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編織好你的人際關系,完善你的人緣(1)
- 男人成大事的5種能力
- 呂叔春
- 5567字
- 2014-08-08 10:11:16
人際關系是成功的決定因素想吃得開就要編織好關系網
若南很善于搞關系,大學畢業時,當別的同學為找工作奔波忙碌時,他輕而易舉地進了一家大型建筑公司,因為他跟這家公司老總的兒子是好朋友。公司想承接一家工廠的廠房改造業務,去了幾個業務員都沒談下來,若南一去就“搞掂”了,因為他跟這家工廠的行管科的科長是鐵哥們兒。有一次,若南去某市出差,不小心密碼箱被小偷拎去了,搞得身無分文。幸虧他在這里有一個朋友,使他衣食無憂。這個朋友的一位朋友正好是刑警隊長,略一用勁,就將若南的密碼箱找回來了。若南這種到哪都吃得開的本事,讓他的同事稱羨不已。
人際溝通能力是成功的決定因素,比專業技能更重要。那么編織關系網該從哪幾個方面著手呢?
第一,主動與人聯系。
建立“關系”最基本的原則就是:不要與朋友失去聯絡,不要等到有麻煩時才想到別人。“關系”就像一把刀,常磨才不會生銹。若是半年以上不聯系,你就可能已經失去這位朋友了。
不要放棄每一個目標。大忙人雖不好找,并不表示絕對無法接近。只要你想跟某人結交,機會總是有的。
第二,莫忽視朋友。
你可能遇到過這種尷尬:想到某人可以幫忙,本想馬上找他,又想,過去有許多時候本該去看他們,結果沒去,現在有求于他時才去找他,會不會太唐突了?會不會遭到拒絕?所以,你平時應盡可能與你認為值得做朋友的人多聯系,經常進行感情投資。
現代人生活忙忙碌碌,很多人都有忽視朋友的毛病。一旦關系好了,就覺得沒必要再去維持它了,特別是在一些細節問題上,例如,該通報的信息不通報,該解釋的情況不解釋,結果日積月累,便會逐漸疏遠。如果你連一個分離幾年的朋友有沒有結婚都不知道,很難認為他還是你的朋友。
朋友應該是經常聯絡的,從生意場到日常交往,都應該處處留心,善待每一個關系伙伴,從小處著眼,時時落在實處。
第三,建立和維護關系網。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建關系網時,不要盲目,這樣會使你整天為應付自己找來的關系而叫苦連天。
要織一張好的關系網,先得篩選。把與自己的生活范圍有直接關系和間接關系的人記在一個本子上,把沒有什么關系的記在另一個本子上,把有用的留下,把無用的扔掉。
其次,分析自己認識的人,列出哪些人是最重要的,
哪些人是比較重要的,哪些人是次要的,這要根據自己的需要來定。由此,你自然就會明白,哪些關系需要重點維系和保護,哪些只需要保持一般聯系,從而決定自己的交際策略,合理安排自己的精力和時間。
最后,對關系進行分類。生活中一時有難,需要求助于人的事情往往涉及到許多方面,你需要各方面的幫助,不可能只從某一方面獲得。
有了一張好的“聯絡圖”后,聰明的人就會懂得如何保護和維護這張圖,使它一直有效并不斷擴大。
第四,調整關系網。
一張合理的人際關系圖,必須是能夠進行自我調節的動態結構。在實際生活中,需要調節人際結構的情況一般有三種:
1.奮斗目標的變化。你的奮斗目標變了,比如棄文從商,這需要你及時調節人際結構,以便為新的目標服務。
2.生活環境的變動。本來在A地工作的你,忽然到B地去工作。這種環境變動,勢必引起人際結構的變化。
3.某些人際關系的斷裂。天有不測風云,朝夕相處的親人或朋友去世了,人際結構自然發生變化。
從小事著手以獲得別人的信賴這樣可以讓你脫穎而出
