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陽簒奪者
- (日)野尻抱介
- 1676字
- 2021-10-20 15:56:52
4.2014年5月
相模原宇宙科學中心。
在眾多的研究部門中,亞紀選擇了比較行星學研究室。這時候,行星學已經名不副實,變成了專門研究水星和圓環的學科,主要工作就是分析各國的探測器傳送回來的數據。研究室還自主開發著觀測所需的儀器設備。
與世界性的經濟蕭條相反,撥給比較行星學研究室的經費節節攀升,甚至有傳言說它不久就會成立獨立的研究所。在亞紀看來,說不定將來還會誕生一門新的學科:圓環學。
某天,學生們的視線集中在了一個工作臺上。屏幕上正顯示著經專用線路傳來的水星探測器拍攝的實時圖像。
探測器距離目標三百萬千米。
站在屏幕前的助手淺野抱著雙臂,將屏幕上的數字讀了出來。
“距離絕對防衛線十萬千米。”
雖然尚未定論,但大多數研究者都支持“存在防衛線”一說。
上一個探測器在距離水星二百八十萬千米的地方突然與地球失去了聯系。在事發前的一剎那,探測器上的宇宙射線計數器的數值驟然攀升。同時,位于地球晝半球的觀測所史無前例地檢測到了射電爆發,其釋放的能量是核爆炸的數百萬倍。
這次的探測器會遭遇什么情形呢?
到現在為止,探測器的運轉一切正常。
宇宙科學中心提供的望遠鏡捕捉到了水星半月狀的身影。以物質投射器為端點的顆粒噴流增加到四條,分布在東經七十度到東經八十度的范圍之內。它們各自劃出不同的曲線,消失在虛空之中。
水星的地表已經面目全非,其上似乎覆蓋著一座散發著金屬質感的未來都市。軌道網縱橫交錯,讓人聯想到傳說中的火星運河。
“還有一萬千米。馬上就要——”
突然,畫面停止了更新。
剛剛還在細微變化的遙測數值也不再跳動。
這不是地面線路的問題。標示探測器信號強度的警示燈閃爍著紅光。
“探測器被毀了嗎……平磯那邊怎么樣,白石君?”
亞紀回到自己的終端前,讀取平磯宇宙環境中心提供的實時數據。
“通量(1)……九十三分貝的射電爆發。”
“很顯然,探測器遭到了攻擊。”
通信中斷后兩個小時。美國總統一臉嚴肅地發表了演說,描述了剛才的情形。
“可以確定,圓環建造者擁有伽馬射線激光武器,即所謂的激光炮。水星已經被圓環建造者改造成了一座要塞。過去七年,我們使用了各種手段,試圖與圓環建造者取得聯絡,但毫無所獲。為了人類的存續,我們必須向未知的敵人宣戰。”
于是,在聯合國安理會的領導下,聯合國宇宙防衛軍——UNSDF——宣告成立。由于主要功能都由NASA擔當,所以宇宙防衛軍的總部設在約翰遜宇航中心(2)。宇宙防衛軍同以前由少數大國主導的聯合國維和部隊不同,是聯合國成立以來首次組建的真正意義上的多國部隊。
于是,人類與圓環建造者——簡稱“建造者”——的宇宙戰爭開始了。
以前只出現在科幻小說中的宇宙防衛軍成了現實,卻沒有人感到興奮,因為宇宙防衛軍必須大膽迎戰,唯有成功破壞圓環和水星上的物質投射器,才能為人類帶來生的希望。
“不過,我們能貿然采取敵對行動嗎?”通信中斷后的第二天,淺野說,“如果外星人真的在沒有大氣的行星上實施大規模工程,那就肯定建造有防范彗星和隕石撞擊的設施。”
這聽上去很有道理。
一個學生說:“可是,宇宙防衛軍究竟打算怎樣突破防衛線呢?是要像軍隊那樣做嗎?采取飽和攻擊的策略?”
“宇宙防衛軍無法攜帶大規模攻擊性武器,所以可能會采取大量投放微型探測器的策略,但這樣無法取回圓環物質樣本,估計還需要采用偽裝、潛行等方式。”淺野考慮了一會兒,接著說,“根據先前屢次失敗的教訓,還是不要將進攻的矛頭對準水星本體比較好。圓環上沒有防御設施,比較容易下手。當然,這樣一來,就存在被圓環物質‘感染’的風險。宇宙防衛軍正準備將載人飛船送到圓環上去。”
載人飛船。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亞紀的心猛地跳動起來。
“飛船能載幾人?”
指導老師挑起了眉毛,“你想去坐飛船么,白石君?”
“想。”
“可那里到處都是宇宙射線。”
“沒關系。飛船到底能坐多少人?”
淺野搖了搖頭,“還沒有任何正式消息發布,所以現在談這個為時尚早。我聽說核動力引擎開發項目已經在內華達啟動了——正確地說,是再開發項目——不過,如果飛船使用核動力引擎的話,就肯定需要有人來操作。”
(1)單位時間單位面積物質的流通量。
(2)位于美國得克薩斯州休斯敦,是NASA的任務控制總部,負責協調管理美國的載人航天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