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動詞:擅長單挑,一個能頂十個

英漢相同之處

一、英語中某個詞的詞義對應著漢語中的某個詞

與抽象名詞一樣,英語中的動詞往往也是一詞多義,能與漢語在詞義和用法上一一對應起來的詞匯也比較少,但同樣存在很多漢語詞匯能夠與英語中的某個詞的某個詞義對應的情況。這也是我們在學習中需要充分利用的資源。

舉例來說,“cancel”這個詞我們通常理解為“取消”的意思,很多詞典或單詞書也會把它翻譯成“取消”,但事實上,如果你在網絡雙語詞典上查詢“取消”這個詞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很多英語動詞在不同的語境中都可以表達這個意思,如:

lift a ban 取消禁令

disbar 取消律師資格

revoke a decision 取消一項決議

abolish the privileges of 取消(某人或某方面的)特權

deprive somebody of his membership 取消會員資格

所以,我們就不能把漢語中的“取消”這個詞與英語中的“cancel”這個詞對應起來,也就不應該把“cancel”這個詞簡單翻譯成“取消”。那么,這個詞有沒有可以直接翻譯成漢語的詞義呢?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我們查雙語詞典,就會發現這個詞有以下幾個主要詞義:

取消;中止;免除;作廢

剛才講過了,除了“取消”之外,“中止”和“免除”這兩個詞也是對應著兩個以上英語詞匯的,所以,也不能拿來對應“cancel”這個詞。但是,最后一個詞“作廢”則是可以的,cancel是唯一一個對應這個詞義的英語單詞,而且cancel在當這個詞義講的時候與漢語的“作廢”的搭配和用法也基本一致。

The new device can also cancel the check after the transaction is complete.

交易達成后,新設備依然可以把支票作廢

The staff canceled the ticket.

工作人員把票了。

也就是說,當我們說到“作廢”的時候,多數情況下可以用cancel表達且不會發生錯誤。我們就可以說,“作廢”這個詞唯一對應著英語中的cancel,那么cancel就可以直接用這個詞來解釋。

再舉個例子。“involve”這個詞,我們通常理解為“包含”的意思,但如果你查詞典,就會發現這個漢語詞匯同樣對應著includecontainembody等相互之間既不是同義詞也不是上下義詞的詞匯,那么就不可以直接用“包含”這個詞來解釋,但在“involve”這個詞的所有漢語詞義中,有一個是與它存在著高度的關聯的,那就是“牽涉”,我們來看例句:

His confession involved a number of other politicians in the affair.

他的供述牽涉了一些別的政客。

The scandal involved people at highest level.

丑聞牽涉高層人士。

這兩個例句中involve的用法無論是在詞義還是在搭配上都是和漢語中的“牽涉”相對應的,因此,我們就可以直接把“牽涉”這個詞義留在involve的解釋中,至于其他的詞義和用法,我們需要通過詞義延伸或者上下義詞等其他的方法來解決。

二、英語中的某個詞與漢語中的某個詞一一對應

英語和漢語在動詞用法上的最大區別在于,與動詞搭配的名詞,無論是做動詞的主語還是賓語,可以在很多類別上進行延伸,比如從物延伸到人,從具體事物延伸到抽象事物等。也就是說,英語的動詞可以跟很多不同類別的事物搭配。但在漢語中,這種搭配通常是比較單一的,如果要搭配其他類別的名詞,就可能得用不同的動詞。

盡管如此,英語中還是有些動詞和漢語詞匯在詞義和用法上存在著高度一致的情況,但也通常是那些詞義比較狹窄單一的情況。

以“analyze”為例,這個詞在漢語中對應的是“分析”。analyze在英語中是及物動詞,后面需要跟賓語;“分析”這個詞在漢語中也是不能獨立使用的,后面必須跟賓語。而賓語又分不同的形式和內容。這兩個詞在這兩方面的重合度也非常高。請看下面的例子:

賓語的形式

analyse data 分析數據(名詞作賓語)

We need to analyze what went wrong. 我們需要分析一下什么東西錯了。(從句作賓語)