李平,在某公司當業務員。有一次,他和客戶一起出去喝酒,這位年輕人不經意間提到他家鄉所釀的土產酒味道不錯,客戶好像很感興趣,順口說了句:“有機會回家,你帶一瓶讓我嘗嘗。”后來這位年輕人真的給客戶送來了酒,客戶大為感動,覺得這位年輕人說話算數,連一件小事都不放過,值得信賴,以后常照顧他的生意。
一個人事業的成功,固然跟他本人的能力分不開,但如果不能獲得別人的信賴,就會“英雄無用武之地”。以下方法,將會對你有所幫助:
1.透露點缺點
人的慣常心理總是想盡辦法掩飾缺點,宣揚優點。有時候,若主動透露出自己的缺點,往往會贏得別人的信賴。但這并不是意味著要將自己的缺點全都說出來,否則會破壞自己的形象。只須透露自己的一二項無關緊要的缺點就行,比如好睡懶覺,性子比較急等等。這樣給人的感覺往往是“雖然有少許缺點,但大體上很好”。
2.充滿信心
“絕對”、“一定”、“必須”等肯定語句有很強的心理暗示效果。希望別人接受自己的提案時,說這樣的話,能讓人產生信服的感覺。
松下電器公司開始創建時,松下幸之助設定的奮斗目標,誰都無法相信。但他本人卻充滿了信心,對任何人都表示“松下公司一定會如期成長”的態度,鼓舞了士氣。結果業績竟然真的達到了他預期的要求。
“可能”、“也許”等模糊語,給人一種不踏實的感覺。
3.約會時提前到
與人約會要守時,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假如是由自己主動邀請的約會,那你就必須比約定的時問提前十分鐘到達,以表現出自己的誠意。
不遲到是一種守信的行為,可以給人留下誠實的印象,進而令人產生信任感。
4.講信用
先向人借一點小錢,而且有借必還,等到建立起信用后,再借一筆大錢,然后逃之天天!這是騙子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很多人不將借出的一點小錢放在心上,甚至認為根本沒有還的必要。騙子就利用了人們的這種心理,造成人的意外感來建立自己誠實的形象,達到詐騙目的。
我們也可以借用這種方法,來建立自己的信用。就是說,即使向人借一塊錢,不但要記著還錢,還要注意還錢的方法,以此來建立起別人對我們的信任感。
這一論點不僅適用于金錢,在任何方面欠了人一點點,也設法歸還,就比較容易獲取別人的信任。
5.找借口
向人道歉時,最好的辦法是直接了當地承認自己的不是,這樣會使原本想對你發動攻擊的人,失去攻擊目標。支吾其詞,往往會給人以逃避責任的印象,使對方產生“他根本就沒有真正認錯的誠意”的感覺。道歉態度的差異,往往會給人以截然不同的感受,這一點務必要牢牢記住。
6.信守諾言
想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制造“意外感”更容易達到目的。因此,若想給人留下深刻的好印象,就必須遵守一些非正式的、好似不經意間許下的諾言,這樣對方將會因感到意外而對你留下深刻的好印象。
7.說不如做
善于追求女性的男人都有一個特色,那就是非常會獻殷勤。只要對方需要,任何事他都會幫她做到。因為他們深知想對女性表示關心,千言萬語還不如一個行動。這種方法用到別的場合也同樣有效。你說得再好聽也不如切切實實地幫人解決一些問題。
朋友之間難得是信任。
有誤會了不要讓誤會成為鴻溝
李清和趙平同窗四年,平時稱兄道弟,勝似同胞。畢業前,李清對趙平說:“這四年來咱倆親如兄弟,你處處關心照顧我,我無一報答,十分慚愧!你喜歡讀古文,我這里正好有一本舊書,是我父親給我的,送給你做紀念吧!”趙平接過書一看,這本書很舊了,封皮也有污損,要多難看有多難看,心中便有些不悅,回去后順手把它丟在了一邊。三年后,李清來看趙平,順提起那本書,趙平不好意思地說不知把它放在哪里了。李清惋惜不已,原來,他送給趙平的是所謂“善本”,很珍貴,買都沒地方買。他以為趙平識貨,所以沒說明。知道真相后,趙平真是既慚愧又后悔。
