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民間舞蹈文化教程
- 羅雄巖
- 718字
- 2021-10-22 19:58:04
三、在一定環境中進行傳承的特征
民間舞蹈是群眾性的活動,參加者即是表演者。其文化傳承是在一定環境中進行的,人們只有在特定的環境與氣氛中,才能深刻地感受到本民族文化的本質,準確掌握民間舞蹈的風格特點。人們在舞蹈的進行中互相學習,互相激勵,即興創作,通過共同的提煉使本民族的民間舞蹈更加規范統一,并在傳統的節日與祭祀活動中,一輩輩地流傳下去。因此,節日中的特定環境,就成為傳播民族文化的場地。例如:景頗族的“目腦縱歌”,要在設有民族標志的場地上,在族長的帶領下,全體村民穿著民族盛裝按照一定程序進行歌舞活動。(詳見第四章第一節)
節日環境與氣氛的形成,首先是群眾的心理因素,那些早為群眾所熟知的關于節日的歷史根源與民俗的依據,成為參加者的共同意愿。例如:漢族的春節、彝族的火把節、傣族的潑水節都帶有除舊迎新、驅邪去穢的含義。節日中,人們身著盛裝,帶著禳災祈福的心理參加活動的本身,就已帶著節日的氣息,本民族特有的器樂的敲打、動聽的歌唱,增添了歡騰喜悅的氣氛,給民間舞蹈渲染上濃郁的民族色彩。
民間舞蹈是在動態中進行傳承的,特定的環境、氣氛(包括非節日的歡聚場合),激發著所有在場者都投入民間舞蹈的活動,熱烈的鼓樂、精彩的表演,歡呼助興的觀眾,交織成令人陶醉忘我的景象,無異于一個民族傳統文化的縮影。在這種特定情景中,場面的氛圍和表演者的舞蹈形象,即刻成為所有在場者的心象(image),深深地印入人們的腦海,不論是當時,還是以后的表演中,這些心象都會鼓動人們去模擬與再創造。以后,每當聽到這種特定環境的音響、看到那種色彩時,心象又會浮現出來,使人躍躍欲試,或引起無窮的回味;即便是當時來自外地的旁觀者,也會產生遐想。這正是民間舞蹈的文化特征及其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