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 挽救計劃
  • (美)安迪·威爾
  • 9233字
  • 2021-10-11 15:02:24

“二加二等于幾?”

這個問題讓我有點煩躁。我累了,又迷迷糊糊地睡著了。

過了幾分鐘,問題又在我耳邊響起。

“二加二等于幾?”

輕柔的女性聲音,毫無感情,跟她上次提問的發(fā)音一模一樣。是計算機,是一臺計算機在折騰我。這讓我更煩躁了。

“不扶吾。”我說。我想要說的是“別煩我”——就我個人看來,眼下這是完全合理的反應(yīng)——可我說不清楚。

“錯誤,”計算機說,“二加二等于幾?”

是時候做個實驗了。我要試著打招呼。

“你嚎?”我說。

“錯誤,二加二等于幾?”

怎么回事?我想要弄清楚,可又無從下手。我看不見,除了計算機也沒聽見別的聲音,甚至沒有觸覺。不,不對,有點觸覺。我正躺著,身下軟綿綿的,是一張床。

我覺得自己閉著眼睛,還不算太糟,只要睜開眼就行。我努力嘗試,可是沒有用。

為什么睜不開?

睜。

睜……開!

睜。媽的!

噢!這回我感到一絲顫動,眼瞼動了,我能感受到。

睜開!

我的眼皮慢慢抬起,炫目的光線刺激著我的視網(wǎng)膜。

“晃!”我說。純粹依靠意志力我才強睜著眼睛,視野內(nèi)白茫茫一片,讓我感到些許刺痛。

“檢測到眼動。”折磨我的家伙說,“二加二等于幾?”

白色減退,眼睛慢慢地適應(yīng),我開始看見形狀,但是還無法理解。我試試……手能不能動?不行。

腳呢?也不行。

可是我能動嘴,對吧?我一直在說話,雖然都是些廢話,但也算是在說。

“嘶。”

“錯誤,二加二等于幾?”

我開始明白眼前物體的形狀,我躺在一張……近似橢圓形的床上。

LED燈照射著我,屋頂?shù)臄z像頭監(jiān)視著我的一舉一動。盡管那很嚇人,可我更擔(dān)心機械臂。

屋頂上懸掛著兩條金屬手臂,表面處理成拉絲效果,每條手臂的末端本來應(yīng)該是一只手,實際卻安裝著一種頗具穿透力的工具,令人深感不安,真是沒法讓我喜歡。

“嘶……嘶……”我說。能聽懂嗎?

“錯誤,二加二等于幾?”

該死的東西。我集中精神,匯聚全身的力量。另外,我開始有點恐慌了,不過沒關(guān)系,恐慌也能化為動力。

“嘶……四。”我總算說了出來。

“正確。”

謝天謝地,勉勉強強能說清了。

我放心地長出一口氣。等等——這不就是在控制呼吸?我有意識地又呼吸了一次,嘴巴干澀,喉嚨生疼,可這都是我自己的感覺。我能掌控。

我戴著呼吸面罩,它緊緊扣在臉上,連接的軟管伸向我腦后。

我能起來嗎?

不能,但是可以稍微動一動頭。我低頭看自己的身體,發(fā)現(xiàn)我不僅一絲不掛,還連著數(shù)不清的管子。四肢上各有一根,“男性器官”上有一根,還有兩根伸到大腿下方,我猜其中一根插進了太陽曬不著的地方。

這可不妙。

而且,我渾身上下覆蓋著電極片。就跟檢查心電圖用的那種導(dǎo)聯(lián)貼一樣,只不過我這兒貼得到處都是。不過呢,還好只是覆蓋在皮膚上,沒有塞進身體里。

“喔——”只有氣息沒有聲音,我又試了一次,“我……在哪兒?”

“八的立方根等于幾?”計算機問。

“我在哪兒?”我又問一遍,這次挺輕松。

“錯誤。八的立方根等于幾?”

我深吸了一口氣,緩緩說道:“2e(2pi)[1]。”

“錯誤。八的立方根是多少?”

