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印度競爭力:全球化人才是如何培養的作者名: (日)桑杰夫·辛哈本章字數: 1076字更新時間: 2021-11-17 18:17:36
我的偶像是牛頓和愛因斯坦
在20世紀80年代的印度,孩子們未來能夠選擇的職業十分有限。像我這樣對理工科比較感興趣的孩子,關于將來的理想職業只能想到科學家、醫生或者工程師。
工程師大多在印度的政府部門里工作。在當時,印度的公務員就是“貪污腐敗”的代名詞。雖然現在貪污腐敗仍然是印度的一個非常嚴重的社會問題,但在那個時候更加嚴重。我小學同學里最有錢的就是政府官員家的孩子,可見印度的貪污腐敗現象有多嚴重。
因為我從小就對貪污腐敗深惡痛絕,所以我的理想就是長大后能夠成為一名科學家。我的偶像是牛頓和愛因斯坦,我希望能夠成為跟他們一樣的科學家,用自己的發明和創造去幫助那些貧困的人。但要想實現成為“科學家”的夢想,我就必須掌握英語,因為當時印度的理工科大學大多使用英語進行入學考試。
我一直到高中上的都是巴爾梅爾當地的公立學校,學校使用印地語進行授課。雖然學校也有英語課程,但公立學校的教師本身英語水平就不怎么高,講課也只是拿著教科書照本宣科,所以我只能自學英語。
印度有一個公立的“中央學校”體系,這是為了照顧那些需要經常在國內調動的政府官員的子女,由國家在各個城市之中設置的特殊學校。中央學校從小學到高中基本都是用英語授課,是印度非常少有的擁有完整教育體系的學校,所以我購買了“中央學?!钡慕炭茣糜谧詫W。
在我念高中的時候,每年都有全邦的統一考試,考生們可以選擇用印地語或者英語進行考試,我每次都選擇用英語參考。在我就讀的高中,用英語進行考試的只有我一個人。
我打算報考的IIT是印度第一任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為了培養科學家和工程師等人才成立的大學。雖然IIT也算是印度的知名學府,但我在高中畢業的一年前甚至都沒聽說過這個名字。
日本就連小學生都知道“東大”(東京大學),但當時印度鄉村地區的信息非常閉塞,巴爾梅爾過去更是從沒有學生考上過IIT。
就連我們高中的教師都不知道IIT。聽起來似乎很令人難以置信,但這畢竟是發生在印度的事情。當我向班主任報告自己決定報考IIT坎普爾分校的時候,班主任很奇怪地問我:“為什么要報考那么遠的學校?”位于印度北部地區中央的坎普爾與位于印度北部地區西端的巴爾梅爾確實相距很遠,我們班主任之所以覺得我的志愿填報“非常奇怪”,其實只是因為離我們太遠了而已。
在日本的高中,班主任通常會向學生們提供升學的建議,不過這種事在印度是沒指望的,至少在公立學校里是絕對沒有的。學生只能自己搜集相關信息,做出盡量正確的決定。
用英語參加統一考試這一決定我也沒有和我的班主任商量過,完全是自己做出的決定。現在想想,如果我當時沒有做出這個決定的話,恐怕就沒有機會考上IIT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