑滑稽相戲之意。
優諫產生于俳優之中,它的歷史源遠流長。
西周后期,君王為了自己的聲色之樂,已不滿足于巫覡(巫婆神漢)表演那些乏味的歌舞,便從民間挑選一些具有藝術才華的人加以訓練,成了歷史最早的職業演員——優。優又叫俳優、倡優、優人或優伶。關于優人最初記載來自《國語·鄭語》,史伯戲鄭恒公說周幽王“侏儒,戚施實御在側”。韋昭為此語作了注:“侏儒、戚施皆優笑之人?!边@是公元前774年的事,當時有了侏儒一類的優人了。古來把善為諷喻的優人稱“言無郵”,號“無過蟲”,他們百無禁忌,圣佛賢良,皇帝將相,無不在嘲諷之列?!稇蛛S筆》就說:“古之優人于御前嘲笑,不但不避貴戚大臣,雖天子后妃亦無所忌?!彼未偷梦獭抖汲羌o勝》也說:“大抵全以故事世務為滑稽,本是鑒戒,或隱為諫諍也?!蓖瑫r代的洪邁在《夷堅志》則稱:“俳優侏儒,周使之下且賤者也,然亦能因戲戲而箴諷時政,有合于古朦誦工諫議?!?/p>
這些征招到宮廷的優人,職業是專為取悅于當時的君王,地位低下,與朝廷大臣不同,不能一本正經地勸諫君王,于是他們利用滑稽表演,詼諧調侃,勸諫君王改過。楚人優孟,詭譎多辯,常以談笑諷諫;秦倡侏儒優旃,亦善笑言,然合于大道;齊之贅婿淳于髡,更是滑稽多智,機敏戲謔;而唐代開元中的黃蹯綽、張野狐,捷機詼諧,言談微中;咸通時的李可及幽默諧謔,獨出流輩;宋時的許多優人,更公然于皇帝宴集群臣之時,或于宰輔和權臣們邀飲僚屬的庭堂之上,戲謔諷諫,調笑嘲弄,可謂優諫傳統的優秀繼承者。
典故“優孟衣冠”,可說是優諫的范例。
春秋楚國宰相孫叔敖,輔佐楚莊王治理國事頗有政績。
可是他死后,楚莊王忘了他的功勞,兒子窮得僅靠打柴度日。優孟穿戴起孫叔敖生前的衣帽服飾,刻意模仿孫的樣兒,去見楚莊王,莊王大驚,以為孫宰相死而復活哩!莊王打算封他為宰相,優孟說:“讓我回去和夫人商量商量再說。”
過了三天,優孟來見莊王,莊王問他商量的怎么樣。優孟回答說:“我的妻子說了,楚國的宰相不能做。像孫叔敖那樣忠貞廉潔,自身死了兒子窮得叮哨響,做官若是做到了像孫叔敖這個份上,還不如自殺了好。”優孟隨即向莊王陳述孫家的凄涼境遇。莊王聽后滿臉愧色,不久,把孫的兒子封在寢丘做官。
唐昭宗光化年間,朝廷大臣朱樸好說大話,在昭宗面前陳述政見數條,每條說完后他都說:“我可以為陛下辦理這事?!笨墒钦炎谌嗡麨樵紫嗪螅瑓s一點作為也沒有。一天,宮內優人穆刁陵扮作一個念經的和尚,在皇上面前表演說:“如果是朱宰相,那就是說無宰相。”第二天,昭宗帝就將朱樸貶了官。
北宋初年,真宗祥符、天禧年間(公元1008年——1021年),身居高位而又把持文壇的是一些號稱“西昆體”的文人,如楊億、劉筠、錢惟演等人,他們刻意模仿唐代詩人李商隱(字義山)的詩體,甚至剽竊李的詩句為己作。由于他們有權有勢,人們不敢言之。有一次皇宮舉行宴會,讓伶人演出雜劇助興。雜劇開場,臺上走出一個穿著破爛不堪的優伶,自稱李義山來了?;噬蠁査麨槭裁催@身打扮登場,他回答:“我的衣服都被那些西昆體的文人東一塊、西一條的撕破了?!?/p>
古代的優人們以他們的聰明才智,精彩演技,對于他們認為不合理的事物,給予狠狠地抨擊和呵責。傳統的優諫手段是千姿百態、花色繁多的,這中間有耿直的諫諍;有巧妙的諷刺;有機智的嘲弄;有詼諧的戲謔,也有無情的鞭撻。
宋徽宗崇寧初年,朝廷罷斥疏遠哲宗元祜時的忠良賢臣。凡是遇到涉及元祜年間的所為所行,爵位不論大小,一律不受歡迎。