賓語的內容

analyse the problem 分析問題

analyse causes 分析原因

analyze the situation 分析形勢

analyse his feelings 分析感情

通過例句可以看出,無論是在賓語的形式上還是在內容上,英語中的analyse和漢語中的“分析”兩個詞幾乎是一一對應的,也就是說,我們基本上可以把漢語中和“分析”有關的表達用analyse直譯過來。

另外,像translate在漢語中對應著“翻譯”,celebrate在漢語中對應著“慶祝”等,它們在運用上的吻合度也都是比較高的,就不在此一一舉例。

英漢不同之處

上一章節講了,兩種語言在動詞上一一對應的詞匯比較少,漢語的詞匯對應著英語中某個詞的某個詞義的情況相對比較多一些。這種對應有助于我們掌握這些單詞的某一個詞義,但是對于其他的詞義,包括那些沒有漢語詞匯與之對應的詞匯來說,我們就需要通過其他方式來進一步掌握。

與抽象名詞一樣,英語中有很多動詞和其他動詞在某些詞義存在著上下義詞或同義詞的關系,如果這些詞匯中間有我們已經掌握的詞匯,那就可以通過上下義關系或者同義關系進一步掌握其他詞匯的相關詞義。

一、英語中有些行為概念會進行細分(上下義詞)

這些行為概念通常是根據行為的要素來進行細分的。

我們知道,動詞通常是用來描述一種行為的,而與這個行為相關的一般會涉及三個要素:行為的主體、行為的對象、行為的方式。在英語中,因為主體不同而形成的動詞的細分概念比較少,所以,我們就主要講后面兩個要素。

按行為的對象細分

對及物動詞來說,細分出來的行為概念可能會適用于不同的對象。

比如,在漢語中,駕駛車、船、飛機這三種不同的交通工具都是用“開”(或“駕駛”)這個動詞表示,表達為“開車、開船、開飛機”,那么“開”這個詞在英語中是對應著“steer”這個動詞的。但在英語中除了用steer,還分別用drive專門表示開車,用sail專門表示開船,用pilot專門表示開飛機。請看例句:

steer開

drive開(車) sail開(船) pilot開(飛機)

He steered the boat into the harbour.

他把船開進港灣。

She managed to steer the plane away from the town.

她把飛機成功地駛離城鎮。

He steered the car off the cliff.

他把車駛離懸崖。

He drives a taxi.

他開出租車。

The plane was piloted by the instructor.

飛機由教官來開。

She sails her own yacht.

她開著自己的游艇。

又如“有”這個概念,除了上義詞have外,英語中還有enjoysuffer兩個下義詞,在漢語中也表達“有”這個概念,但連接行為的對象截然相反。enjoy是指擁有對你有利的東西,而suffer是指擁有對你不利的東西。如下面的例句:

have有

enjoy有(有利的東西) suffer有(不利的東西)

They enjoy home advantages.

他們有主場優勢。

He suffers asthma.

他有哮喘病。

下面再看更多的例子。

rent租

lease租(土地或設備) charter租(交通工具)

以上三個詞在漢語中都表達“租用”這個概念,但下義詞lease則主要是指租用土地或設備等,而charter則專指租用飛機、船舶等交通工具。上義詞rent則可以泛指所有東西的租用。

Who do you rent the land from?

你是從誰的手里租的地?

We rented a car for the week and explored the area.

我們這周租了輛車去考察這個地區。

Shall we rent a movie this evening?

我們今晚租個片子看看好嗎?

They lease the land from a local farmer.

他們從當地農民手里租了這塊地。

It is a chartered plane.

這是架租用的飛機。

pay 支付

settle支付(欠款)

這兩個詞都可以表達“支付”這個概念,但后者專指事后結算“欠款”,而pay則可以泛指所有的支付,是settle的上義詞。

I will pay for the tickets.

我來付錢買票。

She pays 200 Yuan a week for this apartment.

租用這套公寓她每周要付200元。

Please settle your bill before leaving the hotel.

離開賓館前請把賬單付一下。

The insurance company is refusing to settle her claim.

保險公司拒絕支付她的賠償金。

按行為的方式細分

一種行為會有多種發生的方式,有些是程度不同,有些是頻率不同,這就細分出不同的概念和下義詞。如“放”這個概念,在英語中除put之外,其下義詞lay也可以表達這個意思,但區別在于,lay含有“輕放”的意思,所以是put的一個細分概念。請看例句:

put放

lay輕放

She laid the baby down on the bed.

