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東征?
書名: 大隋:我皇子的身份被楊廣曝光了作者名: 小小稻草本章字數: 2002字更新時間: 2022-04-27 10:37:53
由于秦瓊、程咬金已經是大隋數一數二的火炮教頭,他倆培訓東北衛的士兵,倒也頗為順利。
沒過多久,東北衛的炮兵部隊也建立起來了。
前前后后,只花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在這一個月的時間里,軍中關于裴元慶被人襲擊昏迷不醒的流言,也逐漸的散去。
裴元慶醒來之后,除了記不清那晚發生了什么事之外,倒也一切如常。
羅成、裴元慶這兩位隋唐好漢,每隔幾日就會較量一次,不過和那些非要分出勝負的較量不同,每一次兩人都點到即止。
畢竟兩人的父親,一個是北平王,一個是東北衛的衛府大將軍,無論誰受了傷,都會引發軍心不穩。
至于李元霸,他也沒有閑著。
在裴元慶不和羅成打的時候,他主動向裴元慶挑戰。
由于修煉了《九陽神功》的關系,李元霸的實力早已不是當初的吳下阿蒙,雖然僅僅只有五歲,卻展示出了強大的實力。
裴元慶和羅成較量的時候,從未使出全力,可面對李元霸,他卻不敢怠慢。
全力以赴,最終卻和李元霸戰得不分上下。
這一幕不僅裴元慶吃驚,一旁觀戰的宇文成都更吃驚!
宇文成都心想,他練了陳昶送來的高等武學《降龍十八掌》,原本都自詡天下無敵了,沒想到小小的李元霸,居然令他感覺到了一絲威脅。
僅僅五歲的孩童就這么厲害,要是再長大一點,自己未必是他的對手。
所幸的是,宇文成都比李元霸年長,心智也更成熟,他清楚為將者應該以大局為重的道理,至于誰是天下第一,都沒什么關系。
當務之急,是隨著陳昶一同巡邊,若是真的有外敵入侵,就和陳昶一同上戰場。
宇文成都的不爭,倒是令待在東北衛府的這些隋唐好漢們維持著微妙的平衡,雖然彼此較量著,卻也并未傷了和氣。
原本打算離開巡視別處的陳昶,帶著陳家軍在東北衛府多待了一個月,直到秦瓊、程咬金對炮兵的培訓見了成效,已經沒什么可巡視的了,他才動了離開的念頭。
裴仁基見狀,再一次設宴款待。
陳昶也不客氣,在宴席上大塊朵頤,喝了個酩酊大醉,直直睡到第二天晌午才醒來。
醒來之后,他就命人準備啟程。
裴仁基帶著兒子裴元慶和東北衛的眾將,以及秦瓊、程咬金、羅成等人,徑直將陳昶和他的陳家軍送到了豚郡的城門之外。
原本還想繼續送,卻被陳昶拒絕了。
“裴將軍留步,再送下去,只怕就沒完沒了了!”
有了陳昶的這句話,裴仁基就算臉皮再厚,也沒法再送了。
他也知道,在豚郡巴結昶皇子的機會已經沒了,不過無所謂,天長日久,巴結的機會有的是。
再說他女兒一直在陳昶的身邊當婢女,只要裴翠云稍微努力一點,自己這個國丈不就穩了嗎?
道別了裴仁基,陳昶正準備帶著陳家軍離開,卻不想這個時候,幾匹驛馬就奔了過來,驛馬上還蓋著黃布。
眾人一看,頓時倒吸了一口涼氣。
“圣旨到!圣旨到!”
驛馬上的傳旨官趁著陳昶還沒有走遠,高呼道。
陳昶和陳家軍的將士們面面相覷,怎么偏偏這個時候來圣旨了?
無奈之下,陳昶只能打消了離開的念頭,和陳家軍眾人,以及東北衛的所有人跪下來接旨。
傳旨官也不含糊,攤開了圣旨就念了起來:“封陳昶為征東元帥,從即日起,節制東北衛所有兵將,東征高句麗……”
“啥?”
陳昶忍不住驚呼起來。
“公子,慎言!”
一旁的裴翠云拉了拉陳昶的衣袖,雖然陳昶貴為皇子,可要是在圣旨面前失儀的話,也是會受到懲罰的。
“嗯。”
陳昶強忍住心中的疑惑,努力的將圣旨聽完。
圣旨命他不再巡視東北衛,而是和當初西征吐谷渾的時候一樣,掌管整個東北衛的兵將,除了東北衛之外,北平王羅藝也暫時歸他指揮,大軍整頓完畢,就出兵高句麗。
“陳將軍,接旨吧!”
傳旨官宣讀了圣旨之后,就畢恭畢敬的將圣旨遞到了陳昶手中。
陳昶依然一頭霧水,現在不是才剛剛大業四年嗎?
為什么皇帝這么快就讓他東征高句麗?
在他知曉的歷史中,隋煬帝御駕親征高句麗,是大業八年的事情,而準備之日,則是在大業六年、七年。
為什么這件事提前了這么多年?
大業七年,是隋帝國的巔峰時期,國力、民力堪稱歷朝歷代之最,可由于東征高句麗失敗,導致國家由盛轉衰,沒過幾年就亡國了。
與高麗一戰,是隋帝國盛衰的分水嶺,陳昶穿越過來之后,就是奔著數年之后的天下大亂準備的。
可與高麗之戰提前,其不是代表隋朝由盛轉衰的日子提前了?
“不對不對!”
一想到這里,陳昶就拼命的搖頭。
他穿越過來的歷史,和真實的歷史似乎有些區別。
不僅有李元霸、裴元慶這些好漢存在,就連隋朝與突厥的關系也發生了偏差。
這個時候,突厥隨時可能引兵犯境,而高句麗卻遣使與隋朝保持友好關系,為何皇帝會選擇東征高句麗,而不是抵御更強大的敵人突厥?
“陳將軍,你怎么了?”
裴仁基瞧出了陳昶的疑慮,忙上前詢問。
他很清楚這是皇帝在與突厥正面交鋒之前,故意挑了一個軟柿子讓陳昶捏,一是為了讓陳昶在軍中立威,二則是為了讓陳昶練練手,為日后的大戰提供幫助。
“沒什么……”
陳昶嘆了一口氣。
既然皇帝讓他出征,他也只能硬著頭皮上。
雖然東北衛、北平王的兵馬,都歸他節制,可陳昶卻很清楚東征高句麗并沒有那么簡單,比起西征吐谷渾的時候,情況要復雜得多。
如果不商量出一個適當的對策,他根本就不敢貿然出兵。
“召集所有將領,回衛府商議出兵高麗之事!”陳昶高聲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