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節 高層賓館防火案例分析

助考知識要點

◆防煙樓梯間設置:一類公共建筑、二類公共建筑

◆消防電梯的設置:住宅建筑(高度>33m)、一類公共建筑、二類公共建筑(高度>32m)

◆高層旅館的疏散:30m(位于兩個安全出口之間),15m(位于袋形走道兩側或盡端)

◆高層旅館的疏散:走道1.3m(單面布房),1.4m(雙面布房);首層疏散外門(樓梯)1.2m

分析思維導圖(圖1.7-1)

圖1.7-1 高層賓館防火分析思維導圖

范例情景描述

某市一棟塔式三星級賓館,地上13層,地下2層,建筑高度52m,框架剪力墻結構,耐火等級一級,設有集中空氣調節系統,每層建筑面積均為4000m2,總建筑面積6萬m2,該賓館地下二層主要使用功能為消防泵房、柴油發電機房、配電室和通風、空調機房等設備用房和汽車庫;地下一層主要使用功能為汽車庫和辦公室;地上一層主要使用功能為消防控制室、接待大廳、咖啡廳和餐廳的宴會廳(容納人數上限均為280人);地上二層主要使用功能為健身房和餐廳的包房(容納人數上限均為250人);地上三層主要使用功能為辦公室和會議室(容納人數上限均為200人);地上四層至地上十三層主要使用功能均為客房(各層容納人數上限均為300人)。該賓館各層均劃分為兩個防火分區,每個防火分區均設有兩部上下直通的防煙樓梯間,如圖1.7-2所示。該賓館按有關國家工程建設消防技術標準配置了室內外消火栓給水系統、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等消防設施及器材。

圖1.7-2 某高層賓館標準層平面圖

內容歸納解剖

7.1 高層賓館基本參數

根據范例情景描述,高層賓館的基本參數見表1.7-1。

表1.7-1 高層賓館的基本參數

7.2 范例問題分析

【7-1】對該高層賓館進行建筑分類,并確認賓館耐火等級是否符合規范要求?

【解析】情景描述中該賓館為建筑高度超過50m的旅館。根據《建規》第5.1.1條的規定,該賓館的建筑分類應為一類高層公共建筑。根據《建規》第5.1.3條的規定,一類高層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一級,符合規范要求。

【7-2】該高層賓館防火分區劃分是否合理?

【解析】該賓館地上各層均劃分為兩個防火分區,每層建筑面積為4000m2,設有自動滅火系統。依據《建規》第5.3.1條的規定,防火分區的最大允許建筑面積不應大于2500m2。建筑內設置自動滅火系統時,該防火分區的最大允許建筑面積可按上述規定增加1倍。因此每個防火分區面積符合規范要求。

【7-3】位于兩個安全出口之間的客房門至最近的樓梯間的最大距離30m,位于袋形走道兩側或盡端的客房門至最近的樓梯間的最大距離15m,是否符合要求?

【解析】依據《建規》第5.5.17條的規定,高層旅館位于兩個安全出口之間的疏散門至最近的安全出口的直線距離不應大于30m,位于袋形走道兩側或盡端的疏散門至最近的安全出口的直線距離不應大于15m。建筑物內全部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時,其安全疏散距離可按規定增加25%。安全疏散距離符合要求。

【7-4】位于盡端的客房,建筑面積60~75m2,設一個疏散門M1521,是否符合要求?

【解析】依據《建規》第5.5.15條的規定,位于走道盡端的房間,建筑面積小于50m2且疏散門的凈寬度不小于0.90m時可設置1個疏散門;或由房間內任一點至疏散門的直線距離不大于15m、建筑面積不大于200m2且疏散門的凈寬度不小于1.40m時可設置1個疏散門。綜上,符合設1個疏散門要求。

【7-5】位于兩個安全出口之間的客房,建筑面積60m2,設一個疏散門M1021,是否符合要求?

