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用智慧規劃時間
- 塔木德智慧全書:像猶太人一樣思考和做事
- 艾格編著
- 7855字
- 2021-11-23 21:48:35
浪費時間就是浪費生命
世間什么最寶貴?大多數人的回答是生命。猶太人的回答也是如此,他們還會告訴你他們的理由。因為生命是相同的,而衡量每個人生命的標志就是時間,所以他們會說珍惜時間,就是珍惜生命。猶太人非常討厭那種無所事事空耗生命的人。
有位猶太人移民美國后,經過一番艱苦奮斗,當上了大學教師,并且很快成為該校終身教授。對于他的成就,很多人都羨慕不已,人們都想知道為什么他能夠如此迅速取得這樣巨大的成績。而這位年紀雖輕卻成就非凡的教授,盛名之下還是保持著謙虛的自我。
他每次上課的時候都帶一塊手表,當然表是每個教師的必備工具,可以看時間,決定講課的時間、內容的取舍。但與其他人不同的是他的這塊表背后刻寫著四個字:“珍惜時間”。也許你會說這沒有什么不同呀!確實沒有什么不同,可是對于這個猶太人來說,珍惜時間就具有了不同的含義。每學期的第一次課他都要做同樣的一件事,那就是給學生看他手表背面的四個字,并告訴學生們每個人都要懂得珍惜時間,然而每當教師把這手表拿給學生們看時,大家都不以為然,說太俗套了,根本沒有新意。
老師見學生們無動于衷,就告訴學生說:“俗話說‘時間就是金錢’。這話沒錯,但我更認為時間比金錢貴重,因為金錢可以儲蓄并生息,而時間卻絲毫不能儲存,它一刻不停地向前奔跑,而且一去不復返。時間就是金錢這句話,應該改為時間就是生命,或者時間就是人生。在《猶太法典》上寫著:有四種尺度可以測量人,那便是金錢、美酒、女人以及對時間的態度。金錢、美酒、女人都可以失而復得,可是時間卻不能失而復得。那些珍惜時間的人,他的生命將得到輝煌。”
當學期結束時,老師還會對他們說:“你們還記得我對你們說的關于時間的話了嗎?”學生照例嬉笑一番,老師也不以為過,接著對他們說,常人對金錢、美酒、女人看得重而又重,可是卻忽略了時間的重要性,總以為我們還有大量的明天,于是把時間浪費在空虛和無聊中,所以請大家記住這些話。學生們嘴里答應著,可是并未放在心上。
可是說來奇怪,當時學生們并不理解這些話語,可是日后卻在他們的人生旅途中,他們不止一次面臨如何對待時間的問題,他們這才體會當年的老師,體會老師的苦口婆心,他們這時候才對這位老師充滿了感激。
也許這就是這位老師的成功之處吧。
做時間的主人
每個人都命中注定擁有一段時間,可是如何對待與生命伴隨始終的時間呢?是把它用在花前月下卿卿我我,還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抑或是忙忙碌碌,宣稱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呢?每個生命的主人當然都有自己的主張。猶太人對時間有他們自己的獨到見解,對于他們來說,時間就是財富。所以他們特別強調守時,嚴格做到工作時間內一定要把工作完成,與人約會時一定守時。《塔木德》就曾經告誡過每一位猶太人,要做時間的主人,主人要支配時間,而不是打發時間,空耗時間。
