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現實
- 石地
- 1494字
- 2021-11-26 16:04:13
讓事實說話
你是否經常意識到有些時候,你的項目的范圍太大或者是太模糊,從最初的假設入手就毫無意義。還有些時候,你很想去開拓一個新的領域,但是你的經理中并沒有助于解決問題方案。這個時候你千萬不要惶恐!因為只要你把事實收集起來進行誠懇地分析,解決方案就會自己找上門來。
為了能讓這個道理更具有說服力,下面給你講一個故事:
有位叫哈米施?麥克達莫特的項目經理,當時他所進行的一項研究是努力改善一家大銀行在外匯業務方面的業績。他們一行人假定要把后勤部門的經營成本降低30%。麥克達莫特要指出的是,在那個階段他尚一無所知,沒有任何關于把這些成本從企業中消減下去的最初假設,坦白地講,在其后勤部門的運作流程方面他們知之甚少。
麥克達莫特不得不去拜訪負責后勤部門流程的那位女士及其高級助手,沒想到這位助手直截了當地說:“你們以前從未做過這些事情,而且你們對這一行一無所知。這兩種情況之一肯定會發生:要么你們帶回一些我們已經知道的內容——在這種情況下你們沒有提供任何有價值的東西。我們理解你們到這里來的原因,而且你們正在這方面進行努力,但從我們的觀點看,這完全是在浪費我們的時間和銀行的錢!”
話雖這么說,她還是把他們所要求的資料給了麥克達莫特他們。結果證明,有一項產品,大約占了其業務的5%,卻正在形成其成本的大約50%。麥克達莫特覺得銀行完全有能力可以改變這種情況,于是在項目接下來的階段,他們把這一分析擴展到企業的其他部分,很快就超出了原定的目標。
這個故事的寓意在于,最初的假設并非是成功解決問題的先決條件。有最初假設會有助于你組織和深化自己的思維,但如果你提不出一個最初假設,也不要灰心,要知道沒有任何一個問題可以躲得過以事實為基礎所進行的分析的威力。只要把足夠的事實放在一起,把它們與某些創造性的思維結合起來,你自然就會得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下面這個故事是引用了麥肯錫一個成員的實事求是的經歷:
有一次,在一家大型保險公司的項目中,項目經理使其團隊和客戶確信,恢復客戶盈利能力的關鍵在于消除“遺漏”,在接受顧客索賠時不要做什么調整。他派了一位新手去搞清楚過去三年火險索賠的遺漏率。如同任何優秀的麥肯錫成員一樣,這個年輕人不知疲倦、十分勤奮地投入了自己的工作。他把堆成小山似的索賠梳理了一遍,以便找出遺漏。結果是:幾乎沒有任何遺漏,與項目經理所預測的幾乎不是一回事。
這位項目經理不是想辦法搞清楚這些資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這恰恰是他需要重新檢驗自己的假設的一個線索,而是簡單地告訴那個年輕人要面對現實,要再去看看汽車保險,接下來是海事保險……最后是商業保險。但沒有哪一個地方找到了期望中的遺漏率。有一天,這位項目經理坐在團隊的現場辦公室里,顯得有一點沮喪。團隊與客戶的主要接觸索繞在他的腦海里。他問了一句:“怎么回事,尼克?你難道還沒有找出足夠的遺漏嗎?”
這個小故事的寓意在于,不管你覺得最初的假設有多么出色、多么深刻、多么根本,你都必須做好準備,接受事實,進行調整,回到事實上去。
那么,你又如何才能避免這個陷阱呢?在這里,編者引用了一位首席執行官的話:
(1)間或從對事實所進行的連續不斷的收集和分析中停下來,問一問自己,過去一個禮拜(也許是兩個禮拜或者更長的時間)你已經學到了些什么?
(2)新的信息與你的最初假設適應程度如何?
(3)如果不適應,它可能會怎樣改變你的假設?
(4)馬上就做這樣一些小小的現實性檢驗,會節省你在死胡同里鉆牛角尖的時間。
面對現實,回到事實中去!讓事實說話!不論是正確做事,還是做正確的事,這都是一個必須牢記的準則。很多時候,正是對事實的梳理和回歸,讓我們對什么是正確的事有了更清晰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