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五、陳思王創(chuàng)骰子的誤說

骰子,實在是一件奇特的游戲用具,幾千年來,這個小東西不知給人們帶來多少歡樂與苦惱、喜悅與悲傷。有趣的是,中國古代的許多游戲種類,如六博、格五、樗蒲、打馬、升官圖、麻將牌等都與骰子密不可分,有些游藝本身早已失傳,唯獨(dú)骰子源遠(yuǎn)流長,存在了兩千多年,至今不衰,這是中國古代游藝史上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

骰子,本名投子,是中國傳統(tǒng)的游戲用具,用來投擲,以決勝負(fù)。東漢史學(xué)家班固在《弈旨》中說“夫博懸于投”。注:“投,今作骰?!鼻宄祟檹埶嫉摹锻溜L(fēng)錄》云:“骰亦作投,以其可投擲也?!?/p>

骰子的演變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漢代以前博戲興旺,投采用竹制筷子形狀的“箸”,漢代時出現(xiàn)球形骰子,多為十八面體,稱為煢或瓊,南北朝以后出現(xiàn)六面體的骰子?!读凶印ふf符》注引《古博經(jīng)》云:“其擲采以瓊為之。”后來,投子改以骨制,便稱為“骰子”。

骰子源于何時,確切年代尚不可考。古書上曾記載,骰子是三國時曹操的兒子曹植所創(chuàng)。明朝人郎瑛《七修類稿》記載:某官修筑魏州(今河北魏縣)城,發(fā)現(xiàn)數(shù)斗骰子。郎瑛認(rèn)為:“投子乃陳思王(曹植封陳王,謚思,故世稱陳思王)所制,恐后世之莫傳,故埋之以需人間玩好?!摈蛔庸媸遣苤菜l(fā)明的嗎?中國古代習(xí)慣于把許多事物的發(fā)明歸于某一個人,如說倉頡造字等,骰子的起源同樣如此。

骰子的前身是六博游戲所用的“箸”。六博中所用的“箸”具有骰子的功能,它比骰子要簡單。湖北云夢睡虎地秦墓出土的博箸六根,長23.5 厘米。箸又稱“蔽”“箭”,通常是用一種叫篦簬的竹子制成的,半邊竹管,中間填金屬粉,外涂髹漆。由于它的一面是平的,另一面為圓弧形,所以投擲時有正反兩面之分。在行棋前先要投箸,按投箸出現(xiàn)的結(jié)果行棋。箸的形制被朝鮮族的“擲柶戲”繼承下來?!皵S柶戲”的“柶”字是古韓語中所用的漢字,意思是投擲用的四根木棒,作用如同骰子。柶的制作方法也與箸相近,一般將圓木棍從中間一劈為二,將截面染成白色,圓面染成黑色。白面代表一點,黑面代表五點,投擲出四根“柶”,按點數(shù)行棋。“擲柶戲”保存了古代多種擲骰子棋戲的基本游戲規(guī)則。

秦代出現(xiàn)十四面體或十八面體的“煢”。山東青州戰(zhàn)國齊國墓出土象牙骰子,十四面體,上有陰刻篆書“一”至“六”數(shù)字兩組,其余兩面空白無字。陜西臨潼秦始皇陵園內(nèi)發(fā)現(xiàn)一枚秦代十四面體的石制骰子,十二個圓面分別刻有篆字一至十二,兩個對頂面分刻“驕”“ ”二字。古文字學(xué)家認(rèn)為這是一對反義字,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輸和贏的意思。

