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促成了朱元璋的皇帝夢
劉伯溫與朱元璋的見面,的確是在十年后即至正二十年(1360)的春三月。斯時,他已在家閑居兩年,寫下了一生中最為重要的著作《郁離子》。關于這部書,我會在后面專門論及,這里還是先講他與朱元璋見面的事。
據(jù)說,朱元璋知道劉伯溫這個人的名字,緣于另一位碩儒朱升的推薦。朱升亦是元朝歸隱的官員,與朱元璋同鄉(xiāng)。他被朱元璋請出山后,便向朱元璋推薦了“金華四杰”。這四個人是劉伯溫、宋濂、章溢和葉琛。其時,朱元璋已是元末農(nóng)民起義軍中較有實力的一支。隨他揭竿起義的人士,多半是淮西家鄉(xiāng)的哥們兒,如徐達、沐英等,掄槍使棒沖鋒陷陣都是好漢,但審時度勢運籌帷幄都不在行。朱元璋一心想招聘幾位智多星來共謀大事。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他才聽信朱升的話,委派專人前往浙東,將“金華四杰”請到南京。
對于四人的到來,朱元璋給予足夠的禮遇,除了集體接見并宴請,還與四個人進行單獨談話。四場談話的內(nèi)容,至今已不得而知。只知道劉伯溫曾向朱元璋面陳“時務十八策”。完全可以斷定,為這次見面,劉伯溫作了充分準備。此前他就已認定,朱元璋就是他要輔佐的真命天子。
在會見之前,曾發(fā)生過這樣一件事情。一位老朋友跑到南田來找劉伯溫,向他獻計說:“如今天下大亂,不少人揭竿而起,據(jù)地稱王。以老兄才干,完全可以振臂一呼,據(jù)括蒼,并金華,越中山水可收老兄囊中,成就勾踐霸業(yè)在此一舉?!眲⒉疁匦χf:“放眼天下,如今起兵的張士誠、方國珍之流,皆鼠狗之輩,我怎么能夠仿效他們呢?天命有歸,你就等著看吧。”不久,朱元璋兵臨金華,劉伯溫夜觀天象,對老朋友說:“十年前我在西湖上空看到的天子氣,如今又在金華上空出現(xiàn)了,這就是天命啊!”說這話時,劉伯溫已下了投奔朱元璋的決心。所以,當朱元璋派人來請,他立刻答應,冒著生命危險于兵荒馬亂中趕到南京。
劉伯溫給朱元璋的見面禮,就是那“時務十八策”。這應該是十八條錦囊妙計。具體哪些內(nèi)容,史載均語焉不詳。當年諸葛亮初見劉備,便有了那一篇千古傳頌的《隆中對》,相信這十八條妙計也為朱元璋日后取得江山起到了重要作用。只是事涉機密,除兩個當事人之外,斷無第三人知曉。
不少歷史學家認為,“金華四杰”的加盟,是朱元璋剪滅群雄,最終奪取天下的關鍵因素之一。其實,在軍閥混戰(zhàn)中,這四個人里面真正為朱元璋出謀劃策起到重要作用的,只有劉伯溫一人。
劉伯溫投奔朱元璋的時候,朱元璋連吳王都還未稱,只是韓林兒麾下一支部隊的指揮官。當韓林兒稱帝的時候,朱元璋還表示了擁戴。大年初一,在中軍帳內(nèi)設下韓的御座。朱元璋的部下將領,都奉朱元璋之命,對著那御座行叩拜大禮,獨劉伯溫不搭理。別人問他為何倨傲,他不屑地說:“此(指韓林兒)牧豎耳,奉之何為?”意思是這種平庸無能的人完全不值得尊敬,更不值得追隨。
消息傳到朱元璋的耳朵里,他便把劉伯溫找去詢問緣由。劉伯溫單刀直入告訴朱元璋:“你就是取代元朝的真命天子,何必還要去侍奉他人?”
當時,天下稱王的人有好幾個,除了韓林兒,還有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等人。朱元璋也久有稱王之心,一幫和他一塊兒揭竿的哥們兒也攛掇了很久,只是他心中一直沒有底。最讓他吃不準的有兩條:一是他命中是否有“龍象”;二是稱王的最佳時機。通過幾次長談,朱元璋已知曉劉伯溫是個精通天文地理的高人。農(nóng)民出身的朱元璋,對卜卦、推命一類的象緯之學深信不疑。如今劉伯溫說他是真命天子,這好比撓癢癢撓到了實處。如果說哥們兒的攛掇有打誑語的成分,那么劉伯溫的勸說則被朱元璋當作“神諭”。在這一點上,可以肯定地說,是劉伯溫促成了朱元璋的皇帝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