不過我沒錯,我只是想看看計算機有多聰明。結(jié)果:不怎么聰明。

“二。”我說。

“正確。”

我等著聽接下來的問題,可計算機似乎已經(jīng)滿意。

我累了,又不知不覺地睡著了。

我醒過來。昏迷了多久?肯定有一會兒了,因為我感到精力充沛,不費吹灰之力就睜開眼睛。有進步。

我嘗試動動手指,并如愿讓它們晃起來。沒問題,這回我真的好轉(zhuǎn)了。

“檢測到手部運動,”計算機說,“保持靜止。”

“什么?為什么——”

機械臂向我伸過來,它們移動快速,還沒等我弄明白,就除去了我身上大多數(shù)的管子。我沒有任何感覺,只是皮膚有點兒麻木。

最后我身上只剩下三根管子:手臂上的靜脈注射、伸進屁股的管子和導(dǎo)尿管。后兩者是我更想拔掉的玩意,不過,好吧。

我抬起右臂,然后任它墜落在床上,同樣的動作,我用左臂也做了一遍。我的雙臂像是灌了鉛一樣。我把這一過程重復(fù)了幾遍。我的手臂強壯,沒理由出現(xiàn)這種情況。我猜自己有嚴重的健康問題,而且已經(jīng)在這張床上躺了一段時間。否則他們?yōu)槭裁窗盐疫B接到那么多設(shè)備上呢?不應(yīng)該有肌肉萎縮嗎?

不應(yīng)該有醫(yī)生嗎?或者醫(yī)院里的聲音呢?這張床是怎么回事?它不是長方形,而是橢圓形,我覺得它安裝在墻上,而不是在地板上。

“拔……”我沒了聲音,還是有點累,“拔掉管子……”

計算機沒有回應(yīng)。

我又抬了幾次手臂,動了動腳趾,絕對是在好轉(zhuǎn)。

我前后活動腳踝,它們還能動,我抬起膝蓋,雙腿也強健有力,雖然不像健身愛好者那樣壯實,但是對于一個瀕死之人而言,也算十分健壯了。不過,我不確定我的雙腿原本是什么樣的。

我把手掌按在床上,用力撐起上身。我居然從床上坐了起來,雖然用盡了力氣,但我繼續(xù)堅持。這張床隨著我的移動輕輕搖晃,可以肯定,這不是一張普通的床。我把頭伸得更高,看見橢圓床的床頭和床尾固定在墻上,看上去很結(jié)實。它有點像固定的吊床,真奇怪。

很快,我就坐在了那根伸進屁股里的管子上。這肯定不是最舒服的感覺,不過,什么時候屁股里插根管子會舒服呢?

此刻我看得更清楚了,這不是普通的病房。墻壁看似由塑料構(gòu)成,整個房間是圓形,屋頂?shù)腖ED燈發(fā)出慘淡的白光。

墻上還有另外兩個類似吊床的床位,上面各躺著一個病人。我們排成一個三角形。騷擾我們的機械臂固定在房頂?shù)恼虚g,我猜它們照顧我們所有人。我看不清兩位病友——他們跟我之前一樣陷進了床鋪里。

房間沒有門,只有墻上的一段梯子通向……一扇艙門?艙門呈圓形,中間有一個轉(zhuǎn)輪把手。嗯,它肯定是某種艙門,像潛水艇上的一樣。也許我們?nèi)齻€得了傳染病?也許這是一間密閉的隔離病房?墻上各處布置著小型通風(fēng)孔,我能感受到一股微弱的氣流。這里的環(huán)境可能是受控的。

我把一條腿挪出床沿,結(jié)果床抖動起來,機械臂向我沖過來。我嚇得渾身一哆嗦,可是機械臂突然停住并懸在旁邊。我覺得它們時刻準(zhǔn)備著在我摔倒時扶住我。

“檢測到全身運動,”計算機說,“你的名字?”

“噗,認真的嗎?”我問。

“錯誤,第二次嘗試:你的名字?”

我張嘴想要回答。

“呃……”

“錯誤,第三次嘗試:你的名字?”

這時我才覺察出,我不知道自己是誰,也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我什么都記不起來。

“呃。”我說。

“錯誤。”

一陣疲憊感襲來,不過感覺還挺舒服。一定是計算機通過靜脈給我注射了鎮(zhèn)靜劑。

“……等……下……”我含混地說。

機械臂輕輕地把我放倒在床上。

我再次醒來,一條機械臂就在我面前。它在干什么?!

我嚇得往后一躲,只剩下震驚。機械臂撤回到屋頂?shù)脑弧N以谀樕厦鳎瑱z查是否受傷。一側(cè)有胡茬,一側(cè)光溜溜。

“你在給我刮胡子?”