猶太人的時間觀念非常強,他們把時間看成是有價值的財富。如果你跟猶太人談論時間,他會詳細給你計算時間的價值,假如你是一位月入10萬美元的富人,那么你的工資為每日135美元,那么每分鐘約為0.09美元。假如你無所事事或者被別人打擾浪費了10分鐘的話,那就相當于損失了0.9美元,而0.9美元容易得到,而時間卻不能再找到。所以如果你碰到猶太人的時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他們的時間是以秒來計算了。
猶太人重視時間,并且他們有著嚴格的區分,什么時間是工作時間,什么時間是休息時間。工作中他們從不進行無聊的會客,也不允許任何外人的打擾,所以他們不能容忍把時間浪費在閑談、爭吵等事情上。與猶太人交往還必須要注意與他們見面一定要事先有約定。
重視時間,還體現在他們有牢固的作息制度上。一旦猶太人規定了工作時間,就嚴格遵守。下班鈴聲一響,老板可以繼續工作,而秘書是絕對立刻起身回家,因為這是他自己的時間了。上班時間,是工作決定自己;下班時間,則是自己決定時間。
重視時間,還表現在他們可以不避諱談論生死。猶太人在正式的場合,會非常鄭重地談論自己和別人的壽命。“先生,今年70歲了吧,大概還可能再活5到10年左右!”談論死亡也許是一個非常不吉利的話語,在有些國家和民族那里,甚至還會招致對方的白眼。而猶太人對此卻很坦然,他們認為人生下來后就注定要死,死亡只是生命的一部分,大可不必對死如此恐懼。所以他們用賺錢時間的長短來衡量自己的人生,中國人常說活到老,學到老;而猶太人則說活到老,賺到老。因此,知道自己還能活多久,就意味著知道自己還能賺多少錢。猶太人知道錢生不帶來,但他要死時帶走,他們對死的態度是客觀和冷靜的,一旦知道還能活幾年,就會抓緊這幾年享受金錢帶來的快樂。
把規劃帶到死后
猶太人把賺錢和自己的生命緊密結合在一起,只有不斷去賺錢,他們才會覺得心安,否則便會感覺到人生沒有意義,當然不要錯誤地認為猶太人是為賺錢而賺錢。猶太人是把賺錢作為自己實現人生價值的一種樂趣,他們始終相信,既然世人把金錢看得那么重,那就要把賺錢當做實現人生價值的最好方式,即使是到天國還要繼續自己的事業。
有一位猶太富翁,一生賺了很多錢,可是歲月不饒人。隨著年歲的增長,富翁的身體狀況是每況愈下。就在他臨終之際,他所有的親戚朋友都被叫到床前,他對他們說:“我奮斗了一輩子,賺了些錢,但我相信錢只有攥在自己手中才踏實,現在我要到上帝那里去了,我把錢也帶到那去,所以請你們將我的財產全部換成現金,用這些錢去買一條最高檔的毛毯和一張床,然后把余下的錢放在我的枕頭下。等我死了,再把這些錢放進我的墳墓,我要帶著這些錢到那個世界去繼續奮斗,實現我的人生?!?
瞧,這就是猶太人,即使到上帝那里也還要繼續完成自己的事業。可以說猶太人就是這樣把生命獻給了事業,這種敬業精神真是值得那些想創業的年輕人學學。整天坐而論道,在那嚷嚷要賺錢,要創造事業,可是遇到挫折就灰心喪氣地抱怨,能夠成功嗎?猶太人正是以他們的執著成就了一個個人生夢想。
讓每一分鐘都能夠變成金錢
《塔木德》中說,我們每個人都是大富翁,因為你有一大筆時間,所以要讓每一分鐘都變成金錢。在以色列的商店里,徘徊了將近一個小時的菲利浦終于開口問猶太店員了:“這本書多少錢?”
“先生,要1美元?!钡陠T回答。
“1美元?太貴了,能不能再便宜點?”菲利浦又問。
“它的價格就是1美元?!钡陠T攤了攤雙手,“沒辦法,書的定價就是這么多?!?
“馬克先生在嗎?”
“馬克先生,您問的是店員馬克,還是我們的老板馬克先生?”
“當然是老板了!”
“他呀,在!不過他正在印刷室忙著呢。”
“你能把他叫出來嗎,我想見見他?!?
“您見他也是這個價錢?”
“我還是想見他一見!”
