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民間舞蹈文化教程
- 羅雄巖
- 11字
- 2021-10-22 19:58:01
第三節 中國民間舞蹈文化
一、中國文化的特點
中國文化,是中國56個民族共同創造的中華民族文化,它在世界上是三大古老文化之一,或稱作世界性三大文明之一。它和其他兩個古老文明類型的希臘型、中東以及印度地區型相比較,“是非常有特點的一種文化。”[1]
中國文化是一個宏大的研究課題,舞蹈文化是它的組成部分,我們在運用“動態切入法”探索中國舞蹈文化時,還可以借鑒并引用文化史專家們的有關論述。諸如:“中國文化自殷商以來,代代相承,雖多曲折,卻從未中斷。”[2] 因此,我們首先應從歷時性的角度,從華夏族形成的前后開始,按歷史發展縱線地考慮中國舞蹈文化的特點。而且“文化發展,是不同地區的文化,不同民族的文化,不斷融合的過程,同時也是不斷分化的過程。”[3] 因此,還要從古代民族的融合,現代民族的形成,幾次大的民族遷徙等重要歷史事件中,按歷史斷代的、地區劃分的角度,對中國民間舞蹈文化的形成與發展,作共時性的、橫線的比較與分析研究。
中國文化善于在吸收、融和外來文化中發展,“其文化上同化他人之力最為偉大,對于外來文化亦能包容吸收,而初不為其動搖變更。”[4] 而且,常常把外來文化化為中國化,就連一些宗教也是如此。佛教來自印度,傳入中國后,逐漸演變為中國化的佛教,并傳到朝鮮、日本。
中國的三大宗教之間也是從互相抵觸、對抗,而發展為和諧相處的。隋唐初期,儒教、佛教、道教三者尚屬三教鼎立,唐宋后,逐漸形成三教合一,宋明理學以儒教為主導思想,把佛、道思想都吸收到儒教的體系中來,宣揚三綱五常,為統治者服務。“可見,儒、釋、道三教共同為封建統一的政治服務,封建政權又有意識地利用、發展三教。”;“唐宋以后,三教對每個中國人的思想和生活都有深刻的影響。”[5] 中國民間舞蹈文化中,也明顯地反映出這一特點,許多盛大的、帶有祭祀性的民間舞蹈,無不和宗教活動有關,一些邊遠的少數民族民間舞蹈更是如此。
“中國文化在幾千年中,巍然獨立,存在于世界東方,除了有一定的物質基礎(物質生產的原因)之外,也還有一定的思想基礎。中國文化長期發展的思想基礎,也可以叫做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如“剛健有為”、“和與中”、“崇德利用”、“天人協調”等,“我認為這些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精神之所在。”[6] 正由于這些精神融匯在各民族民間舞蹈之中,遂成為激勵中華民族團結奮進,自強不息的動力。
以上所引專家學者們的精辟論斷,從不同方面擴展了我們探究中國民間舞蹈文化的思路,并引導我們結合民間舞蹈的實際,作進一步的探索研究。
注 釋
[1].引自龐樸《中國文化傳統的繼承和發揚問題》,載《論中國傳統文化》第75頁,三聯書店1988年版。
[2].引自馮天瑜《明清文化史散論》第11頁,華中工學院版。
[3].引自任繼愈《民族文化的形成與發展》,載《中國文化研究集刊》第二輯,復旦大學出版社1985年版。
[4].引自梁漱溟《中國文化要義》第3頁,學林出版社198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