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叛逆期心理學(完全圖解版)
- 萬剛編著
- 1055字
- 2021-11-18 18:06:54
孩子的第一反抗期
心理學家認為,2歲的孩子自我意識開始萌發(fā),“我”字當頭,想著反抗權威,所以往往與父母對著干,這就是孩子的第一反抗期。孩子表現(xiàn)得比較激烈,尋求強烈刺激,以發(fā)泄心中的不滿。
在這一階段,開始對父母說“不”,周圍的事情他們都想大包大攬地干上一番,表現(xiàn)得非常自以為是。這時的孩子身體已經(jīng)相當協(xié)調(diào),能跑能跳,能抓能捏。他們進入了獨立欲求的第一個反抗期,逆反是這個時候孩子的常見表現(xiàn),也是對父母或者老師的要求做出的一些故意反抗的行為。
第一反抗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轉(zhuǎn)折點,孩子的這一時期能否順利度過對孩子今后的發(fā)展有很大的影響。在第一反抗期之前,孩子的生活都是由父母精心照料的,孩子的自由度較小,隨著孩子獨立意識的增強,自然要抵抗父母的約束。孩子出現(xiàn)逆反意味著長大,父母只有及時調(diào)整自己,適應孩子的變化,才可以做到與孩子一起成長。
孩子出現(xiàn)逆反時給人的感覺是火氣很大,好像身體里充滿了一股怨氣。因此父母對待孩子的逆反期應該以疏導為主,盡可能避免與孩子針尖對麥芒地發(fā)生沖突,同時,父母要注意引導孩子,使孩子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從而朝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
小貼士
1.別指望孩子反思自己的行為
孩子發(fā)脾氣時父母完全置之不理,想用無聲讓他懂得“錯了”,這對兩三歲的孩子而言是極不合適的。父母可以提前告訴孩子不能生氣,否則就不讓他玩玩具或者把玩具送人,這個方法有時不會起作用。因為2歲的孩子還不懂得“否則”是什么意思,也不會這樣想問題:發(fā)火會導致沒有玩具玩,不發(fā)火就有玩具玩,因此對孩子還需要適當?shù)恼娼逃?/p>
2.教給孩子一些基本技能
這一階段的孩子總是做不好一件事,心里著急,就容易發(fā)脾氣。這時父母可以教孩子怎么做,比如,孩子玩積木總是滑下來,可以教孩子如何取得平衡;孩子投球老是投不準,接球又接不住,可以教他投擲或接應時,手的放和收的技能等。
3.拒絕的同時給予適當安慰
對于孩子提出的要求,能滿足的盡可能滿足。比如孩子夏天想吃冰激凌,就讓孩子吃一個;不過冬天冷,孩子想吃也不能給他吃。父母認為這是無理的要求,不過孩子卻認為這兩種情況是一樣的,沒有無理和合理的區(qū)分。當孩子提出所謂的無理要求時,可以用眼神、手勢等方式讓他懂得,這個要求父母不同意。但是,在拒絕孩子這個要求的同時,要給他合理的東西滿足他。比如,不能給冰激凌,可以給一塊小蛋糕。只是拒絕,沒有給予,就達不到教育目的。
4.合理發(fā)泄情緒
遇到不愉快的事情,產(chǎn)生了不愉快的情緒,發(fā)泄比憋在心里要好。當孩子想發(fā)火的時候,引導孩子不要朝父母發(fā)脾氣,而是把怒氣發(fā)到布娃娃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