她把孩子放在床上。

He laid a hand on my arm.

他一只手放在我的胳膊上。

以上兩句話中的lay都可以用put來代替,但你用put來表達的時候,就無法說明“放”這個動作的輕重程度。但在漢語中,兩個詞通常都會表述為“放”,除非你特別說明是“輕輕地放”。

又如以下幾組詞:

mix混合

blend充分地混合

兩者都可以表達“混合”的概念,但作為下義詞,blend是指“充分地混合”,而不僅僅是“混在一起無法分開”。

Mix all the ingredients together in a bowl.

把所有的原料都混合在一個碗了。

Blend the flour with the milk to make a smooth paste.

把面粉和牛奶混在一起,攪成均勻的糊狀。

choose選擇

select慎重地選擇 pick隨意地選擇

三個詞都可以表達“選擇”這個概念,其中choose是上義詞,而后兩個詞則表達了截然相反的細分概念。select指的是“慎重地選擇”,可能會有一套專門的評價標準,而pick如果不加修飾詞的話,多數指“隨意地選擇”,也就是說選擇哪一個并不重要。

He has not been selected for the national team.

他沒被國家隊選中。

Pick a number from one to twenty.

從1~20中選一個數字。

disappear消失

vanish突然消失 fade慢慢消失

在這一組詞中,上義詞disappear泛指“消失”這個概念,vanish則特別強調“突然消失”,而fade則正好相反,指的是“慢慢消失”。

Her smile faded.

她臉上的笑容慢慢消失了。

The magician vanished in a puff of smoke.

一陣煙霧后,魔術師突然消失了。

become變

go自然地變 run快速地變 get變成 turn轉變 grow慢慢地變

英語和漢語中都有“變”這個概念,但在英語中會做更具體的細分,而且這些下義詞匯都是我們平時很少從“變”這個概念來理解的。當“變化”講的時候,go傾向于指“隨自然規律發生的變化”,run傾向于“比較快地變化”,get強調的是“變化的結果”,turn則是指“從一種狀態變為另一種狀態”,grow則主要是指“由小變大,由弱變強”。以下各個例句都可以用become來代替,在漢語中都翻譯成“變”,但只有用細分詞匯才能體會到這些變化中存在的微小區別。

Her hair goes gray.

她的頭發變白了。

The river ran dry during the drought.

河水在旱季時變干了。

I dont want to get fat.

我不想變胖。

The leaves turn yellow in the autumn.

樹葉在秋天會變黃。

The weather has turned cold.

天氣變冷了。

As time went on he grew more and more impatient.

隨著時間流逝,他變得越來越不耐煩了。

The sky grew dark and it began to rain.

天變暗了,開始下雨了。

二、英語中有些行為概念會通過其他概念進行解讀(同義詞)

與抽象名詞一樣,英語中有些動詞不需要通過添加新的要素來形成更具體的行為概念,只需要換一個角度來表述就能產生新的效果。它們在詞義和用法上并沒有明顯的區別,區別只在于一個是抽象的,另一個是具象的。前者通常用于書面語,后者通常用于口語。

這類詞匯也分兩種。

通過具象動詞進行解讀

有些抽象概念是能通過一些具體的行為體現出來的。用這樣的詞表達抽象概念顯得更加形象。如下面幾組詞:

compete fight

compete是“競爭”的意思,而fight的本義是“打斗”,打斗一般是為了爭搶某個東西,所以就延伸為“競爭”,更加形象具體。以下例句兩個詞都可以用。

Several companies are competing for the contract.

有幾家公司在競爭這份合同。

Young children will usually fight for their mothers attention.

年幼的孩子通常會在媽媽面前爭寵。

attract draw

attract是“吸引”的意思,draw則是個具象動詞,其本義是“拖、拉、吸”,延伸為“吸引”順理成章。

The course attracts students from all over the country.

課程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

His behaviour drew a large crowd.