“檢測到意識,”計算機說,“你的名字?”

“我還不知道呢。”

“錯誤,第二次嘗試:你的名字?”

我是白人男性,說英語。讓我們賭一把,“約……約翰?”

“錯誤,第三次嘗試:你的名字?”

我從胳膊上扯下輸液管。“與你無關(guān)。”

“錯誤。”機械臂朝我伸過來。我滾下床,這是個錯誤的決定。另外兩根管子還連在我身上。

屁股上的管子掉下來,一點都不疼。可充滿尿液的導(dǎo)尿管直接從我的下體被扯出去,這可疼壞了,感覺就像尿出了一顆高爾夫球。

我疼得一邊尖叫一邊在地上打滾。

“身體疼痛。”計算機說。機械臂追過來,我在地上連滾帶爬,逃到另一張床底下。機械臂立即停住,但它們沒有放棄,而是在等待。它們受一臺計算機操控,根本不會像人類一樣失去耐心。

我頭向后躺在地上,大口地喘息。過了一會兒,疼痛消退,我抹去了眼角的淚水。

我一點兒都不清楚這里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嘿!”我喊道,“你們誰醒一醒!”

“你的名字?”計算機問。

“請你們哪個人類醒一醒。”

“錯誤。”計算機說。

這簡直太荒謬了,盡管下體疼得厲害,可我還是笑起來。此外腎上腺素也開始起作用,所以我感到頭暈?zāi)垦!N一仡^看了下床邊的導(dǎo)尿管,心存敬畏地搖搖頭,那東西穿過了我的尿道,真不可思議。

而且拔出時它還造成了傷害,地面留下一絲血跡,一條細細的紅線——

我抿了一口咖啡,把最后一塊吐司扔進嘴里,然后招呼服務(wù)員結(jié)賬。我本可以省點兒錢在家里吃早餐,不必每天早晨來餐廳。考慮到我微薄的薪水,那大概是個好主意,可我討厭做飯,又喜歡吃雞蛋和培根。

服務(wù)員點點頭,走向收銀臺。可是就在這個空當(dāng),又有一位顧客坐進來,需要她招呼。

我看了眼手表,時間剛過七點,不著急。我習(xí)慣七點二十上班,這樣可以有時間準(zhǔn)備下當(dāng)天的工作。不過實際上八點上班就行。

于是我掏出手機查看郵件。

收件人:天文奇觀(astrocurious@scilists.org)

發(fā)件人:伊琳娜·佩特洛娃博士(ipetrova@gaoran.ru)

主題:細細的紅線

我對著屏幕皺起眉頭,我以為已經(jīng)退訂了這個郵件。我離開那個圈子也很久了。天文奇觀往來的郵件不多,如果我沒記錯,收到的內(nèi)容其實挺有趣,就是一群天文學(xué)家、天體物理學(xué)家和其他領(lǐng)域的專家一起聊聊他們覺得不可思議的事兒。

我瞄了一眼服務(wù)員,顧客還在對著菜單問東問西,大概是在了解薩莉的餐廳是否供應(yīng)無麩質(zhì)素食碎菜葉之類的餐食,有時洛杉磯來的精英們確實挺難搞的。

鑒于沒有什么更重要的事情可做,我讀起了郵件。

專家們,你們好。我是伊琳娜·佩特洛娃博士,在俄羅斯圣彼得堡的普爾科沃天文臺工作。

我寫信給你們是為了尋求幫助。

過去兩年,我一直在研究星云紅外發(fā)射的相關(guān)理論,因此對特定紅外波段的光譜進行了細致的觀察。結(jié)果我發(fā)現(xiàn)了一件怪事——不是在哪座星云,而是在我們的太陽系。

太陽系里有一條非常微弱但可以檢測到的線條,向外發(fā)射波長為25.984微米的紅外光,這個數(shù)值似乎固定不變。

附件是我的數(shù)據(jù)表格,我還提供了根據(jù)數(shù)據(jù)建立的三維模型。

在模型上你們可以看到,那是一條傾斜的弧線,從太陽的北極向上沿直線延伸370萬千米,然后從那里向下急劇轉(zhuǎn)向,偏離太陽向金星延伸。在弧形的頂點,線條展開成漏斗狀云團,在金星處,弧形的截面幾乎跟那顆行星一樣寬。

