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形資產
最有價值的投資
無形資產的基礎認知
無形資產,簡單來說是存在于網絡上的“虛擬資產”,核心在于可積累、可復制、可產生復利、可增值。很多企業會用無形資產來構建品牌防護墻,建立有效的競爭壁壘,比如注冊專利、專有技術、品牌商標等。著名的手機品牌iPhone有2000多項專利,我們平時用到的滑屏解鎖就是蘋果獨有的專利之一,而這些都是無形資產。
如何從個體角度理解無形資產呢?我認為無形資產是一種非實物財富,它能表明你擁有一份給自己提供未來權益的資產。個體的無形資產會帶給我們專屬權、收益權、認同權三類權益,能夠反映我們的自身價值。個體的知識技能、專業經驗、專利技術、人脈資源等都是無形資產,能長期為個體賦能,在一定情況下還可以帶來豐厚的收益。
從投資的角度看,無形資產應該是個人資源;從收益的角度看,無形資產應該是個人資產。即沒有收益時它是潛在資源,有收益時它是現實的資產。是資產還是資源,就看我們如何去經營自己的無形資產。從價值層面上來說,無形資產較少的人,其個人價值也不會太高。因為你的專業資質不高,所以你的收入也不會很高,反過來,你若能從商業銀行獲取自己所需的貸款,則說明你的商業信用有一定的價值尺度。想想看,你為什么只可以獲得30萬元的貸款,而不是300萬元?所以無形資產與其他資產相比有其獨特性。
第一,持續積累性。從個人角度來看,無形資產和有形資產一樣,都是積累的過程。有人說自己沒有無形資產,其實是錯誤的認知。從我們走出大學校門,就已經有了一定的無形資產,比如你大學的文憑,它說明你具有某項專業技能。如果你是學習班委并獲得過獎項,那么在面試中拿出來這些證明文件,就可以證明你有很強的公關組織能力。我在面試別人的過程中,也比較注重看候選人的過往經歷和取得的成就,可以通過一些資料來判斷他的做事風格和曾經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多數人在公司也可以積累自己的無形資產,你的學習能力、儲備的專業能力使自己能夠晉升,得到發展,一步步強大,這也算一種積累。
第二,價值性。我們經常會聽到“價值所在”這個詞,那么從無形資產的角度看,價值怎么突出展現呢?其實就是對一個人綜合性的評估。價值的核心在于你應該想辦法如何比別人更優秀,并且拿到可以證明自己有價值的證明。比如在英語考試中,別人拿到了四級證書,你卻拿到了六級證書,那么你的證書就是最好的證明,此時,你的無形資產就比別人的更有價值。
第三,長期保值性。如果回到10年前,你會投資什么?不用說,在過去10年房價暴漲的情況下,多數人都會選擇買房。在萬物互聯數字化升級的今天,未來10年,除了房子,對于普通人來說還有什么資產更能保值呢?答案就是投資大腦,這也是世界上一種高收益、無風險的保本投資。投資大腦不僅可以在無形中改變生活品質和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還可以變現。
無形資產的發展曲線
萬丈高樓平地起,一磚一瓦皆根基。要想實現財務自由,就需要不斷去累積無形資產,但對于大多數普通人來說,“怎么先擁有無形資產”就成了要思考的第一個問題。其實每個人從畢業開始就已經擁有了無形資產的儲備,只是你沒有意識到并好好地進行維護。無形資產的發展積累大概分為四個有效的階段。
第一,過往取得的成就。現在試想下,你大學的文憑、各種有價值的獲獎證書、等級證書都還在嗎?畢業的時候在刊物上發表的學術論文還找得到嗎?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重要會議和領導的合影,等等,都還在嗎?這些記錄和憑證都是你邁入社會后實習、工作的第一張門票,你應該好好保存它們。有的人工作多年,可能認為這些都不重要,早已經不知去向,但在一定的情況下,它們會證明你的價值,并幫你獲得你想得到的機會。
第二,信譽帶來人脈?!耙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這句話充分說明利用人脈資源,能夠有效地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這也是社交的基本法則。在社交中,從畢業到工作,我們一定要有契約精神,不要覺得自己年輕就可以不講誠信,人脈的力量其實和個人品牌的價值同樣重要,它是一種潛在的財富。從表面看,人脈雖然不能直接變現,但如果沒有它是很難積累到財富的。不管你的業務能力有多強,你的大腦有多聰慧,情商有多高。待人誠懇、厚道都是社交的基本法則。
有時候,你的上級領導可能就是你人生中的貴人,要多和取得成就的優秀的人共舞。一方面,可以學習他們的成功經驗,使自己的思維方法得以改進;另一方面,可以在互利的基礎上,獲得更多其他的機會。