朋友之間最難得信任。好朋友之間尚有如此大的“誤會”,何況在日常交際中,誤會就更多了。所以,我們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不嘲弄別人
不管是有意的,還是無意嘲弄別人,都會給被嘲弄者在心理上造成巨大傷害。沒有“口德”,經常毫不留情地嘲弄別人的人,除了要受到被嘲弄者的忌恨外,還會受到公眾的唾棄,慢慢地就會變得越來越孤立。
2.不偽裝自己
在人際交往中,人們常常為了迎合某個人或某些人而把自己裝扮成另一種人。比如,某些人心術不正,經常對不幸的人落井下石,人們為了不和這些人發生沖突或不得罪他們,往往會裝作贊同他們的行為。雖然這樣做能獲得某些利益,但同時失去的則更多。首先,任何偽裝都會造成自己心理上的傷害乃至心理上的變態;其次,迎合某些低級、庸俗或在道義上道德上站不住腳的東西,會使你自己降低乃至損害你在公眾面前的形象。
3.不勉為其難
有些人在人際交往中經常要別人順從自己,而從不考慮人家是否心甘情愿。在他們看來,所謂朋友,就是要順從自己的意愿和要求。實際上,這種人的周圍是不會有多少真朋友的。經常干涉別人的自由,對方心里肯定不痛快,這種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導致關系破裂。
4.多一點愛心
愛是一種愉快和喜悅的感覺,這種感覺不只是發生在你所愛的人身上,而且還發生在被愛涉及的所有人身上,當然也包括你自己。愛別人和被別人愛都很幸福。愛這種感覺會使人覺得到處都充滿了美和快樂。被愛的陽光照射的人會覺得自己非常堅強、寬厚,而且充滿了生命的活力。
5.愉快相處
和別人一起做一些愉快的事情,并且多多益善。不管是什么事情,只要能使雙方愉快就行。比如一起就餐、郊游、旅行、聽音樂會、看電影、看戲、打球、打牌,或逛大街、遛公園等等都可以。要設法使雙方由衷地快樂相處,共享愉悅和滿足。心情不愉快又不準備向朋友傾訴時,則不宜相處,以免引起誤會。
6.讓別人喜歡你
要使自己變得討人喜歡,應當盡可能地顧及別人,不要攻擊別人,尤其是不要觸及別人的傷疤,多說別人想聽的話,尤其要多聽別人想說的話。
7.有原則性
在人際交往中,單單是被別人喜歡還是很不夠的,你還得讓自己喜歡自己的樣子。當一個人竭盡全力使別人喜歡自己的時候,可能會降低他自身的價值。因為他的許多主觀能動性無法發揮,缺乏鮮明的個性,因而無法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別人很可能會這樣說:“他呀,整天都是那個樣子,一點也沒有原則性,老是急著討好別人。”
被別人喜歡的正確方法,就是培養自己討人喜歡的特性。換句話說,就是培養鮮明的個性,如豪放、直爽、真誠等,以吸引大批有良知的人在自己周圍,而不要一味迎合。說白了,你只需吸引能被你吸引的人,而不是每個人。所以千萬不要無原則地附和別人。
假如一個人在什么問題上都附和別人,毫無主見,或者有主見也不敢表達出來的話,就很難贏得有識之士的喜歡。所以,不能無原則地附和別人,該堅持的就要堅持,不該讓步的堅決不讓步。
8.關心別人
學會關心別人,首先要學會“領會”別人的感受,而這可以先從分析自身的經歷入手。一個人倘若能記得住自己的感受,通常也可以體會到別人在相同情況下的感覺。例如,當你生病的時候,你有一種孤獨無助的感覺,希望有人來看望你或陪陪你。所以,當你的好朋友生病時,你會立即想到他這個時候最需要的是什么,你自然就會承擔起這個任務。