于是,老板馬克就被找了出來。
“馬克先生,這本書的最低價格是多少?”
“1美元25美分?!瘪R克不假思索地回答:
“你的店員剛才還說1美元一本,怎么現在就成了l美元25美分了呢?”
“這沒錯,但是,我情愿1美元賣給你也不愿意離開我的工作?!瘪R克說。
菲利浦驚異了。他心想,算了,結束這場自己引起的談判吧。
“好,你說這本書最少要多少錢吧?!?
“1美元50美分?!?
“你剛才不還說1美元25美分嗎?怎么又變成1美元50美分?”
“對,我現在能賣的最好價錢就是1美元50美分?!瘪R克冷冷地說。
菲利浦無奈,只好極不情愿地買下了這本書。在猶太人那里,時間就是金錢,有時候它是用金錢也無法買到的,對于視時間如生命的人更是如此。珍惜屬于你的時間,更不要浪費別人的時間,因為浪費別人的時間就等于謀財害命。
珍惜時間就是珍惜生命
猶太商人非常珍惜時間。人們通常所說的“時間就是金錢”,看似把時間的地位抬得很高了,但在猶太商人看來卻遠遠不夠。猶太商人歷來認為,時間遠不只是金錢。時間就是生活,時間就是生命。錢是可以借用的,而時間是無法借用的,時間遠比金錢更加寶貴。
正因為對時間有這樣一種認識,猶太商人無論是做生意還是工作,對時間的使用都精打細算。在公司里,猶太人在工作時間里勤勤懇懇,毫不松懈。但下班時間一到,哪怕手頭工作已經接近完成,他們都會毫不遲疑地擱下工作,準時下班。因為哪怕多工作一分鐘,對自己或是對公司,都是一種浪費時間,都是不珍惜時間的表現。
所以,猶太人在商業活動中非常注意時間安排。公司每天上班開始的1小時內,是所謂的“發布命令時間”,將頭一天下班后至當天上午上班前所接到的一切業務往來的材料或事務處理或做出具體安排。在這段時間里,不允許任何外人的打擾。而外人即使是商業上的聯系,也必須事先約定?!安凰僦汀痹讵q太人的商務活動中,幾乎等于“不受歡迎的人”。因為不速之客不僅會打亂原先的時間安排,也會浪費大家的時間。
在與客人相見的時間段內,他們會根據情況選擇時間的長短,如果該客人是中國人的話,那么他們盡量會與他們周旋,因為他們知道中國人的習慣是先顧左右,繞一個大圈,然后才能談論正式話題,所以熟知談判之道的猶太人很注意談判的節奏;當然如果是美國人,他們談判的時間很緊湊,一般而言,都是必要的寒暄之后直奔主題。
正是這樣高效合理地安排時間,他們的生活紅紅火火,人生與事業都獲得了成功。
巧用時間是賺錢的硬道理
時間對每個人來說都是相等的,但是如果把時間和賺錢結合起來,那意義可就不一樣了,就可以在相同的時間內創造出不同的價值,所以猶太人特別強調時間的重要性。
猶太人巴奈·巴納特初到南非時,還只是一文不名的窮小子,沒有人會把他和富甲一方的猶太鉆石商聯系起來。當別人問他成功秘訣的時候,他總是會說,我的成功在于善用時間,做生意無非講究的是天時、地利、人和,而我則主要是打時間差賺了錢,僅此而已。
巴奈·巴納特是一個服裝商的兒子,父親的生意是小本經營,時好時壞,他小時候就讀于一所主要由羅思柴爾德家族捐助,專為窮孩子建立的猶太免費學校。那個時候,他最想做一個演員,因為演員可以賺很多錢,但是屢屢碰壁,在這個過程中他看到經營鉆石很賺錢,而鉆石的最大產地是南非,而南非人都喜歡雪茄煙,于是巴奈·巴納特就帶上40箱雪茄煙作為原始資本來到了南非,很快他就做鉆石生意發財了。