【解析】依據《建規》第5.5.15條的規定,位于兩個安全出口之間的房間,當其建筑面積不大于120m2時,可設置1個疏散門,門的凈寬不小于0.90m。綜上,符合設1個疏散門要求。

【7-6】旅館內走道凈寬3.0m,疏散樓梯寬度1.2m,客房疏散門凈寬0.9m,是否符合規范要求?

【解析】依據《建規》第5.5.18條的規定,公共建筑內疏散門和安全出口的凈寬度不應小于0.90m,高層公共建筑內樓梯間的首層疏散門、首層疏散外門最小凈寬度1.20m;雙面布房時,疏散走道最小凈寬度為1.40m,單面布房時,疏散走道最小凈寬度為1.30m;疏散樓梯的最小凈寬度為1.20m。綜上,該旅館疏散門、走道和疏散樓梯凈寬度符合規范要求。

【7-7】該旅館設有四個防煙樓梯間,是否符合要求?

【解析】依據《建規》第5.5.12條的規定,一類高層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32m的二類高層公共建筑,其疏散樓梯應采用防煙樓梯間。符合要求。

【7-8】該旅館設有四部消防電梯,合用前室的面積大于10m2,前室門為乙級防火門,是否符合要求?

【解析】:依據《建規》第7.3.1、7.3.2和7.3.5條的規定,一類高層公共建筑應設置消防電梯,消防電梯應分別設置在不同防火分區內,且每個防火分區不應少于1臺。與防煙樓梯間合用前室的面積不應小于10m2,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門應采用乙級防火門,不應設置卷簾。綜上,該旅館消防電梯設置符合規范要求。

【7-9】該旅館兩個防火分區之間采用防火墻分隔,疏散走道上設置了甲級防火門FM甲,對防火墻兩側門窗洞口和位于走道的防火門有何要求?

【解析】依據《建規》第6.1.3和6.4.10條的規定,緊靠防火墻兩側的門、窗、洞口之間最近邊緣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2.0m;采取設置乙級防火窗等防止火災水平蔓延的措施時,該距離不限。疏散走道在防火分區處應設置常開甲級防火門。

【7-10】計算該賓館首層疏散外門的總寬度、地上十層疏散樓梯間及其前室門的總凈寬、地上各層疏散樓梯的總寬度。

【解析】(1)依據《建規》第5.5.21條的規定,首層外門的總凈寬度應按該建筑疏散人數最多一層的人數計算確定,不供其他樓層人員疏散的外門,可按本層的疏散人數計算確定。該旅館第四層及以上容納人數300人,百人寬度指標取1.0m/百人,首層疏散外門最小疏散凈寬度為3m。

(2)地上十層疏散樓梯間及其前室門的總凈寬:300÷100=3(m)。

(3)依據《建規》第5.5.21條的規定,當每層疏散人數不等時,疏散樓梯的總凈寬度可分層計算,地上建筑內下層樓梯的總凈寬度應按該層及以上疏散人數最多一層的人數計算,因此地上各層疏散樓梯的總寬度應不小于3m。

規范考點延伸

(1)《建規》第5.1.1條 民用建筑根據其建筑高度和層數可分為單、多層民用建筑和高層民用建筑。高層民用建筑根據其建筑高度、使用功能和樓層的建筑面積可分為一類和二類。民用建筑的分類應符合表1.7-2的規定。

表1.7-2 民用建筑的分類

(2)《建規》第5.5.15條 公共建筑內房間的疏散門數量應經計算確定且不應少于2個。除托兒所、幼兒園、老年人照料設施、醫療建筑、教學建筑內位于走道盡端的房間外,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房間可設置1個疏散門:

1)位于兩個安全出口之間或袋形走道兩側的房間,對于托兒所、幼兒園、老年人照料設施,建筑面積不大于50m2;對于醫療建筑、教學建筑,建筑面積不大于75m2;對于其他建筑或場所,建筑面積不大于120m2

