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憲實講唐史·唐高宗的真相
- 孟憲實
- 1867字
- 2021-11-17 18:16:47
插圖

◇閻立本《步輦圖》(部分)
畫中帝王為李世民。畫中人物神色自然、氣象華貴,然而經歷過太子承乾被指謀反,魏王李泰經營奪嫡,朝中大臣分裂兩派的李世民,親眼見著玄武門之箭飛越數十年,向自己的孩子射去。此時,年齡稍小的晉王李治進入了太宗視野,他似乎成了解決問題的關鍵。只是千古一帝唐太宗的衣缽,從小柔弱的李治穿得了嗎?

◇鎏金銅鋪首
唐大明宮遺址出土。這件鋪首為圓形銅質,表面鎏金,形象是一個大獸面。大明宮為大唐帝國的大朝正宮,自唐高宗起開始在此處理朝政,是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國家象征。面對鋪首,此刻凝視你我的獸面,也曾這樣凝視過千百年前的唐代帝王。

◇鎏金鐵芯銅龍
這條唐代銅龍身體流暢,極富動感,生動靈活而又極富氣勢。前爪看似纖弱細長,無法支撐全身的重量,卻由于動作的靈巧、重心的騰挪,將力量均勻施予周身。整個形體靈動飄逸的同時,卻又給人沉穩不倒的威懾感。這一種內收渾然的力與美,高宗李治若見到,不知是否會心有戚戚。

◇彩繪打馬球俑
馬球發源于古波斯,唐初由吐蕃傳入中原,風靡一時。打馬球對馬匹品種和騎手的騎術要求甚高,這項體育運動在唐代十分流行。太宗的幾位孩子,在未深陷權力爭奪旋渦之前,或許也曾有過一段愉快嬉戲打馬球的美好時光。

◇三梁進德冠
李世墓出土,只有三品以上官員才有資格佩戴。此冠為太宗親賜,李世
死后隨葬墓中。它令人想起李世
一生征戰沙場立下的赫赫戰功,多次政局紛爭中全身而退的政治智慧,以及在高宗李治戰勝權臣長孫無忌中發揮的關鍵作用。

◇素面高足銀杯
高足杯并不是中國傳統器形,而是來自西方的一種酒器。唐代貴族喜愛使用外來風格的生活用具,一時成為風尚。望著這只歷經歲月、靜置于此的銀杯,唐時君臣于宴席間觥籌交錯的場面,恍如眼前。

◇彩繪雙環望仙髻女舞俑
一襲長裙曳地,雙手舉在胸前,神態虔誠自然,即使以如今眼光看來,她也不失為一名絕代佳人。年輕的武媚娘應有著遠超于此的靚麗,才俘獲了年輕李治的心。

◇三彩女立俑
她站姿優雅,身段裊裊婷婷,穿落地長裙,輕薄的衣裙與豐腴的體態完美結合,衣裙自然灑落如月光瀉地。唐代的長安城里,到處都能見到這樣柔美、端莊、矜持、風雅和高貴的女性。

◇鎏金雙狐紋雙桃形銀盤
唐代,桃、狐貍作為裝飾題材,迎合了中國傳統的“辟邪”和“祈福”的心理要求。萬年宮水災的那一夜,唐高宗李治只能在心中默默為自己未知的命運祈福辟邪。這點燃了他內心倔強與野心的火種,人的命運,必須掌握在自己手里!

◇狩獵紋高足銀杯
唐代與西域交流空前繁榮,狩獵圖像突然增多,這顯然并非偶然。李治并非馬上皇帝,但卻領導著一群貞觀老臣,各個或戎馬疆場,或飽經亂世。自幼體弱的他,是否也曾想在狩獵活動中鍛煉自己的意志,培養軍事的才能?

◇鎏金花鳥紋銀碗
鴛鴦和鸚鵡深受唐人喜愛。由于鴛鴦雌雄相伴、形影不離,人們以此比喻情投意合的夫妻,象征純潔堅貞的愛情。唐高宗與武則天最初的相遇,混合著愛情的浪漫、倫理的禁忌、權力的壓迫,是什么令他們甘為彼此鋌而走險?

◇鎏金鳳鳥紋六曲銀盤
鳳鳥是中國傳統祥瑞之鳥,傳說中少皞立國之時鳳鳥出現,帝嚳曾令鳳鳥跳舞。鳳鳥作為德治的祥瑞深受統治者重視。唐高宗時期,大唐國力延續貞觀之治的繁榮并持續發展。大唐正朝著中華文明最為璀璨的“開天盛世”邁進。

◇鴛鴦蓮瓣紋金碗
鴛鴦紋飾被唐人廣泛應用在生活中,特別是新婚夫婦結婚時,寓意白頭偕老,永結同心。鴛鴦與蓮花,寓意成雙成對。身處政治旋渦中心的高宗與武后,當其破除萬難終于成婚之際,是否也曾有一瞬間,心中只感到愛情的甜蜜,而忘卻了政治的苦澀?

◇鑲金玉臂環
“金鑲玉”寓意“金玉滿堂”,象征著財富和才學。從文獻看,玉臂環似乎不是唐代本土的產物,可能為進貢或從對外戰爭中所得。唐高宗時期,唐代疆域達到了極點,他的庫藏中,想必俯拾皆是這樣的異域珍寶。

◇葡萄花鳥紋銀香囊
這是貴族中普遍使用的一種熏香用器。缽內放置香料,點燃后香氣從鏤空處飄逸而出,改善室內空氣。熏香散盡樓臺空,千載流芳唯英名。器物猶能獨自訴說唐時的華貴,高宗是否軟弱的真相,卻只能待歷史學家來考證。

◇鸚鵡紋提梁銀罐
唐朝人愛用金銀器,其實也來源于道教方術的思想,認為用金銀器做食器可以長生不老。這個銀罐中,曾經應存放過不少“靈丹妙藥”,它的主人家后來長壽了嗎?

◇唐高宗總章二年(669)疆域圖
唐高宗建立了盛唐最廣闊的疆域,延續了貞觀之治的遺產,開啟了開天盛世的大門。但他絕想不到,取得如此成就的自己,在后世會被貼上“懦弱無能”的標簽。千百年來纏繞這段歷史的迷霧,究竟從何而來?[原載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第五冊),中國地圖出版社1996年版,第32—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