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介廉潔得高官
北宋包拯有一首詩說:“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千終成棟,鋼精不作鉤。”
清心即廉,直道是耿。以廉潔耿直為人,以廉潔耿直立身,這在當時是令人稱道的行為。
裴憲先后擔任過黃門侍郎、侍中,和豫州刺史、北中郎將等職。后來王浚又任命他為尚書。王浚是西晉帝國的大司馬、大都督、都督幽冀諸軍事,權勢極大。
314年,漢趙(前趙)帝國的征東大將軍石勒,用閃電戰奪取了幽州州城薊縣(在今北京市西南),抓獲了一心想當皇帝的王浚。石勒大開殺戒,不僅處死了王浚,而且屠殺了王浚所屬的精兵一萬人。王浚原來的部將、屬官和幽州的士大夫們都嚇壞了,一個個爭先恐后地跑到石勒的營門去請罪,呈獻的金銀財寶交錯相疊,如座小山。
但是,在這喧鬧一時的請罪、獻金“浪潮”中,有兩個人卻在家里穩坐不動。一個是從事中郎荀綽,另一個就是尚書裴憲。石勒早就聽說過他們兩人的名聲,知道他們不來謝罪的事情后,就立即派人召見他們。
石勒對他們說:“王浚在幽州暴虐無道,人、鬼共憤。我現在興兵誅殺王浚,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大家都來慶賀、謝罪,請求得到寬恕;獨獨你們兩人不來,是何道理?你們還在和王浚同流合污,不知改悔,難道就不怕殺頭嗎?”
裴憲、荀綽并不為石勒的威脅所嚇倒。裴憲神色坦然地說:“我們幾代人都受到晉王朝的恩惠和榮耀。王浚雖然粗暴兇惡,行為不端,但他還畢竟是晉王朝的封疆大臣,我們怎能懷有二心?既然明公不準備以仁義教化天下,而一定要用酷刑治理幽州,那么,被您殺死,就是我們的本分,為什么要逃脫呢?請把我們交付給有關部門殺了吧!”
說完,他和荀綽不拜石勒,轉身就走。
石勒非常贊賞他們的氣節,趕忙請他們留步,親自下座,向他們道歉,用對待賓客的隆重禮節來招待他們。
王浚的親信棗嵩、游統等,是最早向石勒請罪、獻金的幾個人。石勒卻下令把他們全都殺了。他指責棗嵩等人貪贓枉法,擾亂法令,是幽州的一害;游統等人對主人不忠,所以殺無赦。接著,石勒又下令清查王浚及其部將、屬官、親戚的家產,發現他們每一家都有數至巨萬的不義之財,惟獨裴憲和荀綽二人家里,只有一百來本書和食鹽、谷米各十余斛。
石勒聽了清查報告后,對他們二人愈加欽佩,說:“裴憲和茍綽真是名不虛傳啊!這次戰斗的勝利,我不喜得到了幽州,我喜在得到了裴憲和荀綽這二位廉潔、忠貞之臣啊!”
于是,石勒任命裴憲為從事中郎,荀綽為參軍。
裴憲后來在石勒父子手下做官,一直做到右光祿大夫、司徒、太傅,封安定郡公,以德高而名重于世。
凡是英明的統治者,都是喜歡耿介、廉潔的臣屬,即使曾經冒犯過自己,也不會去計較。裴憲遇到了要創大業的石勒,所以能得到重用;而石勒也正由于能夠重用裴憲、荀綽這樣的廉潔、忠貞之士,所以才能開創后趙帝國的事業。
【簡評】
歷史上不乏耿介清廉之人。
西漢時,劉邦欲廢太子,立戚夫人子如意。汾陰侯周昌,聞而堅決反對。他本口吃,便結結巴巴地說:“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隨欲廢太子,臣期期不能奉詔。”
東漢時楊震,為人清廉,他經過昌邑時,門生王密深夜拜訪,以十斤金相送,并對楊震說,我送金給您,暮夜無人知曉。楊震說:“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能說無人知曉!”
明代于謙《詠石灰詩》說:“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周昌之耿直,楊震之清白,萬千年而不敗,經萬世而流傳,誰能說他們的立身之道不牢固而長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