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六、幻術師東海黃公

漢代百戲中有一個著名的節目《東海黃公》,中國戲劇史學者幾乎一致認為它是我國最早的戲劇項目。但就東海黃公這個人物而言,卻是秦代一個以巫師術士面目出現的幻術家和馴獸師。漢代科學家、文學家張衡在《西京賦》中對其表演做過如下描寫:

東海黃公,赤刀粵祝。冀伏白虎,卒不能救。挾邪作蠱,于是不售。

《西京雜記》對東海黃公的故事與演出,則有更加詳細的記載:

余所知有鞠道龍,善為幻術,向余說古時事:“有東海人黃公,少時為術,能制御蛇虎。佩赤金刀,以絳繒束發,立興云霧,坐成山河。及衰老,氣力羸憊,飲酒過度,不能復行其術。秦末有白虎見于東海,黃公乃以赤刀往厭之。術既不行,遂為虎所殺。三輔人俗用以為戲,漢帝亦取以為角抵之戲焉。”

南陽漢畫像石——東海黃公

張衡、葛洪都是深知幻術的學者,他們講的幻術故事入木三分。李善在注平子《西京賦》時引了《西京雜記》,并說“皆偽作之也”。

薛綜注:

東海有能赤刀禹步,以越人祝法厭虎者,號黃公。

東海,指東海郡,漢高祖時置,與潁川、南陽同屬大郡。《漢書·地理志》云:“俗儉嗇愛財”,“多巧偽”。在這種環境下出現黃公這樣的“巧偽”之人就不足為奇了。這位居住在東海之濱的黃公,年輕時就會“立興云霧,坐成山河”等幻術,又能“制蛇御虎”。能“制服虎蛇”的是地道的幻術家和馴獸師,可他的表演方式卻是“赤刀粵祝”即畫符念咒,是以巫師作法的面目出現的。最后由于他年老體弱斗不過老虎,終于被虎所殺,這說明他并沒有通神之術,而只是位既會幻術又會馴獸的演員。黃公的故事反映出這么一個事實,戰國末期,許多方士、巫師與幻術師往往是合二為一的。

東海黃公對中國幻術產生過深遠影響。首先從他演出的節目來看,“立興云霧”“坐成山河”“制蛇御虎”等在后世的幻術演出中多次出現,流傳了很長時間。《齊魯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第六部《傳統體育與雜技》中還收集到一首鑼歌子,其中有這樣四句“小小羅圈手中耍,師祖爺黃公留下。里面藏龍又臥虎,套來套去走天涯”。“鑼歌子”是民間幻術藝人表演的開場白,往往是介紹所演節目的來源,也是撂地藝人招徠觀眾的一種方式,通常一邊敲鑼一邊說唱,因此稱為“鑼歌子”或“鑼贊”。這首流傳于山東東海之濱的“鑼歌子”中所提到的“羅圈”,正是古老的傳統幻術《羅圈獻彩》,而“師祖爺黃公”顯然就是東海黃公。

《東海黃公》的表演形式其影響相當深遠。黃公的外在形象和舉動十分神秘怪誕,一條大紅絲帶束住黃公的頭發,他手中拿著赤金刀,口里念著“粵祝”,腳下邁著“禹步”。黃公口中念叨著的“粵祝”,所謂“祝”,是指作法術時念的口訣,即咒語。咒語屬于古老的泛宗教文化形態,或曰亞宗教文化形態,它雖然只是一種語言,卻是古人驅邪禳災的一種形式,咒語是促使事物變化的手段,是巫師、方士、道士作法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這種咒語,據說黃帝時已出現。相傳黃帝有兩位臣子均精于醫術,一為岐伯氏,一為祝由氏,后代用咒語治病,據說就是從祝由氏傳下來的。后世稱為“祝由科”或“祝由法”既包括江湖郎中的巫醫、巫術,又是民間幻術的一個分支。所以,黃公作法時是要念誦咒語的。黃公念的還不是一般的咒語,而是“粵祝”,是用南方土語來念咒。“粵”是古族名,即今天廣東一帶。先秦時代的粵是一個未開化的地方,粵人迷信鬼神道巫直至漢唐時代,“粵巫”在巫道界一直較有名氣。黃公的“粵祝”雖然沒有人能聽懂,但正因為無人能懂,才具有神秘感與驚悚性。

東海黃公是目前我們所知道姓氏的第一位秦代幻術師,秦漢以降的幻術表演大都采取黃公這種表演方式。原因在于,在巫風盛行的古代,這種表演方式對觀眾來說更顯神奇。變幻必須畫符念咒的巫術形式,在民間幻術表演中流傳下來。中國幻術表演講究“手眼身法步”也是在這個基礎上逐步積累起來的,“手”即手勢;“眼”即眼神;“身”即身段;“法”即法術,即是畫符念咒;“步”即步伐,逐步形成中國幻術獨特的程序化的表演模式。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胜| 深水埗区| 东阳市| 嘉鱼县| 静海县| 茶陵县| 神木县| 同江市| 广饶县| 唐河县| 增城市| 宝兴县| 满城县| 琼中| 拉萨市| 新龙县| 云安县| 蒙自县| 宁化县| 常州市| 高雄县| 筠连县| 东山县| 武功县| 金乡县| 阿鲁科尔沁旗| 宝丰县| 延安市| 临湘市| 乌兰浩特市| 迭部县| 石狮市| 江口县| 体育| 蓝山县| 周至县| 全椒县| 司法| 新民市| 沂水县| 陇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