它的紅外輻射非常微弱,我能檢測到完全是因為使用了極為敏感的星云紅外發(fā)射探測裝置。

為了進一步確定,我求助了智利阿塔卡馬天文臺(我心目中最好的天文臺)。他們證實了我的發(fā)現(xiàn)。

在行星際空間可以觀測到紅外光的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宇宙塵埃或其他粒子反射太陽光,或者是某些分子化合物可以吸收能量并在紅外波段釋放,這甚至可以解釋波長不變的原因。

弧線的形狀特別有趣。我最初猜測那是沿磁力線移動的一束粒子,可是金星沒有磁場可言,既沒有磁層,又沒有電離層,是什么力量迫使弧線指向金星?它又為什么會有紅外輻射?

歡迎提出任何建議和理論。

這是什么鬼?

我突然一下回憶起這些,那段經(jīng)歷毫無征兆地出現(xiàn)在我的腦海里。

關(guān)于自己的事情我沒想起多少。我住在舊金山——這我記得。我喜歡吃早餐,以前還對天文學(xué)感興趣,可是現(xiàn)在沒有興趣了?

顯然,我的大腦認為,關(guān)鍵的是回憶起那封郵件,而不是我姓字名誰這種瑣事。

我的潛意識想告訴我一件事,一定是看見血跡讓我想起那封標(biāo)題為“細細的紅線”的電子郵件。可那跟我有什么關(guān)系呢?

我扭動身體離開床底,靠著墻壁坐起來。機械臂轉(zhuǎn)向我,但還是夠不到我。

應(yīng)該去看看我的病友,我不知道自己是誰、為什么在這里,不過至少我不是一個人——然……后,我發(fā)現(xiàn)他們都死了。

沒錯,確實死透了。在我旁邊的是一位女性,我覺著是,至少她留著長發(fā),除此之外,她基本變成木乃伊了,干枯的皮膚裹在骨頭上,沒有氣味,沒有高度腐敗。她一定死去好久了。

另一張床上躺著一個男人,他可能死了更久。他的皮膚不僅像干燥的皮革,而且已經(jīng)開始剝落。

好吧,所以我跟兩個死人共處一室,應(yīng)該厭惡害怕才對,但是我沒有。他們?nèi)ナ捞茫踔潦チ巳诵危孟袢f圣節(jié)的裝飾品。希望他們不是我的好朋友,或者如果是的話,我最好也想不起來。

死人讓我擔(dān)心,但更讓我擔(dān)心的是,他們在這里待了很久。可就算是隔離區(qū)域,有死人應(yīng)該也會被運走啊,他們?yōu)槭裁催€在這兒?不管出了什么問題,情況肯定很嚴重。

我緩緩站起,花費了不少力氣,然后扶著木乃伊女士的床沿穩(wěn)住自己。她的床搖晃不定,我也跟著搖晃,但還是站直了身體。

機械臂又嘗試抓住我,而我再一次緊貼在墻上。

我深信自己此前陷入昏迷,對,越想就越深信不疑。

我不知道在這里待了多久,不過假如我跟室友們是同時來的這兒,那一定有段時間了。我摸摸刮去一半胡子的臉,那些機械臂應(yīng)該是用來照顧長期失去意識的人的,這更說明我曾陷入昏迷。

或許我能夠到艙門?

我邁出一步,又一步,然后癱倒在地。我真的做不到,還是需要休息。

我這么虛弱,怎么會有如此健碩的肌肉?假如我曾陷入昏迷,現(xiàn)在怎么還會有肌肉呢?我應(yīng)該肌肉萎縮、消瘦才對,而不應(yīng)該像海灘上的健身猛男。

我不清楚自己的最終計劃,我應(yīng)該怎么辦?生病了嗎?當(dāng)然,我的確感到不適,但不是“生病”,我不惡心、不頭疼,也沒感到發(fā)熱。假如我沒生病,為什么會陷入昏迷?是因為受傷嗎?

我前后左右摸了摸腦袋,沒有腫塊、傷疤或繃帶,身體的其他部位似乎也相當(dāng)結(jié)實,不僅僅是結(jié)實,簡直是肌肉發(fā)達。

我又想要打盹,但還是強壓困意。

是時候再嘗試一次了。我從地上撐起自己,感覺像是在舉重,不過這次輕松了一點,我逐漸在恢復(fù)(希望如此)。

我拖著腳步靠在墻壁上行走,用后背支撐身體的重量。機械臂不斷伸向我,但是一直夠不著。

我氣喘吁吁,感覺像是在跑馬拉松。也許是感染了肺病?也許我是為了自我保護才在此隔離?

