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大財的“金科玉律”
- 石地
- 1486字
- 2021-11-26 16:18:42
怎樣處理公文
公文是傳遞信息、實施領導的重要工具。通常公文處理中的主要弊端是:文件越發越多,簡報越寫越繁,文字越來越長,周轉越來越慢,落實越來越差。這樣一來,不僅使得領導人苦于案牘,而且浪費了大量人力財力,影響工作效率,敗壞了領導機關作風,滋長官僚主義,嚴重影響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解決的辦法是:
1.控制發文。領導者和辦公室負責人對于發文必須嚴格把關,切實控制發文頻率、發文數量和發文范圍,并努力提高發文質量。凡內容空洞、要旨不清的不發;可用口頭或電話傳達的不發;質量低劣的不發,打回去重新起草;對于那些下邊抄上邊、層層搞“轉發”的文件盡可能少發或不發;對于那些穿靴戴帽、四平八穩、無關痛癢、動輒數千言甚至上萬言的所謂“簡報”,更應堅決禁絕。對于什么部門可以辦簡報,什么部門不必辦;領導機關要統一掌握,做到少而精,防止濫辦濫發,空耗工作人員和領導的精力。必要的文件和簡報也要講求質量,開門見山,直截了當,言簡意賅。對篇幅也要有個限制,譬如簡報或一般請示報告可否以千字為限,長者不予受理或不予簽發。公文的發放范圍也要嚴格控制,該發到哪一級就發到哪一級,該發給哪些有關部門就只給哪些部門,無關的一律不送,不要不管什么內容,都發至“各廳局、各縣區”或“各鄉鎮”。
2.篩選來文。凡是來文,應該讓秘書或助手先行閱辦,讓他們從大量來文中篩選出重要的文件,再送交領導者批閱。對于篇幅過長而又必須了解的材料,應讓秘書將其重點標出,或經過綜合整理,摘要編寫成簡短的情報,再供領導者參閱。有人作過統計,一個市長每周用于審批各類書面報告的時間是20小時左右,平均每天3個多?。簳r。根據目前通行的文件格式,如果把開頭結尾的“靴子”、“帽子”都刪去,那么每周就可以節省看文件時間5小時;如果秘書能給搞成摘要,則可以節約10小時,一年就節約480小時,按8小時工作制計算,合兩個月的時間!真是一個可觀的數字!
3.快速閱文。領導者每天一上班,總是有一大堆文件和材料等著批閱,一般都有數萬字甚至更多。如果都一一閱讀,一天8小時都搭上也不夠用。怎么辦?有一個辦法:可以按文件的性質、內容和輕重緩急程度,采取精讀、粗讀和翻閱幾種不同閱文方式。翻閱就是只看看標題,在腦子里掛個號,一旦處理與其有關的工作時,再拿出來細看;粗讀就是看個主要精神和大概意思,有個基本了解就可以了;只有那些內容很重要、政策性和時間性又很強的來文,才仔細地看,反復地研究。下級來的請示報告,一般先由辦公室主任提出處理辦法,然后領導再看。另外,看文件也不一定非得用完整的時間。會前會后和間歇時間、處理問題和談話的空隙時間、等人等車時間等,都可以用來看材料閱文件,這樣可以把完整的“黃金時間”騰出來處理更重要的事情。
4.限期辦文。為克服公文長期旅行、辦事拖拉的現象,應規定處理公文的期限。比如,有的黨政機關規定,從領導機關收到下級請示報告之日起,如在15天之內不作答復,就等于許可默認,報請單位就可以自行處理,倘若產生不良后果,應由接收報告的領導機關負責。至于急件,要隨到隨辦,不在15天之列。類似的辦法,對于嚴格領導機關辦理公文各個環節的責任制,提高辦文辦事效率,都可以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5.催促完文。領導者對某件公文作了批示,并不等于該項公文的處理已經完結,而應繼續掌握批示的落實情況,指定秘書或助手負責查辦,看該項批示是否準時下達?有沒有付諸實行?落實結果怎樣?讓他們及時把辦理情況反饋回來,匯報給批文的領導。對于重大問題的批示,領導者還應當親自過問和督促。這不僅是加速文件周轉、發揮文件作用的重要手段,也是轉變領導作風、提高領導效能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