他的行為吸引了很多人圍觀。

transfer move

transfer是“轉移”的意思,move的本義是“移動”,想要“轉移”某樣東西就要“移動”它,所以move就可以當transfer用。不過在漢語中“轉移”和“移動”雖然都有個“移”字,卻是兩個用法不同的詞。

The patient was transferred to another hospital.

病人被轉到了另一家醫院。

I moved my money to another bank.

我把錢轉到了另一家銀行。

reduce cut

reduce是“削減”的意思,cut的本義是“剪、切”,東西被剪、切之后就會變短、變少,所以可以延伸為“削減”。以下例句中兩個詞都可以用。

We need to reduce next years budget.

我們需要削減明年的預算。

The boss kept cutting workers wages.

老板一直削減工人的工資。

increase raise

increase是“提高”的意思,raise的本義是“抬高”,由空間的“抬高”可以延伸到抽象領域的“提高”。

They threatened to increase prices.

他們以提價相要挾。

They raised his offer to 8000 Yuan.

他們把給他的工資待遇提高到了8000元。

通過與行為相關的名詞進行解讀

有些行為的產生是與某一特定事物緊密相關的,也就是說,某一行為是某一特定事物的典型行為,一說到這一事物馬上就能聯系到這個行為。所以,可以把這個特定事物轉換為名詞使用,代為表達這個行為。從事物與其典型行為的關系來看,又可以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行為的場所

educate school

前者是“教育”的意思,而受教育的場所一般是在學校,教育就是學校的典型行為,所以在一些句子中school就可以用作動詞代替educate

She should be educated with her peers.

她應該和小伙伴們一起受教育。

They schooled the children of the working classes.

他們為工薪階層的孩子們提供教育。

promote market

前者表達的是“推廣”這個概念,推廣通常是個市場行為,也就是說,市場就是用來推廣產品的場所,所以,market在某些語境中就可以代替promote,當動詞使用。

All her products are promoted online on her website.

她所有的產品都是通過她的網站進行推廣。

Many farmers directly market their meat to consumers.

很多農戶直接把他們的肉向消費者進行推廣。

行為的主體

train coach

這一類詞比較好理解。coach的意思是“教練”,教練的職責就是“訓練”,所以兩個詞都可以表達“訓練”這個概念。

Her father trained her for the Olympics.

她老爸訓練她參加奧運會。

She has coached hundreds of young singers.

她培養了上百個年輕的歌手。

protect guard

后者是“衛兵”的意思,衛兵的主要職責就是“保護”,所以,guard就可以替代protect當動詞來使用。

The dog was protecting its owners luggage.

這條狗正在保護主人的行李。

They guard the city against attack.

他們正在保衛城市不受侵犯。

行為的載體

doubt question

前者是“懷疑”的意思,當你懷疑某件事的時候通常會提出自己的疑問,而這個疑問是通過“問題”提出來的,所以question作為doubt的載體可以直接用作動詞,當疑問講。

I just accepted what he told me. I never thought to doubt it.

他說啥我信啥。從沒想到提出質疑。

No one has ever questioned her judgement.

從沒有人懷疑過她的判斷力。

transport ship

“船”的主要作用就是用來運輸的,是“運輸”這個行為的載體,所以ship在某些句子中可以當transport使用。

How much would it cost to transport this to Japan?

把這個東西運到日本要花多少錢?

The company ships its goods all over the world.

這家公司把它的貨物運往全世界。

通過動詞短語進行解讀

英語中有些抽象動詞只用一個具象動詞來解讀就可以了,有的卻不夠,還需要添加一個表達行為目的和結果的介詞或副詞才能完整表達,這種既包括行為動詞又包括介詞或副詞的表達就是動詞短語。這樣的抽象動詞通常內含行為的目標,所以可以拆解成兩個部分來表達。

最容易理解的就是“enter”(進入)這個詞,所謂的“進入”其實就是come intocome表達的是具體行為,而into表達的是這個行為的結果。又如“assemble”(組裝)這個詞,所謂的“組裝”不就是把東西放在一起嗎?“放”是一個動作,可以用put表達;“一起”是個結果,可以用together來表達,那么組合起來就是put together,所以它就是assemble的同義詞。那assemble的反義詞是dismantle,這個詞也可以用動詞短語take apart來代替,也是用行為和結果的組合來表達的。