我終于來到梯子旁,搖晃著走上前,用手抓住一級橫檔。我太虛弱了,要怎么爬上十英尺[2]高的梯子呢?

十英尺的梯子。

我用英制單位思考,這算是個線索,我大概是美國人,或是英國人,還有可能是加拿大人。加拿大人也會用英尺和英寸描述短距離。

我問自己:從洛杉磯到紐約有多遠?然后憑直覺回答:三千英里[3]。加拿大人會用千米來回答,所以我是英國人或美國人,再不然就是利比里亞人。

我知道利比里亞使用英制單位卻不知道自己的名字,這可太煩人了。

我深吸一口氣,雙手抓住梯子,一只腳踩在最低一檔,向上拉動身體,雖然顫顫巍巍,但是成功了,雙腳都站在了梯子的最低檔上。我伸手抓住上邊一檔,好的,有進步。我感覺全身像灌了鉛一樣,每個動作都費盡了力氣。我努力攀爬,可是手上就是勁兒不夠。

我向后墜下了梯子,這回肯定有的疼了。

可并不疼,沒等摔到地上,機械臂就接住了我,因為我落到了它們的控制范圍內(nèi)。它們一秒都沒有耽誤,直接把我放回床上,就像母親送孩子睡覺那樣。

你知道嗎?這感覺不賴,此刻我已經(jīng)非常疲憊,躺在床上對我產(chǎn)生了效果,輕輕搖晃的床舒適極了。從梯子上掉下來讓我抓狂,我回想剛剛的經(jīng)過,可是怎么都想不明白,只覺得有點兒……“蹊蹺”。

唉。

就這樣我漸漸睡去。

“用餐。”

一支牙膏管放在我胸脯上。

“什么?”

“用餐。”計算機又說。

我拿起牙膏管,上面白底黑字寫著:“第一天,第一餐。”

“什么玩意兒?”我說。

“用餐。”

我擰開蓋子,聞到一股香味,嘴里不由得涌出了口水,這時我才發(fā)覺自己有多餓。我從中擠出一點惡心的棕色糊狀物。

“用餐。”

我有什么資格質(zhì)疑機器人霸主呢?只好小心地舔了一口擠出的物質(zhì)。

天哪,味道真好!這也太美味了吧!感覺就像是濃稠的肉汁,但又不過于油膩。我直接往嘴里擠了一些,仔細品嘗。我發(fā)誓,這比性愛還美妙。

我知道是怎么回事,人們說饑餓是最好的調(diào)味品。饑腸轆轆后終于吃到食物時,大腦會慷慨地贊揚你。“真棒!”大腦說,“我們暫時死不了啦!”

拼圖逐漸完整。假如我曾長時間陷入昏迷,肯定有人喂我進食。我醒來時腹腔沒有插管,極有可能是計算機用經(jīng)過食道的鼻胃管來喂我的。對于無法進食但消化系統(tǒng)正常的病人來說,這種方式侵害性最小,同時可以保證消化系統(tǒng)健康活躍,這也能解釋為什么我醒來時沒看見管子。因為如果可以的話,可以趁著病人還昏迷時取下鼻胃管。

我為什么會知道這些?我是醫(yī)生嗎?

我又往嘴里擠了一口肉糊,還是那么美味。狼吞虎咽之后,食物很快就被我吃光,我舉起空管說:“再來點兒!”

“用餐結(jié)束。”

“我還沒吃飽呢!再給我一管兒。”

“已達到本餐食物配額。”

有道理。我的消化系統(tǒng)還在適應(yīng)半固體食物,最好循序漸進。假如我吃起來沒有節(jié)制,很可能會生病。計算機的做法沒錯。

然而人在餓肚子的時候才不在乎對錯。“我還要吃!”

“已達到本餐食物配額。”

“呸!”

不過我感覺比此前好太多了。食物即刻給我補充了能量,而且我也得到了更多休息。

我滾下床,準(zhǔn)備沖向墻壁。可是機械臂沒有追過來,我猜既然已經(jīng)明確我能進食,那么下床也就得到了它的允許。

我低頭看著一絲不掛的身體,覺得有點不妥。我知道旁邊只有死人,可光著身子還是不合適。

“能給我件衣服嗎?”

