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孝悌、親仁、學文

原文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論語·學而篇·第六節》

詞語注釋

①弟子:《論語》中的弟子有兩個意思:一是年紀幼小的人,二是學生。此處為前者。

②入:進入父母的房子里。

③出:離開自己的房間。

④謹:謹慎,寡言。

⑤仁:有仁德的人。

⑥文:文獻文章。

章句理解

孔子說:“弟子在父母跟前要孝順,出了門對兄長要敬愛,說話要謹慎寡言、誠實可信,博愛大眾,親近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后還有精力,就可以去學習文獻文章了。”

國學啟示

孝是孔子思想最基礎的道德,仁是最高道德。本章講述了由孝到仁的成長過程,以及個人道德修養與學習文化知識的次序。

道德猶如一個劍客的大腦,知識猶如劍客手中的利劍。知識越多,劍鋒越鋒利;道德高尚,劍客就能明辨是非。明辨是非,利劍才能被用來做正確的事情。

小朋友,記住哦,我們讀書學習,是為了讓自己成長為一個有道德的人,成為一個明道理、辨是非的人。沒有道德,不辨是非,讀再多書也是一個糊涂人。

趣味故事

故事一:虎父犬子

唐朝時候,有一個很牛氣的人,他就是傳奇宰相狄仁杰。

狄仁杰是一個非常孝順的人。他考中科舉之后在并州做官,他的父母在很遠的河陽。他很想念父母,可是又不能回去看望,他就登上太行山,眺望父母所在的遠方。剛巧,在那遠方的天空上飄著一片白云。狄仁杰激動地對身邊的人說:“我的父母就住在那片白云下面的地方啊!”他站在那里,心情很惆悵地望著那片白云,直到白云散去后他方才離開。

后來狄仁杰做了宰相,處理朝政以孝、忠、廉為大義。他輔國安邦,幫助當時的女皇武則天改正了很多錯誤。狄仁杰在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的武則天時代,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武則天從來不喊狄仁杰的名字,而是尊敬地稱呼他國老。

狄仁杰孝悌而愛眾,對待百姓像對待父母那樣的謹慎,才有了他一代名相的美名。

狄仁杰有一個兒子,叫狄景暉。狄景暉不把父親狄仁杰的話放在心上,總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他當了官后,更是得意揚揚,自覺高人一等,鼻孔朝天。他欺壓百姓,不把人家的錢弄到自己手里,就難受地睡不著覺,當地百姓對他痛恨得咬牙切齒。

先前,狄仁杰任魏州刺史時,當地百姓為了紀念他的好處,為他立了一座碑。可是,因為狄景暉在魏州做官時胡作非為,當地百姓連狄仁杰也痛恨了,就把狄仁杰的碑砸了。狄仁杰察覺后,非常氣憤,果斷地把自己兒子撤職了,誰求情都不管用。

在科舉年代,狄景暉能外出做官,不能說他沒有學問。可他在家里的時候,對自己的親人都沒有孝悌之心,在外做官自然也就不懂得去愛惜民眾了,只顧胡作非為。所以,即便他讀了書,卻還是個壞官,這是他不重德的緣故啊。終于,他不但給自己惹禍,還連累了父親的聲譽。后人說起狄景暉和他父親狄仁杰時,都說是虎父犬子。

故事二:恩將仇報的培根

培根,是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最重要的哲學家和文學家,是個非常有成就的人。可就是這樣的人,卻是東郭先生救下的那只狼,是農夫懷里的那條蛇。這是怎么回事呢?

培根從小就抱負不凡,一心要做出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來。可是一直沒有人幫他,后來他碰到了艾塞克斯。艾塞克斯給了培根很多錢,還幫他還了債務,并且給了他一套很大的房子。甚至在艾塞克斯的幫助下,培根當上了英國下院議員。

后來,艾塞克斯被他的政敵們給抓了起來。培根該怎么辦呢?他沒有去搭救艾塞克斯,雖然他從艾塞克斯那里得到的好處最多。他落井下石,竟然主動要求在法庭上證明艾塞克斯有罪。

培根的演講口才實在是太好了,艾塞克斯被判了死刑。艾塞克斯做夢也沒有想到,他曾經那么真心去幫助的人,最終竟然一口咬死了自己。培根把自己的恩人送上了斷頭臺,他出賣良心的舉動僅僅換來1200英鎊。

后來,培根如愿以償當上了大官。可惜的是,他的品德并沒有隨著歲月一起增長,他因受賄、舞弊,被投入監獄。培根出獄后,人們都知道他是個小人,都看不起他,沒人愿意再和他來往。

最終,培根窮困潦倒地死去了。

思考時間

1.小朋友,想一想,“行有余力,則以學文”這句話,孔子是在強調什么呢?

2.狄景暉做官時,為什么百姓都痛恨他呢?

3.培根很有學問,人們為什么還是看不起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化| 乐清市| 类乌齐县| 松江区| 建始县| 久治县| 珲春市| 略阳县| 延庆县| 卢龙县| 汾阳市| 那曲县| 全州县| 博罗县| 巍山| 连州市| 济阳县| 汾阳市| 上思县| 中西区| 黄冈市| 青龙| 东莞市| 囊谦县| 星座| 金乡县| 玛纳斯县| 云和县| 巩义市| 内乡县| 达拉特旗| 义马市| 紫金县| 东阳市| 新竹市| 资源县| 荥经县| 汉源县| 北安市| 顺平县| 措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