巴納特可不想僅僅做一個暴發戶,他是個善于動腦子讓自己財富增值的人,他發現一個機會,每周星期五的時候,銀行就要早早關門,清點一周的經營情況。而他大可利用周六周日開支票大量購買鉆石,然后星期一的時候他再把錢還給銀行。這樣就等于用銀行的錢來獲得自己的利潤。
這種辦法說穿了,差不多等于是開空頭支票。巴納特借銀行停止營業的一天多時間“暫緩付款”且又不會讓自己的空頭支票給打回來。只要他有能力在每個星期一早上給自己的賬號上存入足夠兌付他星期六所開出所有支票的錢,那他就永遠沒有開“空頭支票”。所以,巴納特的這種拖延付款,純粹利用了市場運行的時間表,在沒有侵犯任何人的合法權益的前提下,調動了更多的資金,有效地實現了財富的增值。
巴納特對時間差的巧妙運用是如此的別出心裁,甚至讓其他猶太人也感到驚奇,他們非常佩服他的智慧。
用藝術延續企業的生命
有人說藝術是品位的象征,有人說藝術是有錢人的游戲。也有人說藝術不能當吃、不能當穿,所以一無是處。那么猶太人怎么看待藝術呢?他們把藝術當做豐富人心靈的良藥,認為有了它,人們的生活會變得多姿多彩。他們喜歡藝術并且以商人特有的方式扶植藝術?!翱ㄆ仗m基金會”就是這樣的一個基金會。
卡普蘭是個很精明的猶太生意人,由于自幼受到的教育使得他對藝術充滿了好感。由于藝術創作特有的規律,藝術家們創作一件作品很難能夠像生產衣服那樣立即取得收入,所以許多藝術家生活都很清苦,20世紀60年代中期,卡普蘭了解到許多流浪藝人因資金場地的限制而被迫流離失所,他決定建立基金會資助那些流浪的藝人。
正好當時,美國電話電報公司搬遷,公司把貝爾實驗室內的設施拆空后,打算把大樓整棟出售??ㄆ仗m知道這個消息后,便想到要用它安置那些流浪街頭的藝人,于是他買下了這棟樓。
電報公司大樓地處市中心,總面積為5800多平方米,由于建筑材料比較好,所以該樓主框架還很牢固,層高在1.6~5米,采光良好。卡普蘭請來了工程師,經過精心設計,把電報大樓改造成了一個居住社區,里面有383套房間和附屬的一些商業設施。
俗話說,沒有梧桐樹,引不來金鳳凰。樓房蓋好后,接下來就是要讓那些藝術家們搬遷到大樓了??墒悄切o處棲身的藝術家卻不愿意搬進來,因為他們認為藝術本身是個需要高度自由的創作活動,而在一個有屋頂的房間會嚴重束縛他們的創造力。卡普蘭看到這些,通過種種說服工作,讓一些比較有名的藝術家搬進了這座大樓,在他們的帶領下,很多人一看那些有名的藝術家搬進去了,便也跟著申請搬了進來。
大樓造好了,藝術家也進來了??ㄆ仗m就開始慢慢地從中脫身出來,把管理大權交給了藝術界的知名人士,讓藝術家們自己來進行管理??ㄆ仗m基金會的這一造福藝術家的慈善之舉,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當然他的生意也因此更加有人氣了。
找準人生發展的空隙
在激烈的競爭中,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須要找準人生的定位,必須善于拾遺補缺,找準市場發展的空隙,才能夠實現自身事業的不斷擴展。這在著名的商人山姆·沃頓的人生經歷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1918年,美國俄克拉荷馬州一個名叫金菲舍的地方,一個小孩誕生了,當然偉人和常人一樣,都要啼哭的,我們的主人公山姆·沃頓出生也是如此。聰明的沃頓很早就發現,在人生中,人們要不間斷地交換自己的勞動,這樣才能夠生活下去,每個人都是通過自己的勞動和他人相聯系起來的。他七八歲時就懂得把家里人看過的報紙、雜志賣掉換錢了,自己還喂養兔子和鴿子去賣。
