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前言

關于《素書》,流傳著一個有名的故事:曾刺殺秦始皇的張良,逃亡到下邳時遇到一位老人,這位老人故意把鞋子丟到橋下,讓張良撿起并替他穿上,然后約他見面,數度為難他,認定“孺子可教”后傳給他一卷書,告之“讀此書則為王者師矣”。與他約定十三年后再會于濟北的谷城山。這位老人就是黃石公,這卷書即《素書》。

從此,這本書改變了張良的命運,得到《素書》后的張良,用之智慧增長,成為知進退方圓、能運籌帷幄的謀略大師。他輔佐劉邦攻城略地,一舉打下江山;并奉獻無數安邦治國之策,為開創大漢基業立下汗馬功勞。

智慧的張良,讓劉邦曾發出千古浩嘆:“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也!”可見,張良輔佐劉邦開創了大漢基業,當然是建功立業的首輔之臣。更為難得的是,功成名就后的張良,并沒汲汲于名利,而是選擇急流勇退,從而保全了自己,安養一生,沒有遭到像韓信、彭越等功臣那樣被卸磨殺驢的下場,而這不能不說也是受了《素書》的影響。

張良在得到《素書》十三年后,如約來到濟北谷城山下拜訪恩師,但那位神秘老人已不知去向。為表達知遇之恩,張良從路邊撿了一塊黃石作為恩師的化身,把它供奉在家,早晚祭拜。《素書》作者黃石公一名,便由此而來,其真實姓名已無從知曉。

張良死后,《素書》失傳。五百多年后的晉朝,有盜墓者發掘張良之墓,于玉枕中發現了《素書》,上有秘誡:“不許傳于不神、不圣之人。若非其人,必受其殃,得其人而不傳者,亦受其殃。”此后,《素書》廣為流傳。

《素書》并非洋洋巨著,原文共有一百三十二句,一千三百六十字,但字字珠璣,句句意蘊深刻,以給人全方位的啟示。

作者黃石公生逢亂世,目睹各國紛爭和世間萬象,在隱居中旁觀思考:上至國家大事,下到平凡人生;從為人處世的境界修養,到為政治國的謀略權變;從領導的用人之道,到人性的分析;從對大道的領悟,到修身齊家等,都盡收他的筆下,言簡意賅。

《素書》一書的思想,以中國本土的道家思想為主,匯集儒、法、兵等各家智慧于一爐。全書把道、德作為修身、齊家、治國的根本,提出修德宗道的根本思想。由此衍生,對宇宙自然、治國大計、社會關系、修身齊家,對人性、社會、人生態度等都做出敏銳的洞察,充滿深刻的哲理和高明的智慧,句句一針見血,給人以醍醐灌頂之悟。因此,《素書》千百年來一直被視為“中國謀略第一書”“智慧之禁果,成功之要典”。

本書采用《素書》的最權威原著,給讀者提供最本真的原典。在為讀者提供簡明翻譯的基礎上,本書還博采眾長,結合當下,做出我們合乎情理的、具有獨特風格的解析。翻譯與解析共同組成書中的解譯部分,此是我們獻給讀者的重要內容。同時,針對其中的觀點,我們還精選了一些歷史事例,使讀者加深理解。可以說,此書融歷史性、哲理性、知識性和故事性于一體,使讀者既能感受到《素書》的博大精深,又能結合當下社會和生活,在提升知識和思想厚度的同時,又啟迪增長讀者的智慧,提升工作、權變、生活和交際的能力,活出智慧而快樂的人生。

大道至簡,最深刻的道理,往往寓于最簡單的事理中。《素書》本身言簡意賅,而它告訴我們的也是這個道理。聰明的讀者自有體會。

書后附錄黃石公傳、黃石公《素書》考、《四庫全書·素書提要》、張良傳及張商英小傳等,以使讀者有個較全面的了解。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宝市| 阿克| 武穴市| 吴江市| 西丰县| 浦东新区| 丁青县| 蕉岭县| 钦州市| 新龙县| 韶山市| 阿克陶县| 饶河县| 铜川市| 湘乡市| 武穴市| 广水市| 永川市| 乐清市| 巴塘县| 巨野县| 德昌县| 稷山县| 绥棱县| 孟村| 金平| 安平县| 灵武市| 莱阳市| 德庆县| 大洼县| 神农架林区| 陵水| 安泽县| 遂川县| 云南省| 蒙山县| 晋江市| 玛多县| 巴青县| 嘉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