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讀懂古詩文,吃透現代文:小學語文同步1+2古今連讀(四年級)作者名: 溫沁園主編 王云超著本章字數: 2126字更新時間: 2021-10-14 17:08:52
閱讀主題02:情在如醉美景中
《送別詩》《飛入芒花》《走月亮》
古詩文
送別詩
隋·佚名
楊柳青青著地垂,
楊花漫漫攪天飛。
柳條折盡花飛盡,
借問行人歸不歸?

解讀
◆大意
當初送別之際,青色的楊柳枝條長垂至地上,無邊的楊花在空中如被攪動一般翻飛。如今柳條已被折盡,楊花已然飛盡,請問遠行的人兒呀,你到底何時歸來呢?
◆解說
這是一首寫春天折柳送別、思念遠方親友的詩。
古人為了求學、工作等,不得不遠離家鄉和親友。古代的交通并不像現代這樣發達,路上要花很長時間,出行條件不怎么好,旅途中的安全也難以保障。分別的時間可能會非常漫長,搞不好就是永別了,所以古人的依依惜別之情非常濃。
前兩句寫的是送別的情景,離別發生在楊柳青青、楊花漫漫的春日美景之中。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遠行親朋的刻骨思念——柳條折盡、楊花飛盡,分離的人卻還沒能重逢。
現代文
飛入芒花(節選)
林清玄
我印象里影像鮮明的另一幕靜照是,有時候家里缺乏青菜,母親會牽著我的手,穿過家前的一片菅芒花,到番薯田里去采番薯葉,有時候則到溪畔野地去摘鳥莘菜或芋頭的嫩莖。有一次母親和我穿過芒花的時候,我發現她和新開的芒花一般高,芒花雪一樣的白,母親的發墨一般的黑,真是非常美。那時感覺到能讓母親牽著手,真是天下最幸福的事。
還有一幕經常上演的,是父親到外面去喝酒徹夜未歸,如果是夏日的夜晚,母親就會搬著藤椅坐在曬谷場說故事給我們聽,講虎姑婆,或者孫悟空,講到孩子都睜不開眼睛而倒在地上睡著。
有一回,她說故事到一半,突然叫起來說:“呀!真美。”我們回過頭去,原來是我們家的狗互相追逐跑進前面那一片芒花,棲在芒花里無數的螢火蟲嘩然飛起,滿天星星點點,襯著在月下波浪一樣搖曳的芒花,真是美極了,美得讓我們都呆住了。我再回頭,看到那時才三十歲的母親,臉上流露著欣悅的光澤,在星空下,我深深覺得母親是多么地美麗,只有那時母親的美才配得上滿天的螢火。
于是那一夜,我們坐在母親身側,看螢火蟲一一地飛入芒花,最后,只剩下一片寧靜優雅的芒花輕輕搖動,父親果然未歸,遠處的山頭晨曦微微升起,螢火在芒花中消失。
不久前,我回到鄉下,看到舊家前的那一片芒花已經完全不見了,蓋起一間一間的透天厝,現在那些芒花呢?仿佛都飛來開在母親的頭上,母親的頭發已經花白了,我想起母親年輕時候走過芒花的黑發,不禁百感交集。尤其是父親過世以后,母親顯得更孤單了,頭發也更白了,這些,都是她把半生的青春拿來撫育我們的代價。
童年時代,陪伴母親看螢火蟲飛入芒花的星星點點,在時空無常的流變里也不再有了,只有當我望見母親的白發時才想起這些,想起螢火蟲如何從芒花中嘩然飛起,想起母親臉上突然綻放的光澤,想起在這廣大的人間,我唯一的母親。
解讀
這是一篇回憶母親的散文。
散文的題目叫《飛入芒花》,選文中也多次出現芒花。在回憶母親牽著自己的手到番薯田里去采番薯葉的一幕時,雪一樣的白芒花,映襯出母親的那墨一般黑的發,見證著母親的青春;在回憶母親在月下講故事時,月下波浪一樣搖曳的芒花,在嘩然飛起的螢火蟲的襯托下,描畫出母親的美麗;在舊家前的那一片芒花已經完全不見后,那些仿佛都飛來開在母親頭上的“芒花”,其實是母親那已經花白的頭發,暗指母親奉獻給孩子的半生。
那么美麗、勤勞、堅韌、無私的母親,怎能不讓作者感恩與贊美呢?
連讀
文章中的景物,可不只是無情的景物,它們可能還承擔著一項任務——作為作者感情的寄托。作者借助客觀景物的描寫來抒發主觀感情,這種手法叫作“寓情于景”。這時候,詩文中的景物就不是冷冰冰的景物了,而是附著了作者感情的景物。
在《送別詩》中,詩人把對遠行未歸親友的深深思念,融入青青柳條、漫漫楊花之中。
在課文《走月亮》中,作者反復提到自己和親愛的阿媽走月亮時的愉悅溫馨,并把這濃濃的親情,融入靜謐、清幽的月下鄉村美景之中。
在《飛入芒花》中,作者在回憶自己摯愛的母親時,把芒花勝雪、螢火芒花等美景融入其中,回憶中的芒花也承載了作者對母親的感恩與思念。
寓情于景的手法,可以幫助作者含蓄、深切地抒發情感。這樣的抒情更生動,給人的感覺也更加自然。
點讀
◆折柳習俗
我國古代有折柳送別的習俗,據說這里有三個緣故:一是因為柳條細長柔軟,可以表達對行人的柔情和依戀;二是因為柳與“留”諧音,有“挽留”之意;三是因為古人認為柳樹具有驅鬼避邪的功效。當我們在古詩文中看到折柳的習俗,便可以聯想到送別、相思與懷鄉之情。
◆畫面感
我們說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很有“畫面感”,意思是說作者描繪得非常生動形象,讀者眼前就像出現了一幅畫,好像親眼看到了作者看到的景物。
在《走月亮》中,作者穿插運用排比、擬人、比喻等多種修辭手法,生動地為我們描摹出一幅幅靜謐優美的鄉間月色圖。
◆林清玄的母親
林清玄的母親是一個非常慈愛的人。林清玄在《在夢的遠方》中,曾經提到母親的故事。有一次,三歲的林清玄誤食了“番仔油”(夜里點燈用的臭油),昏死過去。當時正是大年初二,醫生大多休假,母親抱著他看醫生,跑了將近十公里路。
雖然母親是一個保守、傳統的鄉村婦女,但是她卻鼓勵林清玄要有夢想并且懂得堅持。在母親的熏陶下,林清玄后來真的成了作家。
讀后練
請你寫一段令你愉悅的場景,比如和好朋友外出郊游、和家人在海邊堆沙堡等,注意把自己的感情傾注到景物描寫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