計算機沒有反應(yīng)。

“行,那就這樣。”

我拽下床單,把它在身上裹了幾圈,越過肩膀從背后拉起一角,跟前邊的綁在一起,即時僧袍。

“檢測到自主移動。”計算機說,“你的名字?”

“我是昏沉帝王,行禮吧!”

“錯誤。”

得看看梯子上面有什么。

我向房間對面走去,還是有點不穩(wěn)。我不再需要扶著搖晃的床和墻壁,可以只靠雙腳走路了,這本身就是一種勝利。

我來到梯子旁,抓住橫檔。我不再需要用手扶著站立,這樣配合的確更輕松一些。上方的艙門似乎格外結(jié)實,我猜它是密閉的,極有可能鎖著,可是不管怎樣我都得試一試。

我爬上一級,很費勁但還能做到。再爬一級,很好,又上來了。雖然慢,但很穩(wěn)。

終于,我爬到艙門,一只手扶住梯子,另一只手扭動艙門上的環(huán)形把手。它居然轉(zhuǎn)了!

“天助我也!”我驚呼。

“天助我也?”這是我常用的表示驚訝的詞嗎?雖然這沒什么問題,不過我期待自己至少能說點20世紀50年代以后的詞匯。我究竟是個什么怪胎啊?

我將把手整整轉(zhuǎn)了三圈之后才聽到咔嗒一聲。艙門向下傾斜,我躲到旁邊,它完全打開,只靠結(jié)實的鉸鏈懸在空中。我自由啦!

算是吧。

艙門外只是一片黑暗,有點嚇人,可至少有進展。

我把手伸進另一個房間,爬到地板上。我一進去燈就亮了,大概是計算機控制的。

房間的大小和形狀看起來跟我離開的那間一樣,也是圓形的。一張大桌,目測是張實驗臺。桌子固定在地板上,三把實驗椅固定在旁邊,四周的墻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實驗設(shè)備,都固定在桌子或長凳上,而且這些桌凳都通過螺栓固定在地板上。仿佛這是一間為大地震準(zhǔn)備的房間。

墻壁上的梯子通向屋頂?shù)牧硪坏琅撻T。

我來到了一間設(shè)施充足的實驗室。什么時候隔離機構(gòu)允許病人進入實驗室了?而且這怎么看也不像是一間醫(yī)學(xué)實驗室。究竟是特么什么情況?

特么?有沒有搞錯?也許我有小孩,或者篤信宗教,所以不能說臟話。

我站起來仔細打量這里的一切。

這間實驗室里,小型設(shè)備都被固定在桌子上,我看見一臺8000倍顯微鏡、一臺高壓釜、一排試管、幾組備品抽屜、樣品儲藏柜、熔爐、移液管,等一下,我是怎么知道這些名詞的?

我看了一下墻邊的大型設(shè)備,掃描電子顯微鏡、亞毫米級3D打印機、十一軸銑床、激光干涉儀、一立方米真空室,我認識所有設(shè)備,還知道如何使用。

我是一名科學(xué)家!進步不小!我應(yīng)該利用科學(xué)。好了,天才的大腦:給我點想法!

……我餓了。

大腦,你真讓我失望。

算了,盡管我不清楚這里為何有間實驗室,或者我為什么可以進入,不過……繼續(xù)往上爬吧!

屋頂?shù)呐撻T離地十英尺高,又是一次登梯大冒險,不過我現(xiàn)在更有勁兒了。

我深吸了幾口氣,開始爬梯子。像前一次一樣,這個簡單的動作需要我加倍努力。我也許在恢復(fù),但是還沒有恢復(fù)如初。

天知道我有多沉,我爬到了頭兒,不過也是非常勉強了。

我別扭地站在梯子上,開始轉(zhuǎn)動艙門扶手。它紋絲不動。

“要打開艙門,請說出你的名字。”計算機說。

“可我不知道我的名字啊!”