2)位于走道盡端的房間,建筑面積小于50m2且疏散門的凈寬度不小于0.90m,或由房間內任一點至疏散門的直線距離不大于15m、建筑面積不大于200m2且疏散門的凈寬度不小于1.40m。

3)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內建筑面積不大于50m2且經常停留人數不超過15人的廳、室。

(3)《建規》第5.5.18條 公共建筑內疏散門和安全出口的凈寬度不應小于0.90m,疏散走道和疏散樓梯的凈寬度不應小于1.10m。高層公共建筑內樓梯間的首層疏散門、首層疏散外門、疏散走道和疏散樓梯的最小凈寬度應符合表1.7-3的規定。

表1.7-3 高層公共建筑內樓梯間的首層疏散門、首層疏散外門、疏散走道和疏散樓梯的最小凈寬度 (單位:m)

(4)《建規》第5.5.12條 一類高層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32m的二類高層公共建筑,其疏散樓梯應采用防煙樓梯間。裙房和建筑高度不大于32m的二類高層公共建筑,其疏散樓梯應采用封閉樓梯間。當裙房與高層建筑主體之間設置防火墻時,裙房的疏散樓梯可按本規范有關單、多層建筑的要求確定。

(5)《建規》第6.4.3條 防煙樓梯間應符合下列規定:

1)應設置防煙設施。

2)前室可與消防電梯間前室合用。

3)前室的使用面積:公共建筑、高層廠房(倉庫),不應小于6.0m2,住宅建筑,不應小于4.5m2

與消防電梯間前室合用時,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積:公共建筑、高層廠房(倉庫),不應小于10.0m2;住宅建筑,不應小于6.0m2

4)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樓梯間的門應采用乙級防火門。

5)除住宅建筑的樓梯間前室外,防煙樓梯間和前室內的墻上不應開設除疏散門和送風口外的其他門、窗、洞口。

6)樓梯間的首層可將走道和門廳等包括在樓梯間前室內形成擴大的前室,但應采用乙級防火門等與其他走道和房間分隔。

(6)《建規》第7.3.1條 下列建筑應設置消防電梯:

1)建筑高度大于33m的住宅建筑。

2)一類高層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32m的二類高層公共建筑。

3)設置消防電梯的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室,埋深大于10m且總建筑面積大于3000m2的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

(7)《建規》第7.3.2條 消防電梯應分別設置在不同防火分區內,且每個防火分區不應少于1臺。

(8)《建規》第7.3.5條 消防電梯應設置前室,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前室宜靠外墻設置,并應在首層直通室外或經過長度不大于30m的通道通向室外。

2)前室的使用面積不應小于6.0m2,前室的短邊不應小于2.4m;與防煙樓梯間合用的前室,應符合規范規定。

3)除前室的出入口、前室內設置的正壓送風口和本規范規定的戶門外,前室內不應開設其他門、窗、洞口。

4)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門應采用乙級防火門,不應設置卷簾。

(9)《建規》第7.3.6條 消防電梯井、機房與相鄰電梯井、機房之間應設置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墻,隔墻上的門應采用甲級防火門。

(10)《建規》第7.3.7條 消防電梯的井底應設置排水設施,排水井的容量不應小于2m3,排水泵的排水量不應小于10L/s。消防電梯間前室的門口宜設置擋水設施。

(11)《建規》第7.3.8條 消防電梯應符合下列規定:

1)應能每層停靠。

2)電梯的載重量不應小于800kg。

3)電梯從首層至頂層的運行時間不宜大于60s。

4)電梯的動力與控制電纜、電線、控制面板應采取防水措施。

5)在首層的消防電梯入口處應設置供消防隊員專用的操作按鈕。

6)電梯轎廂的內部裝修應采用不燃材料。

7)電梯轎廂內部應設置專用消防對講電話。

(12)《建規》第6.1.1條 防火墻應直接設置在建筑的基礎或框架、梁等承重結構上,框架、梁等承重結構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防火墻的耐火極限。防火墻應從樓地面基層隔斷至梁、樓板或屋面板的底面基層。當高層廠房(倉庫)屋頂承重結構和屋面板的耐火極限低于1.00h,其他建筑屋頂承重結構和屋面板的耐火極限低于0.50h時,防火墻應高出屋面0.5m以上。