漢代骰子的形制基本上沿襲秦代,多為十八面體的球形。近年來,考古發(fā)現(xiàn)漢代骰子較多,山東臨淄西漢齊王墓出土兩件銅骰子,湖北江陵鳳凰山十號西漢墓出土木骰一件,為球形十八面體,通體錯銀或髹深褐色漆,除陰刻文字一至十六外,其他兩面分刻“驕”和“ ”二字。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西漢墓和安徽霍山縣西漢墓出土的木骰與之相似。1968 年,河北保定滿城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妻竇綰墓出土一枚錯金銀鑲嵌銅骰,為十八面體,除了刻一至十六數(shù)字外,另兩面一為“驕”,一為“酒來”。牟華林《漢金文輯?!穼⑵錃w入“行樂器具”。學(xué)術(shù)界普遍認(rèn)為這是一種酒令器,用來擲采行酒令。在現(xiàn)今所見骰子中,以臨淄西漢齊王墓隨葬器物坑出土的銅骰為最大,直徑約5 厘米;最小者是滿城竇綰出土的銅骰,直徑僅2.2 厘米,但其工藝最精。銅骰上數(shù)字都采用嵌金地錯銀的工藝,各面空隙處,用金絲錯出三角卷云紋,中心鑲嵌綠松石或紅瑪瑙,可謂漢代骰子的精品。

漢代酒令錯金銀鑲嵌銅骰子,河北博物館藏

在漢代,骰子已經(jīng)成為人們游戲娛樂活動中重要的用具之一,主要用于六博和行酒令。湖北江陵鳳凰山西漢墓和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墓出土的木骰,都跟一整套六博棋具同時出土,顯然骰子是六博的組成部分之一。與滿城竇綰墓銅骰同出土的還有兩套“圣主佐宮中行樂錢”,一套20 枚,其中一套分別鑄20 句韻語,像“起行酒”“飲酒歌”“飲其加”“自飲止”等。顯然十八面骰子與20 枚一套的“圣主佐宮中行樂錢”相配合,用于飲酒時的娛樂。很可能是賓客各執(zhí)一錢,擲骰面上的數(shù)字與錢所寫相符,便要飲酒。可見,骰子可單獨(dú)用做酒令器。后世,酒令游戲中有“骰子令”,大約源于漢代酒令骰子。

公元前4 世紀(jì)早期古羅馬骰子,布魯克林博物館藏

中國與古埃及、古印度、古羅馬、古希臘等國家的骰子分屬兩個不同的系統(tǒng),中國早期骰子的形制是十四面或十八面體,而古埃及、古印度等國一開始出現(xiàn)的骰子便是六面體,六面體骰子伴隨著佛教和雙陸(婆羅塞戲)的傳入,由中亞來到中國,開始的時間可能在東漢末期。浙江余姚東晉墓曾出土的1 枚瓷質(zhì)六面體骰子,每面分刻1至6 個圓點。2015 年四川什邡市箭臺村出土陀螺骰子,研究者認(rèn)為年代是東漢,是由瓊向通行骰子的過渡形式,也受到古印度骰子的影響。到了唐代,六面體骰子已經(jīng)完全取代其他形制的骰子,與現(xiàn)在使用的骰子沒有區(qū)別。2015 年河南滎陽唐墓出土兩枚骰子,均為正方體,六個面分別鉆有1 至6 個圓窩,代表“四”的面圓窩施有紅彩,其余五面都施墨彩。相傳骰子四點為赤色始自唐玄宗。唐宋以后,六面體骰子成為眾多中國游藝中不可缺少的用具,同時存在只用骰子進(jìn)行博戲的“骰子戲”。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开区| 鹿邑县| 壶关县| 平原县| 沛县| 庆城县| 兴安县| 龙胜| 岑溪市| 搜索| 定陶县| 西贡区| 南康市| 会泽县| 乌苏市| 上虞市| 临邑县| 桂林市| 韩城市| 贡觉县| 长阳| 禄劝| 育儿| 崇明县| 大丰市| 庆安县| 满洲里市| 石首市| 若尔盖县| 永登县| 灵山县| 天全县| 永城市| 信阳市| 乌兰察布市| 原平市| 博湖县| 从江县| 牡丹江市| 邢台县| 加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