1940年,沃頓大學畢業之后來到一家商店當售貨員,并且從一開始就愛上了零售這一行。他暗下決心有一天自己也一定要開一家商店。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沃頓原本想同朋友一起購買圣路易斯城的一家百貨商店來經營,但因妻子的原因,他最終選擇了本頓維爾小城,這個在一般地圖上難以找到的地方。
本頓維爾是一個看上去糟透了的鄉村小鎮,但沃頓卻發現這里就是他一直苦苦尋找的地方。這里看起來很荒涼,很難賺錢,一般人不愿意來,所以在這里競爭壓力不大,而且當地居民住得比較分散,但是需求卻十分旺盛。于是沃頓把他的第一個店選在本頓維爾。
為了使自己的事業能夠有更大的發展,于是凡是有關零售業的資料,沃頓抓到什么就讀什么。有一次他看到一篇文章,介紹明尼蘇達州有兩家雜貨店搞起了開架售貨的辦法。沃頓知道這是個機會,于是坐了整夜的長途汽車,趕到明尼蘇達州了解詳情。歸來以后他立刻就在自己的店搞起了無人售貨,成為全美國當時僅有的3個無人售貨店之一,沃頓稱自己的小店是“五分一角”商店,這是1950年的事。
1952年,沃頓在阿肯色州的費耶特維爾開了第二家沃頓“五分一角”店。當時那里已開有著名的伍爾沃思商店和斯科特商店。沃頓才開張時,那里的人警告他:你堅持不了多久,充其量3個月就得滾蛋??墒俏诸D堅持下來了,他白天整天在店里干活,晚上關門后就駕著自制帶拖車的小汽車四處去進貨,盡力尋找最便宜的進貨渠道。就這樣,憑著辛勤和低廉的價格,沃頓站穩了腳跟。
到1960年,沃頓的商店已經已經發展到了15家,每年的生意達140萬美元。1962年,沃頓在阿肯色州的羅杰斯開辦了第一家廉價商店,取名“沃爾瑪”。1970年,沃爾瑪開始實施他的關鍵戰略步驟了。他的戰略就是在小鎮上開設相當規模的廉價商店,而別人對那些小鎮是不屑一顧的。
沃頓的方針是,哪怕人口不到五千的小鎮也要去開店,因為美國到處都有這樣的小鎮。沃頓的具體做法是:“拾遺補缺,不斷滲透,逐步擴展,占領市場。”他采取蠶食的辦法,以某一個發展中心為基點,向外輻射,隨后一個縣一個縣、一個州一個州地布滿網點,直到最終占領那個地方的市場。采取這樣的戰略,沃爾瑪不久就擴展到了很多個州。
20世紀70年代初,沃爾瑪擁有32家商店,銷售額為3100萬美元。20世紀80年代初,沃爾瑪擁有的商店達270家,銷售額為12億美元。20世紀90年代,沃爾瑪名下的商店多達2000家,銷售額為400多億美元,一躍成為美國最大的零售企業,登上了霸主的地位。
沃頓完全明白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是哪些,要想繼續前進,任何一個因素都不能忽視。美國實行五天工作制,但沃頓深信,只要選擇了零售業這一行,周末上班就是應該履行的職責。一年四季除了圣誕節那天上午停業,讓職工去教堂參加普天同慶的慶?;顒油猓焯扉_門營業。對沃爾瑪的員工來說,以真誠熱情的態度、細致周到的服務把人們吸引進自己的商店,并且使他們不斷地重新光顧,是首要的任務。沃爾瑪實行的是“不屈不撓的友好服務”。顧客一進店,沃頓的要求是,絕不能讓顧客產生那種觸目皆陌生的感覺。