(13)《建規》第6.1.2條 防火墻橫截面中心線水平距離天窗端面小于4.0m,且天窗端面為可燃性墻體時,應采取防止火勢蔓延的措施。

(14)《建規》第6.1.3條 建筑外墻為難燃性或可燃性墻體時,防火墻應凸出墻的外表面0.4m以上,且防火墻兩側的外墻均應為寬度不小于2.0m的不燃性墻體,其耐火極限不應低于外墻的耐火極限。建筑外墻為不燃性墻體時,防火墻可不凸出墻的外表面,緊靠防火墻兩側的門、窗、洞口之間最近邊緣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2.0m;采取設置乙級防火窗等防止火災水平蔓延的措施時,該距離不限。

(15)《建規》第6.1.4條 建筑內的防火墻不宜設置在轉角處,確需設置時,內轉角兩側墻上的門、窗、洞口之間最近邊緣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4.0m;采取設置乙級防火窗等防止火災水平蔓延的措施時,該距離不限。

(16)《建規》第6.1.5條 防火墻上不應開設門、窗、洞口,確需開設時,應設置不可開啟或火災時能自動關閉的甲級防火門、窗。可燃氣體和甲、乙、丙類液體的管道嚴禁穿過防火墻。防火墻內不應設置排氣道。

(17)《建規》第6.1.7條 防火墻的構造應能在防火墻任意一側的屋架、梁、樓板等受到火災的影響而破壞時,不會導致防火墻倒塌。

(18)《建規》第6.4.10條 疏散走道在防火分區處應設置常開甲級防火門。

案例每日一練

【7-11】若該賓館的疏散樓梯獨立設置確有困難時,是否可設置剪刀樓梯,如可設,應符合哪些規定?

【解析】依據《建規》第5.5.10條的規定,高層公共建筑的疏散樓梯,當分散設置確有困難且從任一疏散門至最近疏散樓梯間入口的距離不大于10m時,可采用剪刀樓梯間,但應符合下列規定:

(1)樓梯間應為防煙樓梯間。

(2)梯段之間應設置耐火極限不低于1.00h的防火隔墻。

(3)樓梯間的前室應分別設置。

考試熱點分析

高層賓館建筑考點(★★★)

1.一類公建

(1)H>50m。

(2)建筑高度24m以上部分任一樓層建筑面積大于1000m2的商店、展覽、電信、郵政、財貿金融建筑和其他多種功能組合的建筑。

(3)醫療建筑、重要公共建筑。

(4)省級及以上的廣播電視和防災指揮調度建筑、網局級和省級電力調度建筑。

(5)藏書超過100萬冊的圖書館、書庫。

2.一類高層公共建筑記憶口訣

商展電郵財貿金,一千平米二四頂;省級廣播防網電,重要醫療藏百萬。

3.防煙樓梯間和消防電梯

(1)下列建筑應設置消防電梯和防煙樓梯間:

1)一類公建。

2)二類公建(H>32m)。

(2)消防電梯每個防火分區≥1臺。

(3)前室或合用前室使用面積:前室6.0m2,合用前室10.0m2

4.安全疏散距離(m):30-15(一、二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汤原县| 策勒县| 深圳市| 德安县| 理塘县| 奉化市| 叶城县| 巴彦县| 长葛市| 康乐县| 延寿县| 武强县| 辽阳市| 云和县| 弋阳县| 施甸县| 深水埗区| 萨嘎县| 巴中市| 安仁县| 浏阳市| 磐安县| 图们市| 内江市| 祁门县| 赤峰市| 喀什市| 杭州市| 吉木乃县| 新营市| 秦安县| 砚山县| 南部县| 乌审旗| 井冈山市| 伽师县| 云和县| 平利县| 获嘉县| 务川| 上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