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第1章 孩童的天真 哲人的智慧
北京市東城區(qū)教育科學(xué)研究院 王文麗
我在北京市東城區(qū)教育科學(xué)研究院工作,地址是東公街九號。從我的單位向東不過一公里,有個方家胡同小學(xué)。我喜歡去那兒,不只因為那里與我的工作有關(guān),還因為我喜歡的作家老舍先生曾經(jīng)在那里做過校長。校園里矗立著一座老舍先生的塑像,胸前佩戴著鮮艷的紅領(lǐng)巾,含笑看著每一個從他眼前走過的孩子。
老舍先生在寫作上的巨大影響力誰不知道呢!但是如果你只知道他寫過《茶館》《龍須溝》《駱駝祥子》,只知道他被譽為“人民藝術(shù)家”,還是未免有點遺憾了。他是屬于人民的藝術(shù)家,他更是屬于孩子們的作家。翻開這本給學(xué)生的讀本,一字一句地讀下去、想開來,你會情不自禁地發(fā)出感嘆:“呀,真好!老舍先生是這樣的人啊!”
老舍先生是個淳樸的人,他的厚道中藏著一種“簡單的高貴”。他去過很多地方,見過很多風景,他喜歡“喋喋不休”又“面面俱到”地向它們致以敬意、表達自己的愛慕,感恩這些地方、這些風物帶給自己的美好。五月的青島、秋天的濟南、昆明的靚花巷,甚至一處“非正式的公園”,他都會用一支樸素的筆不緊不慢地一一寫來。在《想北平》里,他寫道:“設(shè)若讓我寫一本小說,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為我可以揀著我知道的寫,而躲開我所不知道的。……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覺太少了……”他在《滇行短記》中也說自己不會寫游記,只是看到什么就寫什么,想起什么就寫什么。你看,他不自夸、不炫技,每一句話都說得實實在在,熨帖人心。每一個心有溫度的讀者,都會感知到他的謙卑和善意,以閱讀他的文字向他致敬,繼而通過這些文字向那些美好的風物投去欣賞的目光。
老舍先生是個活得有趣的人。活得有趣,才能活得精彩,有趣源于對生活的愛和自信。你得承認,名人筆下有各人的氣,有的霸氣,有的酸氣。老舍的氣,是地氣。他的地氣,是從土里冒出來然后被他彎腰接住,醞釀于丹田,薄發(fā)于筆尖。你讀他的《小動物們》以及《小動物們——鴿》,光是對鴿子就說了有七八千字,還好像余興未盡。從鴿子的名樣到習(xí)性,從鴿食到鴿市,從挑鴿子的方法到伺候鴿子的辛苦,沒有這樣真實的生活體驗是很難洋洋灑灑、娓娓道來的。是的,在茫茫的人海里,在無盡的時間長河里,老舍這個人呈現(xiàn)的就是這種淡然又坦然的樣子,他寫作之余愛好甚多,諸如打牌、書法、養(yǎng)貓、養(yǎng)花。他在《我的理想家庭》中講道:“屋中至少有一只花貓,院中至少也有一兩盆金魚;小樹上懸著小籠,二三綠蟈蟈隨意地鳴著。”他還喜歡畫畫,說到這個,你完全有理由相信他是個對色彩極富感覺的人,這一點在他諸多的文字中都有顯現(xiàn):“綠、鮮綠、淺綠、深綠、黃綠、灰綠,各種的綠色,連接著、交錯著、變化著、波動著,一直綠到天邊,綠到山腳,綠到漁帆的外邊去。”(《五月的青島》)“山腳是鑲著各色條子的,一層層的,有的黃、有的灰、有的綠,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兒。山頂上的色兒也隨著太陽的轉(zhuǎn)移而不同。山頂?shù)念伾煌€不重要,山腰中的顏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幾句詩”。(《一些印象》)我們可以想見得到,當老舍先生坐在山坡上,坐在小溪邊,長時間凝視著一株小草或者偶然瞥見一小朵浪花的時候,他的靈魂一定是充盈而溫暖的,這種高品質(zhì)的情趣自然會影響到他的讀者,愿意與他一起永遠成為長不大的、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孩子。
老舍先生是個有智慧的教育家。曾經(jīng),在古老的年代,有人施粥以救人之饑,有人施藥以愈人之病,有人施衣以暖人之軀,但第一流的給予,其實是智慧的給予。老舍不喜歡講說教的話,但是他活得通透,你從他的認識和做法中可見他對人生的悟道。他常跟孩子一起編故事,有時候還經(jīng)孩子們的指揮扮牛馬。他并非寵溺孩子,他是真的愛孩子。他不主張過早教孩子認字,那只勞累他們的身體,不勞累腦子。養(yǎng)得臉蛋紅撲撲的,胳膊腿挺有勁兒,能蹦能鬧,便是好孩子。這是難得的為人父母的大智慧啊!他在《有了小孩以后》這篇文章里說:“大概自從有了兒女以后,我所得的經(jīng)驗至少比一張大學(xué)文憑所能給我的多著許多。”這不就是說“生活是最好的老師”“生活是一部活課本”嗎?老舍的筆是溫和的,微微含笑的,他總是不發(fā)氣地寫出合理的話。他說:“我不必粗脖子紅臉地叫喊什么,那樣會使文字粗糙,失去美麗。”其實,他講求的不是文字的美麗,而是深深懂得好的教育是浸潤、是感染、是影響,是水潤的滋養(yǎng),而不是把疾風暴雨劈頭蓋臉地打在誰的身上。這不就是德國著名哲學(xué)家雅斯貝爾斯說的“教育的本質(zhì)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召喚另一個靈魂”嗎?你看,他果然是教育家!
一個安寧的午后,翻閱著這本書,直到夕陽的光灑了一桌子。我忍不住想,老舍先生是在什么時候?qū)懴碌倪@些文字呢?是桌子上鋪著稿紙,旁邊臥著一只慵懶的老貓;是旅行時望到了從墻里伸出枝丫的幾簇深紅淺紅的花,掏出了隨身攜帶著的一本札記簿;是有過短暫的思考,還是本來就沒有什么特別的目的。反正讀著讀著,生活中一些揮之不去的印象,好像從顯影的液體中浮浮蕩蕩,晃漾而出,形成很清晰的畫面,停留在我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