假如對方愿意的話,你可以盡量多了解你的朋友、同事的感覺、經歷和現在的生活。要盡量記住他們所說的話,并且嘗試著體會他們的經歷和感受。你越這樣做,就越覺得容易體會別人的經歷和感受,而且做起來也就越自然,你也會覺得自己和周圍的人越來越密切了。事實證明,越是關心他人的人,就越是能夠受到別人的尊敬和喜歡。
9.學會分享朋友的快樂
與朋友相處中,不僅要學會分享朋友的痛苦;還要學會分享朋友的快樂。
當一個人遭遇挫折或不幸時,周圍的人大都會深表同情并盡可能地加以安慰,這大概就是所謂的蟣測隱之心人皆有之。而當一個人成功時,周圍的人卻不愿和他在一起分享快樂,這也許是妒嫉心所引起的反應吧。如果一個人真的是出于妒嫉而對朋友的成功表示冷漠的話,那么他就是一個非常差勁的朋友。如果你的朋友有什么快樂的事,你就去真誠地祝賀他,以擁有這樣的朋友為榮,并分享他的快樂。這將使他感到更快樂。
當你感到為難時。要量力行事,不要勉強自己
陳軍是一名大三的學生,他家離學校不算太遠,經常騎摩托車來上學。他的同學常向他借車子出去玩。剛開始,陳軍很爽快,誰借就給誰。他的同學基本上是新手,經常把他的車子弄出一些毛病,為修車陳軍已花了不少錢。所以,陳軍再也不輕易把車子借給同學了。一次,他的同學路明有急事又向陳軍借車,陳軍很不客氣地說:“對不起,我最近手頭緊,沒錢修車。”路明聽后一聲沒吭,跟陳軍的關系也漸漸疏遠。
無論是求人還是別人求己,雙方關系都不好處理,一個怕碰釘子,心里忐忑,一個不好意思拒絕,心里不情愿。如果想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那么在求人幫忙時一定要注意請求方法。下面介紹幾種在公司中“高明”的請求技巧。
1.重視平時的人際關系
當工作在期限內無論如何也完不成或因有急事而必須停止工作時,不得不請求公司里的其他人幫忙。這時被求的一方能否爽快地答應和平時你與他的關系如何密切相關。無論什么事情都是對等互換的。在別人求你幫忙時,
如果你力所能及就盡力幫忙,那么在你有事有求于他時,他就很難說:“不”。相反,如果你平時不幫別人的忙,對人家說:“不”,那么在遇到困難請求別人幫忙時,對方不會提供幫助是必然的事情。
因為自己也有請求別人幫忙的時候,為了在非常時刻能夠得到別人的幫忙,所以在平時工作中別人求你幫忙時,要能體諒對方,盡力給予幫助。
2.詳細說明有關工作的情況
在別人有求于你時,你會想:“為什么他自己不能做呢?”所以,在自己請求別人幫忙時一定要詳細說明一下原因。同時,在對方接受的場合,必須詳細說明工作的目的、程序、期限等。
如果沒有詳細說明所托工作的情況,一旦工作結果發生錯誤,會給對方帶來麻煩。所以,托人工作時,不要不好意思去交待這個交待那個。
如果知道對方所托工作的主旨和程序,就能很有效率地進行工作。另外,如果知道明確的期限,自己也很容易進行工作的安排,決定每天需要完成的工作量。為了避免不必要地浪費時間,提高工作效率,請求方和被請求方要詳細討論一下工作的主旨和步驟。
3.要知道檢驗是自己的工作
上司找人擬定文件,這樣重要的工作一向要找比較認真的人。可是,即使是認真的人也有一時疏忽、幫倒忙的時候。
托付別人做的工作本來是自己應該做的,如果最終出現問題,就必須自己承擔責任。出現錯誤時,一味地推托說:“這是你做的,我不知道。”會使雙方關系出現裂痕。對完成的工作進行檢驗,必須由自己去做。即使是托別人做的工作,完成之后的檢驗也是自己的工作。
4.把握自己的工作量
下面,簡略談一下接受別人托付時的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