其他比較容易理解的還有discusstalk about,這一組表達的是“討論”的意思,returngive back表達的是“歸還”的意思,cooperatework together是“合作”的意思。這些例子對我們來說比較容易理解和接受,也容易記憶。但英語中還有一些我們不容易想到的抽象動詞,也可以拆解成動詞短語來表達。如下面這一些:

convince turn around

說服

distribute give out

分發

investigate look into

調查

disrupt cut in

打斷

reject turn down

拒絕

withdraw take out

取出

cancel call off

取消

collapse break down

倒塌

introduce bring in

引進

fire kick out

開除

以上這些抽象動詞,我們之所以想不到用更加形象的動詞短語來替代,除了缺少用短語的意識,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們對組成這些短語的詞匯的用法并不熟練。要么是對動詞的用法不熟,如breaktakebringturncut等,這些都是運用范圍非常廣的動詞,我們卻只知道它們的一些基本詞義。要么是對表達行為結果的介詞或副詞不熟,如downoffoutaround,等等。所以,要想找到抽象動詞對應的動詞短語,我們需要先掌握這些簡單卻實用的詞匯。這是我們在后面的相關章節中會學到的內容。

利用相同之處

精準翻譯

我們之所以能對英語詞匯進行精準翻譯,是因為這些詞匯的詞義中存在比較具體的詞義,而這個詞義所適用的范圍比較狹窄,其他詞匯無法替代,所以,我們才能在漢語中找到對應的表達來指代這個詞。

前面講的“cancel”這個詞就是這樣的,在它所有的詞義中,“取消”“中止”“免除”這三個在語言中應用得比較普遍,除cancel之外,有很多其他動詞也可以表達同樣的意思,只是搭配的名詞不同而已,但“作廢”這個詞的適用范圍就比較狹窄,只能和“票”“支票”這一類書面的東西搭配,因此成為“cancel”這個詞對應的漢語詞義。

和抽象名詞一樣,動詞的精準翻譯也要采用“查詞典”和“口語化翻譯”這兩種方法。

下面就以breathereject為例,分別說明如何利用這兩種方法找到英語動詞對應的漢語詞匯。

一、查詞典

第一步,查英語單詞列出其對應的漢語詞義

breathe對應的漢語詞義主要有以下幾個:

呼吸;說出;暗示;死去;透氣

那么,這些詞義中有沒有適用范圍比較窄的詞呢?其實,即使不用分別把這些詞義拿到漢英詞典里查,我們大概也能排除幾個。在以上幾個詞義中,我們都知道“說出”“暗示”“死去”還有其他說法,可以直接排除掉。那么,還剩下“呼吸”和“透氣”這兩個詞,它們是否還對應著其他的英語單詞呢?我們可以通過第二步來進一步確認。

第二步,查漢語詞義列出其對應的英語單詞

通過查詢“呼吸”和“透氣”這兩個詞,我們發現,breathe是“透氣”這個詞唯一對應的英語單詞,所以,可以確定“透氣”是“breathe”這個詞的漢語翻譯,而“呼吸”這個詞除breathe之外,還有一個動詞與之對應,那就是respire。事實上,respire屬于比較正式的專業詞匯,可以看作breathe的下義詞,所以也可以排除掉。那么,“呼吸”就可以作為breathe這個詞對應的漢語翻譯。請看以下例句:

The air was so cold that we could hardly breathe.

空氣太冷我們幾乎無法呼吸

Cotton clothing allows your skin to breathe.

棉制的衣服能讓你的皮膚透氣

事實上,僅看例句我們也能感覺到breathe在表達這兩個詞義時的唯一性,尤其是在表達“透氣”這個詞義時,如果僅看漢語詞匯,我們就會覺得這個詞應該是個專用的詞匯,很少會想到它可以用“breathe”這個詞來表達。這就是精準翻譯起到的作用,它可以讓我們用最直接的方式找到所需要的詞匯。

因此,最后的結論是,“breathe”這個詞對應著兩個漢語詞匯,一個是“呼吸”,另一個是“透氣”。在我們想表達這兩個意思的時候,可以直接用breathe。那么,“breathe”這個詞的其他詞義和用法就需要通過其他方式來掌握了。

