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湖上空飄來了“天子氣”
至正十年(1350)的陽春三月,杭州西湖煙柳籠堤,青蓮映水。臨近正午,一艘畫舫自湖心駛來,系纜錢塘門外。船上走下幾位身著元朝官服的中年男子,走進(jìn)一家臨湖的酒樓。二三友好游湖之后,喝一頓春酒,本是踏青樂事。不消片刻,隨行衙役已為他們安排好珍饈玉饌、琴師歌女。
古代官員,多半是文人出身,詩詞歌賦、琴棋書畫都是看家本領(lǐng)。官場酬酢,這些技藝無不派上用場。酒過三巡,聽了兩曲絲竹姣音,官員們技癢,一番推讓,一位清瘦的官員起身離席,踱到臨窗的書案,提起羊毫,對著軒外浮在湖水湖煙中的瀲滟晴光,以及金菌山上隱于蔥蘢綠樹中的菌閣,寫了一首《春興》:
柳暖花融草滿汀,日酣煙淡麥青青。
枝間好鳥鳴求友,水底寒魚陟負(fù)萍。
異縣光陰空荏苒,故鄉(xiāng)蛇豕尚膻腥。
感時對景情何極,悼往悲來總涕零。
當(dāng)紙上落下最后一個字,圍觀的同僚無不蹙眉。面對滿眼的良辰美景,不說心曠神怡,總不至于涕淚生悲吧?何況還有“故鄉(xiāng)蛇豕”一類的話,聽了讓人覺得與時下的太平光景極不相稱。還沒來得及指責(zé),但見湖上風(fēng)浪驟起,一團(tuán)鉛灰色云團(tuán)自西北方向涌出,陽光忽被蝕去。一會兒,鉛云移至湖心,盤桓少許,復(fù)又散去,天空仍清碧如洗。
“好一朵異云哪!”有人贊嘆。
“不是異云,是慶云。”有人糾正。
其實,慶云與異云并無多大區(qū)別,只不過慶云更接近瑞兆。于是,座中官員紛紛以慶云為題,分韻賦詩,贊頌慶云的出現(xiàn),是象征政治清明、物阜民豐的吉祥之象。一片喧鬧中,獨獨那位首賦《春興》的官員獨坐飲酒。于是,一位同儕問他:“仁兄,你方才寫詩發(fā)了不少牢騷。為何慶云出現(xiàn),你反倒不置一詞呢?”
那位官員一仰脖子浮了一大白之后,慢吞吞地回答:“方才那一朵云不是慶云,吞了日頭,怎么會是祥瑞呢?”
“那是什么?”同儕問。
清瘦官員答:“這不是慶云,是天子氣。這股氣起自金陵。十年后,那里會誕生新的英主。我命中注定,要輔佐他再造乾坤。”
一言既出,滿座皆驚。斯時,元朝政局穩(wěn)定,雖然有一些隱伏的危機(jī),但表面上還是一派升平氣象。這種公開宣稱即將要改朝換代的言論,若放在清朝,不但說話的人腦袋要被卸下,恐怕他的九族也會受到株連。元朝的統(tǒng)治者禁錮不算苛嚴(yán),但對于拿著朝廷俸祿的地方官員,聽到如此明確的誹謗朝廷的言論,還是嚇得面如土色。他們哪里還敢坐下來飲酒吟詩,當(dāng)下紛紛找了理由,溜之大吉了。
那位口出狂言的官員,兀自坐在那里,痛痛快快地豪飲一番。幾分醉意之后,還拉著花容失色的歌女,用濃厚的浙東口音,咿咿呀呀地唱起《山坡羊》來。
這位官員名叫劉基,時年三十九歲,所任官職是江浙儒學(xué)副提舉,行省考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