第三,將無形資產“產品化”。大腦中的知識是一種無形的資產,很多時候只是我們自己知道,無法將它產品化。但你只有將知識產品化,才能使人接受,自己才可能從中獲得一些機會,或獲得一定的經濟收益。那么,怎么將大腦中的知識產品化呢?首先需要思考你會什么,有什么技能,怎么才能將這些產品化。最簡單的是將自己與生俱來的讀、寫、說的能力展現出來。我在帶實習生的時候,曾經要求他們每周寫復盤筆記,并且字數要控制在兩千左右,讓他們學會思考,總結自己每周所做的工作以及學到的東西。我還鼓勵他們注冊自媒體賬號,將自己的所悟所想發到這些賬號上。在互聯網便利的今天,加上頭部平臺的各種扶持政策,通過拍視頻、錄聲音都能將自己學到的東西展示出來。而這一切其實就是將“無形資產”轉兒成為“有形產品”的簡單步驟。
第四,參與高起點的創造性活動。當你有很強的能力時,將無形資產產品化的路徑就會比較豐富,這時你可以嘗試做一些高起點的創造性活動,這不僅可以鍛煉你的能力,提高影響力,而且還能結交人脈,擴大自己的認知范圍。在現實中,我們經??吹胶芏喙ぷ?~8年的管理者經常會把自己對工作的思考通過辦沙龍的形式分享給職場新人,其實這就是在使無形資產累積與放大。如果你沒有能力組織這種活動,通過別人的沙龍進行分享,也是一種不錯的方法,但記住,分享之后要把自己的思考展現在社交媒體上。
當然,高起點創造性活動也表現在工作中,比如在代理某個品牌時,是只想著做零售還是考慮建立多渠道,其實最后的結果就會完全不同。從事高起點的創造性活動,本質上是讓自己邁出了一步向上的臺階,因為要調整新高度,這就需要大開大合的勇氣和智慧、系統策劃的知識、縱覽全局的眼光、整體把握的經驗、精心組織的水平等。
如果完成創造性的活動,在各方面的收益就會很高,這中間可能包含有形的收益,如公司獎勵、經濟收入;也會有無形的收益,比如能力的提升、獲得新機會,認識比自己更優秀的人等。
無形資產的原始積累
所謂的原始累積,是指在一定的時間內通過某些方式獲取的遠遠超過工作時能獲取的財富。在互聯網時代,依靠無形資產撬動財富,是一種極小成本投入的開始。試想一下,誰不希望自己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住著寬敞的房子,開豪車去自己的公司接待一些朋友,喝茶聊天。對于普通人來說,這可能就是夢想,可能當下最急迫的是下月女朋友要過生日,面對吃飯、禮物要怎么精打細算,以便使自己能有寬裕的錢支付下個月的房租的問題?,F在你可能覺得未來一片茫然,怎么奮斗都不可能出頭,其實當下的互聯網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機會紅利,只是你還沒有意識到。
先看下歷史上完成原始積累的一些方式: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人積累財富的方式通常是擺地攤、賣服裝、開餐館等。隨著經濟的發展,大家開始開工廠、做公司、做批發、做分銷等??梢?,在沒有互聯網之前,普通人的財富若想獲得增長,不是做中間商就是做供應商,因為那個時代需要他們解決的是信息差的問題,也就有了“遍地是黃金”的說法。再后來,房地產投資、金融投資等開始崛起,以互聯網為代表的高科技企業創業成功的也占多數。
可以看出,無論在哪個時代,完成原始積累主要靠的就是當下或者未來一段時間內出現的很多新機會與市場需求。而這些滿足需求的供給方較少,靠自己的膽量、資源、信息、經驗和能力適時進入并站穩腳跟后,立刻就能實現第一桶金的積累。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過去的原始積累方式在現在并不一定適用。試想一下,互聯網時代誰還認為在街上擺地攤就能發財呢?想要完成原始積累更重要的是看自己、看當下和看未來,未來哪些行業前景廣闊,自己有哪些能力,以及如何有效地使之結合就顯得非常重要了。但做好個人能力的塑造是基礎。多數普通人畢業后堅持工作,有持續穩定的收入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工作可以鍛煉個人能力,但帶來的收入要學會實現基礎的理財,不要全部消費,盡可能保持每年學習一些新技能,這樣可以有持續的成長機會。
另外,就是要在一個行業深度扎根。我在面試候選人的時候看到很多工作3~5年的人,在幾個行業之間跳來跳去,其實這對自己未來的發展非常不利。盡管在年輕的時候要多看看,但在我看來,在一個行業深耕下去成長的速度遠比在各種行業亂跳進步得快。有了深度才能有機會在行業中認識優秀的人,與佼佼者進行切磋,這樣你才能提升認知高度,視野才會得到開拓,而這一切其實是能力積累和原始財富積累最核心的部分。
從發展角度看,網絡時代信息爆炸帶來的技術革命并沒有擴大我們的視野,反而在加劇信息的鴻溝。越來越多的個性化推薦成為主流,只要是你喜歡的,多數平臺都會推薦給你,這就會牢牢地把人困在認知邊界上。比如短視頻標簽化的推薦,購物平臺的千人千面,用戶早已經深陷其中,這充分說明,信息的鴻溝不但不會消失,而且還在加劇,所以人以群分的效應才會更加明顯。
未來發展需要的新知識幾乎成為必需品,這些知識都將變得體系化,知識變現的渠道和方式也將會越來越多。所以深耕后獲得專業的能力,是新時代的剛需,也是普通人實現低成本積累原始財富的最佳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