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智化采購:采購數字化轉型的方法論與實踐
- 姜宏鋒 張喆 程序
- 1054字
- 2021-11-11 18:11:09
企業對采購價值的要求在不斷提高
隨著規模發展壯大與競爭不斷加劇,企業對采購價值的要求形成了4個層級。
(1)目標是保證供應。此時的企業處于初創期,面臨供應資源不足、缺乏有效管理的困境,所以企業最關心的就是按時到貨,以保障生產。
(2)目標是獲得最優價格。在資源供應得到基本滿足后,企業會發現自己有些物資買貴了,花了冤枉錢。為贏得競爭優勢,此時企業需要和競爭對手比價格,確保自己以最優價格拿到物資。
(3)目標是總成本最優。過分追求最低價格可能引發質量下降、供應商關系惡化等諸多問題,最終可能導致總成本上升。在這個層次下,企業從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角度對總成本進行分析優化,從而真正降低成本。這讓企業從成本管控中心升級為利潤中心,進而可以采用多種方法實現降本增效。
(4)目標是與供應鏈伙伴共同創造價值、實現多贏。采購部門管理著企業最重要的外部資源——合作伙伴,通過采購部門可充分發揮供應鏈伙伴的專業優勢,這樣在實現高效協同的同時可以創造更多價值,進而實現多贏。這個階段可以打造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系統,奠定企業未來的競爭優勢。
采購部門要根據市場競爭策略,制定相應的采購策略,充分挖掘采購價值,支撐企業獲得競爭優勢。下面以競爭最為激烈的國內某通信企業為例,對上述4個層級進行詳細分析。
2007年該企業生產的產品采用的是貼牌模式,干的是苦力活,毛利低,處于紅海競爭環境。那時的市場以供應鏈成本為王,采購應對策略為成本導向,頻繁更換供方,保供應。
2011年該企業制定了新的戰略——通過技術領先優勢進入藍海市場。那時的市場要求供應鏈產品上市要快,他們將采購策略調整為陽光采購、價值采購,對供方分層分級管理,技術選型主流匯聚。
2012年老產品上量,新產品上市,市場要求供應鏈交付快、技術領先,該企業的采購策略升級為早期介入、聯合開發、品類管理、戰略合作。
2013年至2017年,產銷量繼續攀高,單機銷量達到千萬臺,該企業市場策略轉為雙品牌齊頭并進,人無我有、人有我優,要求供應鏈交付柔性、持續降本,采購策略轉為深度協同、洞察產業鏈、管理二級供應商。
2019年遭遇國外打壓,2020年又逢疫情,該企業市場策略是“活著是硬道理,發展中求生存”,所以出售了子品牌。采購策略調整為國產化推進,協助供應商提升能力,管控質量,合理布局國內外資源網絡,構建健康供應鏈生態圈,做好風險預警與管控。
下頁圖所示為該企業采購策略的調整匯總示意。
該企業創始人說:“打造一條打不爛、拖不垮的鋼鐵供應鏈,才是在市場上屹立不倒的制勝密碼!”而采購策略的及時調整、采購價值的實現,都離不開數字化采購系統的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