二、口語化翻譯

正因為能夠進行精準翻譯的詞義所適用的范圍比較狹窄,所以它們在翻譯成漢語時往往不容易找到專門的詞與之對應,有時甚至需要一個詞組才能把這個詞義解釋清楚。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沒有辦法把詞典中的翻譯直接拿來用,需要用更加口語化或更加符合漢語使用規律的詞組來代替。

reject為例,你通過查詞典會發現它有四個主要詞義:

拒絕;拋棄;扔掉;排斥

如果你再查這四個詞義所對應的英語單詞,會發現每個詞義都對應著幾個不同的英語單詞。也就是說,單看這四個詞義并不能讓人覺得它可以用來進行精準翻譯,但事實上,如果我們看下面這個例句,就會發現這個詞其實是可以進行精準翻譯的。

Her body has already rejected two kidneys.

這句話我們要如何翻譯呢?如果你只是用上面四個詞義來翻譯,都不合適,最接近的是“排斥”這個詞,可以說成“她的身體已經排斥了兩個腎臟”,雖然意思能被理解,但并不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這句話地道的說法應該是:

她的身體已對兩個腎臟產生了排異反應

所以,既不是“拒絕”,也不是“排斥”,而是聽上去更加專業的“排異”,因為“拒絕”既可以表示拒絕要求,也可以表示拒絕人,“排斥”既可以排斥人,也可以排斥事物,而“排異”則是醫學術語,專指對器官的拒絕,所以,這個詞在這個用法上的精準翻譯并不是某個詞,而是“對……產生排異反應”這個詞組。只有用這個適用范圍非常狹窄的詞組,才能夠對“reject”這個詞進行精準翻譯。

再舉個例子,“reduce”這個詞我們通常理解為“減少”,但這個詞顯然是不能用作漢語翻譯的,它的精準翻譯應該是“收汁”,也就是我們做菜的時候常用的一個術語,請看例句:

Simmer soup until it reduces.

小火煨湯收汁

搞定不同之處

根據前面的論述我們可以看出,和抽象名詞一樣,很多動詞也存在上下義詞和同義詞的關系。為動詞建立起某個詞義的詞匯網絡,同樣有助于我們在輸入階段進行記憶和輸出階段進行多樣化表達。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開展兩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詞匯網絡

下面我們就以動詞purchase(購買)為例,說明如何圍繞這個詞建立起它的上下義詞以及同義詞的詞匯網絡。我們要遵循的步驟和抽象名詞是一樣的。

查單詞詞典尋找其上義詞

這個步驟比較簡單,即使不查詞典我們也能猜到purchase的上義詞就是buy,它的單詞釋義是這樣的:

to buy somethingformal

用于釋義的動詞是buy,所以它就是purchase的上義詞。而purchasebuy比較正式的說法,所以是下義詞。那么,purchasebuy是否還有同義詞或者其他下義詞呢?這就需要通過第二步的工作來發現。

查同義詞詞典尋找同義詞或上下義詞

通過查同義詞詞典(thesaurus),我們發現還有另外幾個表達同樣意思的詞匯或詞組,一個是shop,一個是pay for,還有一個是score。那么這三個詞與buypurchase之間構成了什么關系呢?

先說shop,這原本是個名詞,轉化成動詞之后表達“買”的意思,根據我們之前的說法,它應該屬于buy的同義詞,因為shop是“買”這個行為發生的場合,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解讀buy這個行為,所以是它的同義詞。如:

I usually shop sneakers on line.

我通常在網上買運動鞋。

pay for是一個動詞短語,相當于“buy”這個詞的解釋,to buy something就是to pay for something,所以可以把它看成用動詞短語對“buy”這個詞的解讀,和shop一樣,也是buy的同義詞。如:

Ill pay for the tickets.

我來買票。

詞典中對“score”這個詞的解釋是:

to buy illegal drugsslang

也就是說,“score”這個詞專門用來指購買毒品,而且是一種俚語化的表達。因為這個詞對購買的對象,也就是“buy”的賓語有明確的限定,所以它屬于buy的下義詞,專指毒品的購買。如:

He scored some heroin from a dealer.

