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陰老者斥昏君
面對封建權勢,人應當怎樣保持自己的尊嚴?這確實是一個難題。當面對抗不行,躲起來不見有時也不行,下面就是一個到了非說話不可時的例子。
東漢桓帝延熹年間,皇帝到南方巡視。他先到竟陵(治今湖北潛江西北),又到云夢(今湖北潛江西南),又來到沔水(即漢水)?;实勖康揭惶?,儀仗護衛前呼后擁,百姓們聽說是天子親駕,都紛紛前來觀看。只有一個老者例外,他依舊在漢水邊上耕作不輟,就像根本沒看到皇帝來一樣。一個叫張溫的尚書郎覺得這老頭太奇怪了,就對旁邊的一個人說:“你去問問那個耕地的老頭,為什么別人都來覲見圣上,他卻不來?”那個人依言相問,老者只是笑,并不回答。張溫的好奇心上來了,他偏要知道個究竟,就親自走到老者面前,親自相問,老人回答說:“我是個鄉下粗人,不懂你為什么要這樣問我。我請問:是因為天下紛亂才立天子呢,還是天下已經大治才需要天子呢?立天子的目的,是讓他像父親愛兒子那樣愛護天下百姓呢,還是勞役天下之人來侍奉天子呢?古時候圣王治理天下,以茅茨為屋,以不加修飾的木材為椽,生活雖簡樸而天下萬民卻得到安寧。而如今你的君主,勞天下之人以縱自己歡悅之情,逸游無忌。我真為你感到羞愧,你還有心讓別人前去觀看?!睆垳芈犃诵叩脽o地自容。
中國曾經流行過這樣一句話:賤者聰明貴者愚。是否如此人們盡可見仁見智。但人的智愚往往與社會地位、身份高低無關。耕田老者自言鄉下粗人,但對天下大事卻看得一針見血,表現出使朝廷官員望塵莫及的大智。不但如此,老者表達自己見解的方式也充滿了智慧,他以自己不同于眾人的獨特表現,引起皇帝隨從的好奇與追問,然后從容不迫地侃侃而談,有力地訓斥了朝廷權貴們。
【簡評】
這位老者確實有非凡的智慧,雖然他躬耕壟畝,卻懂得封建統治秩序是怎么一回事,而且懂得儒學士人提倡的忠君保民思想內容。于是面對權貴,敢于直言。
膽量和知識都是維護人的人格尊嚴的基本條件,有膽量而無知識,往往是以卵擊石;有知識而無膽量,只能授人無用的笑柄。這位老者有膽有識,于是在非說話不可時,能夠從容不迫地應付險惡形勢,既可全身,又不失身分地位。
膽量和知識都是人生體驗的結果,漢陰老者,貴在其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