宮中的優人給徽宗演戲,內容是推一個參軍(戲的主角)作宰相,坐在椅子上宣揚朝政的美好。一個僧人請求發給官府的憑證去外地云游??醋约旱慕潆菏窃锶甑模⒓窗阉扛牧耍贡灰怨诮碜屗€俗;一個道士丟了度牒,問他是什么時候出的家,也是元祜年間,于是剝去他的道衣讓他作平民。一個讀書人從元祜五年就被推薦,應當免試分配官職,禮部不為引用。他來向宰相訴說,馬上被押送到所屬地方訓斥了他。過了一會,主管國庫的官家貼近宰相耳朵說:“今天在藏庫領到相公食料錢一千貫,全是元祜的錢,應該怎么處理?”宰相思忖片刻,說:“從后門搬進去?!绷硪粋€配角用刑杖敲他的脊背,說:“你做了宰相,原來也愛好錢!”這時,宋徽宗如芒刺在背,坐立不安。
宋徽宗在位期間,還發生一樁優諫趣事。宰相蔡京建議鑄造一種大銅錢,名為“當十錢”,即一個錢當十個錢用。在皇亡舉行的宴會上,優人扮作一個賣豆漿的小販上場,另一個角色上來喝了一碗豆漿,付給一枚當十錢,叫他找回九個錢。賣漿人說:“我剛上市,沒零錢,你就多喝兩碗吧!”喝漿人連飲了五大碗,捧著肚子說:“實在吃不下去了,一個當十錢也不能找零,要是我們相爺改成當百錢又怎么辦呢?”宋徽宗聽了不對勁,于是下詔不再發行大錢。
南宋時,張俊貪財好貨,貪得無厭,又是個老虎屁股摸不得的家伙。一次宋高宗邀請大臣們喝酒,叫一班優人前來說笑取樂。其中一個角色走上前來,稱自己能透過銅錢方孔,看出每個人是天上哪顆星宿化身。于是大臣們爭相讓他看。輪到張俊當兒,優人左端詳右端詳,裝出很認真的樣子,繼而搖搖頭,說:“真的看不出是什么星宿,只見張老爺坐在錢眼里,不信,諸位來瞧瞧!”眾臣哄堂大笑,宋高宗聽出了話味,嚴懲了這個貪贓枉法的家伙。
司馬遷說:“談言微中,亦可解紛?!庇衷凇短饭孕颉防镎f:“上下無所凝滯,人莫之害,以道之用?!边@里是說,用優諫勸君,不得罪君王,所以君王不能加害于他,而說的話又合乎正道,可以解除糾紛。
明代成化年間,有個名叫阿丑的小太監,宮廷優人,他常常用優諫形式將宦官擅權、朝政腐敗的現象生動地揭露出來,要求皇帝整頓吏治。
有一回,阿丑和他的伙伴在憲宗面前做戲——阿丑裝作豪飲,進入醉鄉。一人騙他說:“巡城御使到!”意在讓他驚懼,但阿丑酗罵如故。那人又嚇唬說:“皇上駕到!”阿丑仍無顧忌,照樣大口灌酒。那人出其不意地喊道:“汪直太監來了!”阿丑乃作驚醒狀,停止飲酒,畢恭畢敬地準備迎候。另一人似乎不解,問道:“皇上來了都不害怕,為何一聽汪太監就嚇得這副樣子?”阿丑以醉漢口吻說:“我只知道有汪太監,不知道還有皇帝?!?/p>
汪直是明憲宗時大宦官,對公卿、平民橫加迫害,鬧得“百官不安于位”,“庶民不安于業”。時有“都憲叩頭如搗蒜,侍郎扯腳似燒蔥”之譏諷。大學士商輅等人上疏,希望明憲宗懲治汪直,憲宗拒不納諫,阿丑的諷喻戲卻收到了進諫的效果。
汪直作惡,得到御史王越、副都御史陳鉞的撐腰。有王越、陳鉞為羽翼,汪直便得以監督身份,出使遼東等地,鞏固他的地位。
一天,在憲宗面前,阿丑手執雙鉞(形似板斧兵器),蹣跚而行。有人問他為什么要手拿兩鉞,答曰:“我領兵,就靠的這兩鉞??!”又問:“這兩鉞有名字嗎?”答道:“一叫王越,一叫陳鉞。”
阿丑就這樣形象而又一針見血地向憲宗揭發了汪直等結伙作惡的行徑,勸諫皇上識別忠奸,親賢臣,除奸黨。憲宗看到阿丑的兩次表演,加之朝臣的諫議,終將汪直貶謫金陵,除了一害。
“四面楚歌”這個膾炙人口的故事,也被阿丑巧妙地用作勸諫憲宗的材料。在一次宮廷表演中,阿丑扮作儒生高聲吟誦:“六千兵散楚歌聲”。旁人糾正他說:“楚霸王是八千子弟兵,監是六千?!卑⒊蠊首鳠o知,堅持說是六干,監是八千。如此爭論不休。一會兒,阿丑慢條斯理地說:“你不知道,那兩千人去替國公朱永蓋府第去了?!?/p>
原來,朱永私役兵士為自己營造府第。憲宗看到阿丑這番表演,遂秘密調查。朱永聽到消息,忙把兵丁撤回。
優人們逢場作戲,絕不僅僅在于增加朝廷的笑料,而是處于劣勢的人們,創造性地將痛苦、不滿和憎惡蘊蓄于滑稽動作中,進諫君王所采取的策略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