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有這些習慣,你的心態怎么好得了
怨天尤人是精神的毒藥
一個經常失敗而又不知道從哪里爬起來的人,在尋找失敗的借口和原因時,往往習慣于責備社會、制度、人生,抱怨運氣不好。對于別人的成功與幸福,總是憤憤不平。因為他認為,這些都足以說明生活使他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憤憤不平是企圖用所謂不公正、不公平的現象來為自己的失敗辯護,使自己感到好過一些。可實際上,作為對失敗者的安慰,怨恨是非常不可取的辦法,比生病還糟。怨恨是精神的烈性毒藥,它抑制快樂的產生,并且使成功的力量逐漸消耗殆盡,最后形成惡性循環。
怨恨是使自己覺得自己重要的一種習慣。很多人以“別人對不起我”的感覺來達到異常的滿足。從道德上來說,不公正的受害者和那些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人,似乎比那些造成不公正的人要高明。
心懷怨恨的人,是想在人生的法庭上證明他的案子,他們內心覺得如果他有怨恨之感就證明生活對他不公平。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怨恨是對已發生之事的一種心理反抗或排斥。
怨恨的結果是塑造劣等的自我意象。就算怨恨是真正的不公正與錯誤,它也不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因為它很快就會轉變成一種習慣情緒。一個人習慣于覺得自己是不公平的受害者時,就會定位于受害者的角色上,并可能隨時尋找外在的借口。
習慣性的怨恨一定會帶來自憐,而自憐又是最壞的情緒習慣,這種怨恨和自憐的情緒習慣,會把自己想象成一個不快樂的可憐蟲或者犧牲者。
產生怨恨的真正原因是自己的情緒反應。因此,只有自己才有力量克服它,如果你能理解并且深信怨恨與自憐不是使人成功與幸福的方法,你便可以控制住這種習慣。
一個人有怨恨之心,他就不可能把自己想象成自立、自強的人,他就不可能成為自己靈魂的船長、命運的主人。怨恨的人把自己的命運交給別人,把自己的感受和行動交給別人支配,他像乞丐一樣依賴別人。若是有人給他快樂他也會覺得怨恨,因為對方不是照他希望的方式給的;若是有人永遠感激他,而且這種感激是出于欣賞他或承認他的價值,他還會覺得怨恨,因為別人欠他的這些感激的債并沒有完全償還;若是生活不如意,他更會覺得怨恨,因為他覺得生活欠他的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