人生經營沒有終點
猶太人主張,一個人的生命雖然可以有終點,但是一個人對于人生的經營卻永無止境。只要讓人生的每一刻都被經營人生的思想所左右,那你才能會獲得成功。他們相信一次經營,一次成功;一生經營,一生成功。
狄奧力·菲勒是一個在貧民窟里長大的猶太人,和所有出生在貧民窟的孩子一樣,他爭強好斗,也喜歡逃學。唯一不同的是,菲勒有一種天生會賺錢的眼光。他把一輛街上撿來的玩具車修理好,讓同學們玩,然后每人收取半美分,他竟然在一個星期內賺回一輛新玩具車。菲勒的老師對他說:“如果你出生在富人家庭,你會成為一個出色的商人。但是,這對你來說已是不可能的,你能成為街頭商販就不錯了?!崩蠋煹脑挷]有讓這個孩子喪失信心,反而更加激發了他的斗志。
中學畢業后,菲勒真的成了一名商販。正如他的老師所說的,他在貧民窟的同齡人中已是相當體面的了。他賣過小五金、電池、檸檬水,每一樣他都得心應手。
菲勒起家靠的是一堆絲綢。這些絲綢來自日本,因為在海輪運輸當中遭遇風暴,這些絲綢被染料浸濕了,數量足足有一噸之多。這些被浸染的絲綢成了日本人頭痛的東西,他們想處理掉,卻無人問津;想搬運到港口,扔進垃圾箱,又怕被環保部門處罰。于是,日本人打算在回程路上把絲綢拋到大海里。
港口的一個地下酒吧,是菲勒夜晚常去的地方,他每天都來這里喝酒。那天,菲勒喝醉了。當他搖搖晃晃地走過幾位日本海員旁邊時,海員們正在與酒吧的服務員說那些令人討厭的絲綢。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他感到機會來了。
第二天,菲勒來到海輪上,用手指著停在港口的一輛卡車對船長說:“我可以幫助你們把這些沒用的絲綢處理掉。”結果,他不花任何代價便擁有了這些被海水浸過的絲綢。然后,他把這些絲綢制成迷彩服、迷彩領帶和迷彩帽子。幾乎是一夜之間,他靠這些絲綢擁有了10萬美元的財富。
從此,菲勒不再是商販,而是一名商人。有一次,菲勒在郊外看上了一塊地。他找到地皮的主人,說他愿花10萬美元買下來。地皮的主人拿到10萬美元后,心里嘲笑他真愚蠢:這樣偏僻的地段,只有傻子才會出這么高的價錢!
令人料想不到的是,一年后,市政府宣布將在郊外建造環城公路。不久,菲勒的地皮升值了150倍。城里的一位地產富豪找到他,愿意出2000萬美元購買他的地,想在這里建造一個別墅群。但是,菲勒沒有出賣他的地,他笑著告訴富豪:“我還想等等,因為我覺得這塊地應該值更多?!?
果然,三年后,菲勒把這塊地賣到2500萬美元。從此他成了新貴,可以像上層人一樣出入各種高檔場所。他的同行們很想知道他當初是如何獲得這些信息的,甚至懷疑他和市政府的高級官員有來往,但結果令他們很失望,菲勒沒有一位在市政府任職的朋友。
菲勒的發跡簡直就是一個謎。他活了77歲。臨死前,他讓秘書在報紙上發布了一個消息,說他即將去天堂,愿意給逝去親人的人帶口信,每則收費100美元。這一看似荒唐的消息引起了無數人的好奇心,結果他賺了10萬美元。如果他能在病床上多堅持幾天,可能賺的還會更多些。他的遺囑也十分特別,他讓秘書在報紙上登一則廣告,說他是一位禮貌的紳士,愿意和一個有教養的女士同臥一個墓穴。結果,一位貴婦人愿意出資5萬美元和他一起長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