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孝悌是做人的根本

原文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論語·學而篇·第二節》

詞語注釋

①有子:孔子弟子,有若,字子有(一說子若)。

②孝弟:孝,孝順父母。弟(tì),同“悌”,弟弟敬愛兄長。孝悌,是儒家思想最基本的道德觀。

③鮮(xiǎn):少。《論語》一書中,“鮮”字都是這個讀音和字意。

④亂:背禮反常即為亂。

⑤務本:務,專心致力于。本,根本。

⑥道:人道。

⑦仁:人群相處的正確規則,是孔子思想中的最高道德。與(yú):同“歟”,《論語》一書中,“歟”均寫作為“與”,此處為表示感嘆,譯為“啊”。

章句理解

有子說:“若一個人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卻喜好冒犯上級,這種人是很少的。若一個人不喜歡冒犯上級,卻好造反,這種人就更不會有了。君子專心致力于做人的根本,根本建立了,‘道’也就由此而生了。孝順父母,敬愛兄長,這就是‘仁’的根本啊!”

國學啟示

孔子儒家思想是建立在以孝為基礎之上的,沒有孝道,就沒有仁道,故而將此章定為本書第一章。

“孝”是孔子思想的起源。父母與子女的關系,是由血緣關系衍生的、最穩固的社會關系。子女對父母的孝,緣于血緣天性,也是最容易形成的。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孝是“仁”的基礎。將最容易形成的家庭中的孝悌,推廣到全社會,就是踐行仁道了。

有子“孝悌為本”的思想,深得孔子思想精髓。孔子過世后,眾弟子一度共立有若為師,像對待孔子那樣對待有若,這并非全然因為有若長相酷似孔子。

趣味故事

陳紀拒客

陳紀是東漢時有名的君子。他七歲的時候,父親跟一個朋友約定一同出門,約好正午時在陳紀家里碰面。

正午已過,父親的朋友還是沒有來。陳紀的父親也很有個性,一個人走了。

陳紀的父親走后,他的朋友才駕車來到陳紀家。陳紀當時正在門外玩耍,父親的朋友就在車上問陳紀:“你父親在家嗎?”

陳紀笑著回答說:“呀,是您啊。父親一直等您等到正午,不見您來,父親便自己走了。”

父親的朋友一聽說走了,大為惱火,吹胡子瞪眼地罵上了:“真不是個人啊!明明跟我約好一塊兒走,卻把我丟下,他自己走了!”

陳紀聽到這人罵父親,小臉一下就繃了起來,側著頭對這人說:“您跟我父親約好正午出發,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講信用;對著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沒有禮貌。”

陳紀如果任由別人辱罵自己的父親,就是不孝。況且,自己的父親并沒有錯呀。所以,陳紀毫不客氣地維護了父親的名譽,也維護了自己作為兒子的尊嚴。

父親的朋友被陳紀說得很羞愧,張大了嘴巴說不出話來。他意識到自己粗魯失禮了,便不好意思地從車上下來,紅著臉去拉陳紀的手。卻不想陳紀頭也不回,徑直地走進了自家的大門。

思考時間

1.《論語》為何把“孝悌”放在全書第一篇第一章的突出位置上?說明了什么?

2.有人當面責罵陳紀的父親,陳紀是怎么做的?他這么做首先是基于一種什么情感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阳县| 株洲市| 固始县| 龙口市| 西华县| 常德市| 津市市| 栖霞市| 伊金霍洛旗| 车致| 田东县| 洞头县| 九龙坡区| 拉孜县| 五寨县| 江都市| 大冶市| 繁昌县| 兰西县| 孝昌县| 通榆县| 全南县| 卓尼县| 临安市| 新化县| 广南县| 施甸县| 北安市| 桂平市| 龙陵县| 新乐市| 武乡县| 荆州市| 荥经县| 博白县| 临澧县| 双鸭山市| 辽源市| 沁水县| 天柱县| 开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