他從一個毒販手里買了些海洛因。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就可以為“purchase”這個詞建立一個詞匯網絡:

二、從詞匯之間的邏輯關系立體地理解網絡中的各個詞匯

無論是動詞的上下義詞還是同義詞,相互之間都存在著一定的邏輯關系。那我們就可以根據不同的生成方式來建立它們的邏輯關系。

上下義詞

按行為的對象細分

以下面這組詞為例:

steer開

drive開(車) sail開(船) pilot開(飛機)

在這組上下義詞中,steerdrive本身就是動詞,而sailpilot則是從名詞轉化過來的。所以我們在進行邏輯關聯的時候需要把這一點考慮進去。

People steer different things, like cars, boats, and airplanes. If what you steer is a car, youre driving it. If what you steer is a boat, youre sailing it, cause some boats move with sails. If what you steer is a plane, youre piloting it, cause the person who steers a plane is called pilot.

人們操縱不同的東西,比如汽車、船只和飛機。如果你的是汽車,你就是在駕駛它。如果你駕駛的是船,那么你正在航行,因為有些船只會隨著船帆而移動。如果你的是飛機,你就是在駕駛它,因為駕駛飛機的人被稱為行員

通過這樣的邏輯關聯,你就把這組上下義詞統一到一段文字當中進行記憶了。

按行為的方式細分

以下面一組詞為例:

put放 lay輕放

在這組詞中,put是上義詞,lay是下義詞。對這兩個詞可以進行以下邏輯關聯:

Please put the cup on the table. If you dont want to break it, lay it on the table.

請將杯子到桌上。如果你不想打破它的話,就輕輕放到桌上。

事實上,put當“放”講的時候,還可以把更多的同義詞和下義詞納入,建立一個如下所示的詞匯網絡:

在增加的兩個詞中,setput(放)這個概念的同義詞,而place原本是一個名詞,轉化成動詞后是從位置的角度對“lay”這個詞的概念進行解讀。你可以參照前面已經建立的邏輯關聯,把這兩個詞設計進去。

同義詞

通過具象動詞進行解讀

以下面一組詞為例:

attract 吸引 draw 拖,拽,吸引

在這一組詞中,attract是抽象動詞,表達“吸引”的意思,而draw原本是具象動詞,最初是表達對液體或氣體的“吸”或“引”的意思,后面延伸到表達對人的“吸引”。那么我們就可以進行如下邏輯關聯:

A magnet has force which can draw things towards it. A good movie also has magic which can attract people. Thus, a good movie can draw people.

磁鐵的吸力可以東西。一部好電影也有吸引人的魔力。因此,一部好電影可以吸引人們。

通過與行為相關的名詞進行解讀

與行為相關的名詞分為行為的主體、行為的載體和行為的場所等,在這兒不再一一列舉,只舉一組例子來說明。

train 訓練 coach訓練,指導

在這一組詞中,“coach”原本是名詞“教練”的意思,轉換成動詞之后變成“訓練”的意思,所以就可以進行下面這樣的邏輯記憶:

I have a tennis coach. He trains me tennis. So my tennis is coached by him.

我有一個網球教練。他訓練我網球。所以我的網球是由他的。

通過動詞短語進行解讀

以下面一組詞為例:

distribute 分發 give out 分發

動詞短語通常用來解釋它所對應的詞,所以,我們可以利用這一點在它們之間通過造句建立邏輯關聯。

When you say some people are distributing leaflets on the street, you mean they are giving out leaflets.

當你說街上有人在傳單時,你的意思是他們在向行人分發傳單。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溪县| 来安县| 磐安县| 肥西县| 财经| 会同县| 滦南县| 宁德市| 永登县| 宜州市| 阿图什市| 孙吴县| 饶阳县| 广州市| 繁昌县| 应城市| 常德市| 泗水县| 大荔县| 玉山县| 白银市| 柞水县| 兴义市| 遂昌县| 西充县| 赣榆县| 盐边县| 纳雍县| 老河口市| 肃宁县| 翼城县| 成安县| 彭山县| 榆社县| 泸州市| 大荔县| 都江堰市| 吉水县| 广水市| 罗平县| 鹿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