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1955年高潮
- 新中國極簡史:1949至2019的年度故事
- 陳晉
- 2308字
- 2021-11-17 16:03:36
循著構建規制和秩序的軌跡,1955年各方面的社會改革可謂是高潮迭起。
毛澤東這年親自編輯的一本書,就叫《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從1953年開始的社會主義改造,明顯升溫,農村出現農業生產合作化高潮,城鎮出現資本主義工商業公私合營和手工業聯合經營高潮。
農村開始大辦農業生產高級合作社。作家趙樹理這年發表的中篇小說《三里灣》,后來被改編為電影,今天的人們,可從中知道辦合作社是怎樣一回事。
在現實生活中,河北燕山山脈的村落里,一個叫王國藩的人,1952年聯合村里最窮的23戶農民,辦起了初級社。社里唯一的一頭驢還有四分之一的使用權屬于沒有入社的村民,人們稱之為三條驢腿的“窮棒子社”。結果,這個農業社紅火地發展起來,到1954年,全村148戶人家都入了社。毛澤東知道這件事后,在《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里說:“我看這就是我們整個國家的形象,難道六萬萬窮棒子不能在幾十年內,由于自己的努力,變成一個社會主義的又富又強的國家嗎?”
農村合作化高潮中,農民還有更新的創造。在山西高平縣米山鄉,這年由農村社員、醫務人員和合作社共同出資,建起了衛生保健站,開啟中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先河。各地農村相繼辦起類似性質的“合作醫療社”“醫療衛生保健站”。
比較復雜的是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政府采取的辦法,不是無償沒收和剝奪,而是搞公私合營,和平贖買。這種辦法減少了社會震動。當然,一些經營得不錯、資產規模比較大的工商業者,心里難免忐忑和猶豫。為此,毛澤東親自出面做工作,兩次邀請工商界代表人座談,希望大家能認清社會發展規律,掌握自己的命運。還說,國家富強,是“共同的富,共同的強,大家都有份”。公私合營的步伐隨后明顯加快,許多資本家出于這樣或那樣的考慮,紛紛向政府提出合營要求。上海工商業的指標人物榮毅仁,成為支持公私合營的典型,由此被稱為“紅色資本家”。
公私合營后,政府按資產付給資本家利息。究竟付多少合適呢?大多數資本家都抱著“爭三望四”的心態。用他們的話講,是“三厘稍低,四厘不好講,五厘不敢想”。結果政府一律定息為5%,從1956年1月算起,拿定息期限為7年。1962年到期后,政府又決定延長到10年,實際上支付了11年零9個月的利息。這是出乎多數資本家意料的。資本主義工商業和平地轉變為社會主義經濟,這種方法確實是一個有歷史意義的巨大創造。當然,社會主義改造過程中,也有一些毛病,比如,對經濟所有制的追求過于單純,工作方法上有些粗,步驟上過于急。
人們日常經濟生活的變化也迎來高潮,新版人民幣發行了。舊幣以萬元為單位,票面額太大。新幣1元兌換舊幣1萬元。隨之而來的,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和軍隊官兵,一律改供給制或財政包干制為貨幣工資制。實行工資制度后,工作人員及其家屬的一切生活費用,都由個人負擔。工資標準分為29級,最高1級為649.6元,最低29級為21元。1957年和1959年,又先后降低10級以上的工資標準,將1至3級合并為一級,統一為400元。降低的范圍,只限于中共黨員干部,非黨員干部以及企事業單位知識分子的工資標準,一律不降。這樣的工資制度,一直到30多年后才發生變化。
大城市的商業服務也活躍起來。到上海,人們都要去南京路上逛逛,購買時髦的商品。在北京的王府井,被稱為“新中國第一店”的北京市百貨大樓,這年正式開業。隨后,中國照相館、四聯美發廳、普蘭德洗衣店、藍天服裝店等一批服務型企業,從上海遷到北京,陸續在王府井、西單、東單三大區域落戶,由此形成北京商業高端服務的基本格局。從外地到北京出差的人,有時間總要去王府井或東單、西單逛逛,否則就不算是到過北京。
為推動科技發展高潮的到來,1月,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聽了一堂關于鈾礦勘探和原子彈制造原理的科普課。毛澤東隨后說:“這件事總是要抓的。現在到時候了,該抓了。”這件事,就是原子彈的制造。
6月,由著名文學家和歷史學家郭沫若擔任院長的中國科學院,成立了物理學數學化學、生物學地學、技術科學和哲學社會科學四個學部,并在全國高級知識分子中遴選出233位學部委員。學部這個概念來自蘇聯,但蘇聯的學部委員叫院士,中國不叫院士,是覺得科學技術水平當時不好跟國外相比。其實,第一批學部委員中有許多響當當的人物,比如地質學家李四光、氣象學家竺可楨、數學家蘇步青和華羅庚、物理學家錢三強和錢偉長,橋梁學家茅以升、建筑學家梁思成、經濟學家馬寅初……
學部成立不久,一位科學技術領域的領軍人物回國了。36歲便成為麻省理工學院最年輕終身教授的錢學森,因為提出要回到新中國,被美國政府限制出境長達5年之久,還一度身陷囹圄。他不得不躲開盯梢,在香煙盒上寫了封密信,表示“無一日、一時、一刻不思歸國參加偉大的建設高潮”,“懇請祖國助我”。這封短信幾經輾轉送達周恩來手上,經中國政府交涉,錢學森于1955年秋天回來了。新中國研制導彈和火箭之路,由此開啟。
據不完全統計,從1949年10月到1955年11月,從西方發達國家回來的高級知識分子,總共有1550多人。
軍隊建設的高潮,是走向正規化和現代化。人民軍隊開始實行軍銜制、薪金制、義務兵役制度和頒發勛章制度。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一批在革命年代創造戰爭傳奇的軍官被授予大將、上將、中將、少將軍銜。與此同時,新中國軍隊初步完成由單一陸軍向諸軍兵種合成的轉變,在這年首次舉行了規模浩大的陸、海、空三軍協同抗登陸作戰演習。
中國外交的一個高潮,是周恩來4月率領中國代表團出席在印度尼西亞萬隆舉行的有29個國家參加的亞非會議。針對與會各國對新中國缺乏了解和各國之間存在的分歧,周恩來在會上提出“求同存異”的著名方針。在中國首倡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制定的萬隆會議十項原則,后來被稱為“萬隆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