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路彎彎
- 譚談
- 1918字
- 2021-10-28 15:48:05
快速洗衣法
我心中暗暗地下定了這個決心,樹起了這個目標,并為之奮斗了。
我認真地觀察連隊里出現的新鮮事物,留意自己周圍的人和事。一有某些感受,我就馬上記下來,寫出來。我寫連里任勞任怨的馭手,寫超期服役的炊事班長,寫嚴于律己的副指導員。稿件寫好后,交給文書投寄出去。
我把連里自己認為值得寫的人,值得寫的事,都寫了。稿件接連投寄出去了十多篇,卻一個字也沒有發表出來。
我沒有就此退卻,仍然堅持寫著,堅持看著。
夏天,驕陽似火。中午,海灘上更是升騰著灼人的熱浪。部隊在海灘上的生產基地勞動。因為工地離營區太遠,中午不回營區。午餐后,就在海堤上休息一個小時。戰友們吃完飯,放下碗,找一個陰涼的地方,或樹蔭下,或臨時搭起來的帳棚里,休息去了。這時候,我光著腦袋呆在烈日下,在構思新一篇稿子;或鉆在某一叢香蕉樹下,從口袋里掏出一個舊信封來,折開,在上面密密麻麻地寫……
有一天早上,連長領著全連出早操。我在隊列里,跟著大家一起跑步。突然,領隊的連長,下了一聲口令:
“立正!”
前面的人站住了,后面的人也站住了。我呢?思想開了小差,正在構思一篇散文。連長下達立正的口令后,我沒有站住,繼續往前沖去,把前面的好幾個人都推倒了。
“你、你怎么搞的?”
連長發火了。他瞪大眼睛看著我。
我漲紅著臉望著連長,回答不出來。我怎么好回答呢?
剛來到連隊的時候,覺得連隊里的閱覽室書真多啊!半年過去,一年過去,閱覽室里書,被我一本一本全“啃”光了。這時候,我覺得閱覽室里的書,真是太少太少了。
有時,請假外出,來到汕頭市的新華書店,半天舍不得走。我真想買幾本好書啊!然而,我每月六元錢的津貼費,還要給貧窮的家里一些支持,三個月寄上十元錢回家。每月剩兩、三塊錢,買一些信封、紙張和牙膏之外,哪里還有錢來買書呢?每次去書店,只好站到書店的書架前看上半天書,然后依依不舍地離開那里。
后來,我發現另一條街上,有一個舊書店。這里,收購舊書、舊雜志,也出售舊書、舊雜志。每本舊書,比新書的價格低幾倍。記得,那時候買1957年、1958年的《人民文學》,每本只收一角錢。我覺得這是一件很合算的事。每次進城,我蹲在這舊書店看上半天書后,走的時候,買上一大疊幾年前的《人民文學》、《長江文藝》、《新港》等舊雜志。
我抱著這些舊書、舊雜志,喜孜孜地回到連隊。戰友們翻了翻,見都是幾年前出版的刊物,噘噘嘴說:“都是舊書啊!”
“不!新的!我沒有看過的,就是新的。”
我很不服氣地反駁說。
一個戰士,沒有錢買書,更沒有時間看書。白天,生產勞動,軍事訓練,非常緊張。晚上,還要站崗、巡邏。越是險惡的天氣,越是刮臺風、下暴雨的晚上,越要到海邊去巡邏。說是這樣的時候,敵人最容易搞破壞。那猛烈的風掃過來,使人站不穩腳。我們常常是兩個人手挽著手走。那風卷著沙粒兒砸在腿上,象鋼彈子砸在身上一般地痛。雖然,每天晚上只安排站一個小時的崗。但是,如果是排在第二班崗和倒數第二班崗,那將是三個多小時不能休息。因為你剛剛躺下,就要爬起來……
在時間這樣緊張的情況下,我千方百計擠出時間來看書,來練筆。一天勞動回來,別的戰友到井臺邊痛痛快快地洗一個澡,干干凈凈地把衣服洗掉,就上床休息。我呢?用兩、三桶水從頭到腳沖一沖,降低一下溫度,就算完成了這項“任務”。然后,便匆匆來到床鋪邊,坐到那條自己用三塊木板釘的小板凳上,點亮了那盞自己用墨水瓶做的小煤油燈,趴在床鋪上,或看書,或寫什么了。
一不小心,不是碰翻了煤油燈,就是打翻了墨水瓶。我那塊床單上,這里一團墨水印,那里一塊煤油斑。一床白床單,變成了“印染”得極不高明的花床單了。
衣服,也很長時間沒有洗。指導員一見到我,常常第一句話就說:
“小譚,衣服太臟了,該脫下來洗一洗了。解放軍戰士嘛,應該講點衛生呀!”
這時,我覺得實在“拖”不下去了,才將衣服脫下來,先用削鉛筆的小刀,將衣領上的油垢刮掉一層,再下水。不然,打三、四遍肥皂,還不起泡泡……不知從什么時候起,也不知連里的哪位幽默專家,將我這種洗衣的方法,冠以“快速洗衣法”的美名……
我就是這樣地擠出時間來,拼命地讀書。外國的,中國的,古代的,現代的文學作品,象潮水注入我的心中。我愛文學愛得更入迷了。每讀完一部作品,我的心總是熱熱的,沉沉的。文學的力量,在我的心頭匯集成洪流,沖刷著,奔騰著……有時,作品里的人物形象和生活中的人物形象,混成一團,交替著在我的眼前出現。讀到一本書中的一個感人的細節,一個母親的形象時,我一閉合眼睛,故鄉那彎彎的山道,就遙遙地飄到自己的面前來了;母親那慈祥的臉,就閃動在自己的面前了。這時,我又情不自禁地摸起了那支八角二分錢買下的鋼筆……
文學的魔力,生活的魔力鼓動著我。我決心在文學創作這條艱辛而迷人的路上,走下去,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