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務報表分析:理論、方法與案例(微課版)
- 續芹編著
- 1741字
- 2021-10-19 11:32:47
第五節 財務報表分析的主要內容與本書使用指南
下面將介紹本書包含的主要內容,并針對不同層次學員選用本書時應當如何進行學習安排做一些合理化建議,供本書使用者參考。
在進行財務報表分析之前,首先要明確分析的目的。立場和角度不同,分析目的不同,進行財務報表分析所需要的數據資料就不盡相同,所選用的分析方法也會有差異,甚至最后的報告形式都是不同的。因此,在進行財務報表分析之前,要明確是站在誰的立場、出于什么目的來評價企業的哪一方面。企業內部的財務報表分析是管理層主導的,所需的資料也多是企業內部資料,內部分析是管理會計會涉及的內容。本書主要站在外部出資者——股東和債權人的角度來分析企業。第三章詳細描述了財務報表分析的基本框架,下面將對其重要內容進行概述,并對本書的使用者提供教學或學習建議。
一、財務報表分析的主要內容
第一,作為外部分析者,可以關注審計報告和審計意見。作為外部獨立第三方的注冊會計師通過出具的審計報告對被審計單位的財務報表編制是否符合準則的相關規定作出鑒證,可能出具無保留意見、保留意見、否定意見和無法表示意見審計報告。在查看財務報表之前先關注審計意見,可以對財務報表的編制質量有一個初步判斷。當然,被出具無保留意見的財務報表不一定意味著該企業的會計處理和財務報表編制就完全沒有問題。出于要了解審計意見類型的需要,第三章第三節簡要介紹了幾種審計意見,并就涉及審計報告的幾項審計準則進行了描述。
第二,對企業進行戰略分析。要想做一個“地道”的財務報表分析,需要了解行業、了解企業。在展開財務報表分析之前,需要對企業所在行業進行分析,并對企業戰略進行分析。對這些戰略分析內容的具體講解是“公司戰略”“戰略管理”等課程的主要內容,第三章第三節簡要概括了行業分析和戰略分析的基本工具。
第三,對財務數據的質量進行判斷和必要的調整。這是本書的核心內容之一。由于財務報表可能偏離企業的真實狀況,因此,在對財務數據展開分析之前,需要運用了解到的行業知識、企業背景、會計政策和方法的判斷等,來對財務報表的編制質量進行判斷。如果認為某些項目的列報有問題,則需要根據職業判斷來調整報表。本書后續內容與此有關:第四章對籌資結果的分析,旨在分析資產負債表右邊的各項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第五章對投資結果的分析,旨在分析資產負債表左邊的各項資產;第六章對經營結果在利潤表中的表達進行分析;第七章對經營結果在現金流量表中的表達進行分析。本書的第四章至第七章對主要的三張財務報表中的重要報表項目進行了詳細解讀。
在報表分析過程中,可能會碰到很多特殊問題。本書將較為常見的一些特殊問題總結起來,在第十章至第十二章進行闡述,包括對集團報表的分析、會計調整、關聯方交易、日后事項以及分部報告對財務報表分析的影響。這些特殊事項顯然也會影響分析者對財務數據質量的判斷,可以算作第三步驟的內容。
第四,運用財務報表分析方法進行財務報表分析。在對財務數據質量進行判斷和調整的基礎上,可以進行下一步的財務報表分析——運用各種財務報表分析的工具和方法來幫助決策者對數據進行解讀。本書第八章和第九章對財務報表分析的主要工具和方法進行了介紹,包括趨勢分析法、共同比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對常用比率的設計原理、適用場景和優缺點進行了詳細解讀,而不僅僅是給出比率計算公式。想要對比率分析進行深度學習的讀者可以詳細閱讀第九章的內容。
第五,根據分析目的進行預測,得出結論。最終的分析結論必然是緊緊圍繞分析目的展開的。不論是股東對企業的經營業績進行判斷,進而對未來投資決策提供依據,還是債權人對企業或者項目償債能力進行判斷,進而進行貸款決策,要想決策有用,就涉及對未來情形的判斷,即預測。預測的工具和方法在“公司理財”“財務管理”等課程中有詳細講解,本書的主要內容集中在對步驟三和步驟四的講解上,屬于證券分析中所謂的“基本面分析”的內容之一。
二、本書使用指南
基于以上對本書內容的介紹,此處給出一個學習建議和參考,以滿足不同層次和需求的讀者需要(見表1.2)。
表1.2 本書使用指南

續表

續表

注:*代表略講,視情況可略過;**代表正常講解(或學習);***代表重點講解(或學習)。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學分要求和學生知識背景情況自主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