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爻辭分析】
【用六爻辭】利永貞。
【譯文】
利的前提是持續的守正。
【解說】
在坤卦的六條爻的爻辭之后,附有用陰。
特意說明如何運用陰,概括地說明在六十四卦中陰的一般用法。
“利永貞”的意思是“利于永遠堅持不變”。
陽象征變化,陰象征靜止。
但是,實際上事物總是在變化著的。
客方造成的環境在變化,主方自己也在變化。
即使主方努力保持不變,靜止只是暫時的。
主方應當耐心地等待時機,讓事情朝有利于主方的方向發展。
【用六小象】用六永貞,以大終也。
【譯文】
用六持續守正以便得到大有的結局。
【初六爻辭】履霜,堅冰至。
【譯文】
當腳踩踏在霜上之時,便知道堅硬的冰很快就會形成。
【解說1】
這是坤卦第一爻的爻辭。
第一爻是主卦的下爻,代表主方的行動。
這一條爻是陰爻,表示主方的行動是陰。
“履霜”中的“履”是指用腳踩踏行走。
履的人是主方。
“履霜”形容當前的關系冷淡,主方感到如同腳踏被霜覆蓋的原野。
“堅冰至”是指到處是凍冰的季節即將來臨。
如果主方不改變消極被動,關系可能發展得更差。
“堅冰”形容那種更冷的關系像是凍得堅硬的冰。
關系向更冷淡的方向發展,不利于主方,主方應當積極主動些,扭轉這種不利趨勢。
【結構分析】
第一爻的位置是陽位,陰爻在陽位,不當位。
而且,第一爻和第四爻之間沒有有應的關系,表示二者不協調。
不當位表明主方消極被動有可能讓主方的利益受到損失,這是潛在的對主方不利的因素。
不有應表明客方也是消極被動,客方不企求損傷主方的利益,這潛在因素沒有成為真正的對主方不利的因素。
因為這只是潛在因素,爻辭沒有加判斷詞。
【初六小象】
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
【譯文】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陰氣在初始狀態下就已開始凝結,所以君子腳踩霜之上而知堅冰將成。
事物皆有其道,道不可一蹴而就。
君子當量而變質,積正清負,方能馴致其道,終成堅冰而不可成堅冰。
【注釋】
1、沙少海先生說:“履霜堅冰,《三國志·魏志·文帝紀》,許芝引作初六,履霜。朱熹、項安世、惠棟等皆從之?!?
《象》傳以“陰始凝”釋“履霜”二字,非釋“堅冰”二字。
若“堅冰”則是陰已大凝,不得云“陰始凝”。
履,踐踏。
2、馴,《集解》引《九家易》曰:“馴,猶順也。”
致,推進。馴致其道,猶言遵循自然規律而發展推進。
【六二爻辭】直方大,不習無不利。
【譯文】
通直、方正、廣大是大地的特點,若君子遵循大地的屬性,即使無為也不會有所不利。
【解說1】
這是坤卦第二爻的爻辭。
第二爻是主卦的中爻,代表主方的素質,陰性表示主方的素質較差。
“直方大”是地的形象。
古人認為大地是平面的,不是球形的,是方的,符合平直廣大的特點。
這里用地的形象描述主方的素質。
因為第二爻是主卦的中爻,“直方大”主要是反映主方的平凡而不佳的素質。
“不習無不利”中的“無不利”是判斷詞。
即使不了解地形(這里的習不可以翻譯成學習),也沒有不利的后果。
為什么?
因為當前的主客雙方關系提供了主方發展的空間。
但是,“無不利”不等于“有利”,沒有不利的后果不等于后果是有利的。
“無不利”這個判斷詞是中性的。
【結構分析】
這條爻在別卦的第二個爻的位置上,別卦中第二、四、六爻的位置是陰位。
這條爻是陰爻在陰位,當位,但是不有應。
當位表明主方的素質不佳。
這有可能驅使主方去開拓進取,謀取利益,是潛在的對主方有利的因素。
不有應表明客方的素質也不佳。
主方不能從客方獲取利益,這潛在因素沒有成為真正的對主方有利的因素。
所以爻辭只是說“無不利”,而沒有說“利”。
【六二小象】
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無不利,地道光也。
【譯文】
六二的隨機而動,是因為它通直而方正,一往而無前。
君子無為而無所不利,是因為其遵循和大地一樣靈光的法則。
【六三爻辭】
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
【譯文】
建功而不居功,立德而不炫德。
把好的品德像含著糖果一樣,真誠地慢慢地彰顯而出。
假使從事于王朝大事,即便沒有成就也會有相對好的結局。
【注釋】
王事,李鏡池說:“王事,指戰爭。王訓大,王事即大事。”
古代國家以戰爭和祭祀為大事。
這里說大事,就是指戰爭。
【解說1】
這是坤卦第三爻的爻辭。
第三爻是主卦的上爻,代表主方的態度。
這條爻是陰爻,表示主方的態度是陰,主方的態度隨和。
“含章可貞”中的“含章”指包含美質,地滋養萬物,具有優美的內涵。
“或從王事”中的“或”指有時。
“從”指順從、服從。
“王”指客方。
“事”指辦事。
主方有時侯順從客方的意思辦事。
“無成有終”,“成”指成功、成就或成績,“終”指終了,終點。
雖然沒有成就,但是對主方來說,總會受到適當的對待。
爻辭還有一層暗示的意思。
這條爻的爻辭中說“或從王事,無成有終”。
由于“或”是“有時”的意思,這句話就暗示有時侯“不從王事,無成無終”。
就是說,有時候,主方做的不是客方希望的,既不成功,也得不到適當的對待。
【結構分析】
第三爻的位置是陽位。
這條爻是陰爻,陰爻在陽位,不當位,并且與第六爻不有應。
不當位表明主方態度隨和,有可能受到客方制約,是潛在的對主方不利的因素。
不有應表明客方也是態度隨和。
不求制約主方,這潛在因素沒有成為真正的對主方不利的因素。
所以卦爻辭用“無成有終”描述當前狀態。
【六三小象】
含章可貞,以時發也。或從王事,知光大也。
【譯文】
君子體內含著的品德憑借合理的時機緩緩彰顯而出。
假使從事于王朝大事,也因智慧超群,內心正大而光明,即便無所成也依舊有所終。
【六四爻辭】括囊,無咎無譽。
【譯文】
擴充庫囊在所難免,合理的擴充才不會有過失,留下后遺癥。
只不過,此消彼長,一方得必有一方失。
擴充的庫囊定是由他處而來,自得他失,自然也就不值得被贊譽。
【解說1】
這是坤卦第四爻的爻辭。
第四爻是客卦的下爻,代表客方的行動。
這條爻是陰爻,表示客方的行動是消極被動。
是誰“括囊”呢?
是主方還是客方?
如果理解為客方,也能解釋得通。
但是,卦是從主方的角度分析當前的形勢。
“括囊”應當是對主方的比較形象的建議,建議主方緘口不言。
即使主方緘口不言,也“無咎無譽”。
“無咎無譽”,既不必怪罪也不必贊譽。
【結構分析】
第四爻的位置是陰位。
這條爻是陰爻,陰爻在陰位,當位,與第一爻不有應。
當位表明客方消極被動有可能是主方發展的好機會,是潛在的對主方有利的因素。
不有應表明主方也消極被動,不能利用這個有利于主方的好機會。
這潛在因素沒有成為真正的對主方有利的因素,所以爻辭只是說“無咎無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