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論語全鑒
  • 東籬子解譯
  • 3019字
  • 2021-11-24 20:27:29

第2章 人應當正直

第一節 人之生也直

原文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p>

——《論語·雍也篇·第十九節》

詞語注釋

①也:語氣詞,讀到此處略一停頓。

②罔(wǎng):此處為誣罔的人,不正直的人。

章句理解

孔子說:“一個人的生存是由于正直,不正直的人也可以生存(免除災禍),那是他的僥幸?!?/p>

國學啟示

說一個人正直,就是說他不歪曲事實。他不會為了極端的自私自利而變得奸邪,不會為了滿足物欲而委屈心志。凡事只可直中取,不去曲中求。

正直的人,他的行為是被社會所認可的,內無愧于心,外無愧于仁,所以他能長久安泰。不正直的人,就會被物欲蒙蔽,不能堅守內心,毫無原則地投機取巧,即便一時得逞也屬僥幸。

第二節 親親相隱

原文

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笨鬃釉唬骸拔狳h之直者異于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p>

——《論語·子路篇·第十八節》

詞語注釋

①葉公:即沈諸梁,字子高,葉這個地方的縣令,算是楚國當時的賢者。葉,古音讀shè,當時楚國的一個地名。語(yù):告訴。

②黨:此指代家鄉,古時500家為一黨。直躬:一說躬是人名,他行事耿直;一說姓名不詳,這個人行事耿直,故稱直躬。后一說法似更妥當,本處選用后一說。

③攘(rǎng):偷竊。

④證:檢舉,揭發。

⑤隱:掩藏,隱瞞。

⑥直在其中矣:隱惡揚善合乎人情,父為子隱合乎慈愛,子為父隱合乎孝道,所以不求直直卻在其中了。

章句理解

葉公告訴孔子說:“我們那里有個直道而行的人,他父親偷竊了羊,他就出來揭發?!笨鬃诱f:“我們那里的直道而行和你們不一樣。父親為兒子隱瞞,兒子替父親隱瞞,直道就在其中了?!?/p>

國學啟示

儒家重孝道,所以有“親親相隱”。什么意思呢?就是親人之間隱瞞彼此的過錯,不去到處宣揚,或者去告發。不宣揚、不揭發親人的過錯,這是符合人性的做法,是符合慈愛與孝悌的正直舉動。親人之間相互宣揚、檢舉彼此過錯,是違背人性、慈愛與孝悌的奸邪行為。

現代文明社會中,發達國家的法律中依然保存著親親相隱的立法原則,這是出于對人性中最真摯情感的保護,出于對社會穩定的保護。

第三節 直而不枉

原文

柳下惠為士師,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論語·微子篇·第二節》

詞語注釋

①柳下惠:本名展荻,魯國賢者。士師:典獄官(官職不大)。

②三:虛數,多次。黜(chù):撤職。

③去:離開。

④父母之邦:祖國。柳下惠是魯國人,且與魯國國君公室在五服之內,故稱父母之邦。

章句理解

柳下惠在魯國做典獄官,多次被撤職。有人對他說:“你不可以離開魯國嗎?”柳下惠說:“我正直地工作,到哪里不會被多次撤職呢?若是不正直地工作,又何必要離開祖國呢?”

國學啟示

對于柳下惠不離開父母之邦的做法,孔子和孟子是持有不同意見的,但對于柳下惠寧直不曲的品質都是沒有質疑的。

諸侯國中的典獄官并不是一個多高的官職,柳下惠做這樣一個小官也恭謹正直,甚至被多次撤職也不改初衷。這份正直,既讓人喜愛,又令人敬服。

趣味故事

故事一:“筆架山”海瑞

海瑞是中國古代有名的清官。他以清廉、剛直、忠孝著稱。

可是,小朋友,你知道嗎?海瑞并不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考科舉考了好多年也考不中進士,只是中了舉人。后來他被分配到福建南平縣做教諭。教諭是最底層的官員了,可是他這個最底層的官員,卻鬧了一個轟動一時的大動靜。這是怎么回事呢?

原來,延平知府(正四品官員)到南平縣學堂視察。海瑞身為教諭,自然要帶助手和學生出來迎接。

一見到知府,兩個助手就跪倒行禮,但海瑞不跪,直愣愣地站在那里,眼睛看著知府。

知府很生氣,自己是正四品,海瑞這個教諭是不在品的,見了自己竟然不下跪。于是,知府氣呼呼地說了一句:“好一個筆架山!”

