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民間舞蹈文化教程
- 羅雄巖
- 1229字
- 2021-10-22 19:58:02
二、中國民間舞蹈的文化探索
舞蹈是一種文化現象,又是動態性的形象藝術,對它的文化探索,自然應該在動態中、典型環境中,運用各種文化知識進行研究。
中國各民族的民間舞蹈中,都不同程度地積淀著本民族的民族心理、審美情趣、風俗習慣等文化現象,而且,對于本民族的形成、遷徙、居住環境、經濟基礎、社會結構等各個方面都有所反映。舞蹈的文化探索,就是從舞蹈的內容與形式以及和舞蹈有關的活動中、從上述各種文化現象中進行探索。
中國民間舞蹈中有許多奇異的文化現象,常使人感到驚奇、有趣。例如:為什么有些舞蹈要在一定節日、場地、氣氛中進行?為什么把“一順邊”的動作舞得那么美?為什么許多民族都有戴面具表演的民間舞蹈,它們與中國古代的驅儺有何源流關系?等等,都屬于民間舞蹈文化探索的范圍。然而,單純地依靠舞蹈本身進行研究,是無法弄清其源流始末的,還必須借助社會學、歷史學、民族學、民俗學、語言學、地理學、美學以及人類學的研究成果,縱橫探索民間舞蹈形成的文化背景,探索它們的多種文化因素,從而促進中國民間舞蹈文化這一新學科的建設。
民間舞蹈是一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運用其他學科的原理與方法縱橫探索舞蹈文化時所得的研究成果,由于是既有形象,又有文字,兩種文化交融于一體的文化成果,所以,對其他學科也有參考價值,或許還能彌補其他學科研究中的空白。例如:同是居住在牧區的蒙古、藏、塔吉克族都喜愛鷹,把鷹作為英雄的象征,但在他們的舞蹈中所塑造的鷹的形象,其形態、氣質、氣氛卻各不相同。蒙古族突出勇猛、矯健,藏族則顯出強健、穩重、豪放,塔吉克族則表現輕捷、灑脫,正所謂一鷹三態。
蒙古族舞蹈中鷹的形象是生活在遼闊草原廣大牧民的氣勢、精神面貌的藝術升華,體現了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鷹在藏族人民心目中是一種神鳥,人們認為鷹棲息在人跡罕至的高險巖端,與天接近,與神為伍,具有神力和靈性。藏族天葬的習俗,也與鷹可以把死者靈魂帶往天上的心理有關。由于鷹在民間舞蹈中被賦予人性,具有高貴,穩重的品格,所以人們以崇敬的心情表演鷹的形象。
塔吉克族民間舞蹈,雖然也把鷹的氣勢、神態,對鷹的崇敬、羨慕的心理融會于表演之中,但節奏鮮明,風格別致。不論是鷹起隼落的跳躍,還是如扶搖直上、由低到高的連續旋轉,都顯得無比輕捷、灑脫。這和塔吉克族居住在帕米爾高原絲綢古道,民間舞蹈中保存有古西域樂舞的文化遺存有關。
又如,同是喜愛孔雀,以孔雀作為吉祥、幸福、美麗象征的傣族、藏族,他們用舞蹈表現孔雀時,前者主要用道具舞的形式,表現孔雀的優美動態或扮演孔雀公主等優美動人的神話故事,伴奏用象腳鼓、鈸與铓鑼;后者不用道具,常以歌舞的方式互問互答,展袖起舞,贊頌為人們驅災降福的神鳥。
上述“一鷹三態”、“兩種孔雀”等常見的舞蹈文化現象,正是由于民族性格、心理、歷史、自然環境、宗教信仰之不同造成的,必須通過各種學科對它們進行多方面的比較研究,才能找出其文化背景與文化遺存。這種從動態中進行研究的成果,對美學、民俗學、民族學都有參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