海瑞身邊的兩個助手,一邊一個跪著,海瑞當中站著,的確很像擺放毛筆的筆架。

不久之后,朝廷派了一位巡按御史前來視察。巡按御史品級不高,但權勢很大。南平知縣帶著大小隨員連忙去迎接。見到御史,知縣和隨員們都跪下來了,只有海瑞,他還是站著。

御史見狀,嚇得出了一身汗,沒聽說南平縣有比自己更大的官兒啊。等弄明白了海瑞的真實身份后,大為惱火。知縣也罵海瑞給他惹麻煩。

可是海瑞有自己的道理,明朝有個規定,從事教育的官員見上級無須下跪,只須站立行禮即可。為什么對從事教育的官員高看一眼呢?因為古人相信,只有有尊嚴的老師,才能傳授有尊嚴的知識,才能教出有尊嚴的學生。可是明朝后期下級官員畏懼上級,或者獻媚上級,很多人都不遵從這個規定了,只有海瑞堅持著,盡管自己是個很小很小的官兒。他正氣凜然,寧肯直中取,不向曲中求!巡察御史也拿他沒辦法。

海瑞雖然也有缺點,可是他一身正氣,四百多年來,無人忘記!

故事二:樂(yuè)羊子妻

西漢時候,有個人叫樂羊子。他去外地求學讀書,七年沒有回家,只有妻子和母親在家。

樂羊子的母親和妻子生活很艱苦,一年到頭也吃不上一頓肉。樂羊子的鄰居家里養著幾只雞。這天,鄰家的雞“咯咯噠,咯咯噠”地飛進了樂羊子家的院子里。

樂羊子的母親四下里瞅了瞅,見沒人看到,就把雞抓了給殺了,燉進了鍋里。

沒想到,這一幕被樂羊子的妻子看到了。她皺著眉頭很為難,婆婆是長輩,直接說她,婆婆會很難看。要不說她,可她做的事又的確錯了。怎么辦呢?樂羊子的妻子想了想,有了主意。

到了吃飯的時候,桌上的雞肉熱騰騰地散發著誘人的香味,樂羊子的妻子卻不動筷子,只是對著那盤雞肉落淚。

婆婆很奇怪啊,好不容易吃上肉了,怎么不吃還哭起來了,就問她:“媳婦,你怎么不吃飯,還哭了?”

樂羊子的妻子說:“我是難過家里太窮,飯桌上吃的竟然是別人家的雞肉?!?/p>

婆婆聽了她的話,臉紅了,婆婆自己也沒有吃雞肉。從此以后,婆婆再也沒有拿過別人家的東西。

故事三:屈原寧死不屈

屈原性情耿直,不為楚王所喜。正巧有人陷害屈原,楚王借機把屈原流放了。屈原的志向得不到施展,眼看著楚國一步步衰敗,自己卻無能為力。

一天,他在江邊碰到一個漁父(捕魚的老人)。漁父看見屈原臉色憔悴,身體瘦削,驚訝地問道:“您不是三閭(lǘ)大夫嗎?你怎么這副模樣了?”

屈原說:“天下人都渾渾噩噩污穢不堪,而我卻出淤泥而不染;世人都醉生夢死,而我卻清醒思索,所以我就被放逐了?!?/p>

漁父說:“圣人處事不拘泥,且能隨著世道的變化而變化。天下都污穢了,何不隨波逐流呢?世人都醉了,何不自己也喝醉了事呢?為什么非要保持自己的獨立思考,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落得個被流放的下場呢?”

屈原說:“我聽說,洗過頭后,要彈掉帽子上的灰塵;洗過澡后,要抖掉衣服上的塵土。怎么可以讓干凈的身體再遭受污濁呢?要是這樣,我寧愿跳進湘江,讓魚吃了我的身體,也不讓清白之軀受到世俗塵埃的污染?!?/p>

漁父聽了屈原的話,微笑著搖著船槳離去了。他一邊搖著船,一邊唱道:“滄浪的清水呀,可以洗我的帽子;滄浪的濁水呀,可以洗我的雙足?!睗O父就這樣遠去了,不再跟屈原說什么了。

漁父固然有他的生存之道。屈原不肯同流合污,可謂忠直耿介、志向高潔。屈原本是貴族,他完全可以和光同塵,自己錦衣玉食,可是屈原不愿意枉曲自己,寧可拋棄富貴的生活,至死不悔!這份正直,正是民族的脊梁。

思考時間

1.無論治國方略,還是具體施政,海瑞都比不上當時的張居正、高拱這些人,可為什么直到今天人們依然記得海瑞呢?這說明,即便到了現在,人們依舊渴望一種怎么樣的風氣呢?

2.樂羊子的妻子可以去宣揚自己的婆母偷雞這件事嗎?

3.屈原寧肯投江,也不肯同流合污。這說明了屈原怎樣的秉性?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黔西| 临夏市| 满洲里市| 南川市| 怀安县| 马鞍山市| 郁南县| 喀什市| 吉安县| 永顺县| 略阳县| 延吉市| 乳源| 溧水县| 通道| 西和县| 泽普县| 甘泉县| 剑阁县| 南澳县| 铁力市| 遵化市| 兰坪| 蕉岭县| 安陆市| 灵宝市| 台州市| 合水县| 垫江县| 崇左市| 平原县| 五原县| 中江县| 邯郸县| 永吉县| 伊春市| 鄄城县| 梧州市| 安平县| 荥阳市| 贡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