“錯誤。”

我用手掌砸了下把手,把手沒有動,可我撞得生疼。所以,這次沒什么成果。

等等再來,也許我很快就會想起姓名,或者發(fā)現(xiàn)什么地方寫著我的名字。

我沿著梯子往下爬,至少打算如此。你以為往下比往上更安全容易。錯,不是的。順利爬下梯子只是我一廂情愿,我笨拙地踩踏下一級梯子,卻沒抓緊艙門把手,結(jié)果像個白癡一樣摔了下去。

我像一只憤怒的貓,瘋狂揮舞雙臂,伸手去夠任何能抓住的物體。原來這不是什么好主意,我摔在桌子上,小腿正砸到一組備品抽屜,疼得我差點飆臟話!我大喊一聲,痛苦地抱住小腿,又不小心滾下桌子,摔到了地上。

這次沒有機械臂接著,我后背著地,摔得靈魂出竅。然后雪上加霜的是,那組備品抽屜傾倒,抽屜里的實驗用品如雨般落在我身上。棉簽不成問題,試管的傷害也不大(它們居然沒碎),不過卷尺正好砸在我的額頭上。

更多物品被砸倒,可我正忙著捂住腫起的額頭,沒有注意到其他情況。一把卷尺能有多重?桌面三英尺的落差竟給我砸了個大包。

“那條路,行不通。”我自言自語道。剛剛這段經(jīng)歷太荒謬了,就好像卓別林電影的一個片段。

說實話……真的很像,有點兒太像了。

此前那種“蹊蹺”的感覺又回來了。

我抓起旁邊的一支試管拋向空中,不出意外,它升起又落下,可我覺得不對勁兒,墜落物體的某個特征一下子就勾起了我的興趣。我想弄清原因。

得用什么來解謎呢?沒錯,我正面對著一間完善的實驗室,而且還知道如何使用。不過哪些容易上手呢?我環(huán)顧掉在地上的所有玩意,一堆試管、采樣棉簽、木簽、一只數(shù)字秒表、移液管、某種透明膠帶、一支筆……

好吧,這里也許有我需要的工具。

我重新站起來,撣了撣僧袍。其實沒有塵土,我的整個世界好像全都清潔無菌,可我還是撣了撣。

我撿起卷尺看了看,它采用公制。或許我是歐洲人?管它呢。我撿起秒表,它特別結(jié)實,像是去野外徒步時會使用的那種。它有堅固的塑料外殼,還包了一個硬橡膠圈,顯然具有防水功能,可又好像一塊磚頭,無法使用,它的液晶顯示屏上一片空白。

我按了幾下按鍵,但是它沒有反應(yīng)。我又把它翻過來,看了看電池倉,如果我知道它用哪款電池,也許能在抽屜里找到。我發(fā)現(xiàn)秒表背后伸出一個紅色的小塑料簽,我把它全拉了出來。秒表“嘀”的一聲煥發(fā)了生機。

有點類似“已經(jīng)安裝電池”的玩具。小塑料簽是為了防止電池在主人首次使用之前耗盡電量。好吧,這是一塊全新的秒表。說實話,這間實驗室里的一切都看似全新,干凈,整潔,沒有使用過的痕跡。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我擺弄了一會兒秒表才弄清如何操作,其實很簡單。

我用卷尺測量桌子的高度:桌子底面距離地面91厘米。

我撿起一支試管,它不是玻璃的,也許是某種高密度塑料之類的材質(zhì),所以從三英尺高的地方摔到一個硬質(zhì)表面時,才不會摔碎。總而言之,不管由什么材質(zhì)制成,它的密度足以使空氣阻力忽略不計。

我把它放在桌子上并準(zhǔn)備好秒表,用一只手把試管推下桌子,用另一只手啟動秒表,記下它掉落在地上的時間,結(jié)果是0.37秒。這可太快了,我希望自己的反應(yīng)時間不會影響結(jié)果。

因為一張紙都沒有找到,我便用筆在胳膊上記錄下測量時間。

我把試管放回桌上再次測量,這次得到的結(jié)果是0.33秒。為了減小啟停秒表的誤差造成的影響,我總計做了20次實驗,并且記錄了全部結(jié)果。最后我得到0.348秒的平均值,胳膊也變成了數(shù)學(xué)老師的黑板。不過這沒關(guān)系。

0.348秒,距離等于0.5倍加速度乘以時間的平方,所以加速度等于兩倍距離除以時間的平方。這些公式我張口就來,習(xí)慣成自然,我肯定精通物理。不錯,有新線索了。

我代入測量數(shù)據(jù),得出了一個不滿意的答案,這個房間的重力加速度過高,是15米每平方秒,而正常的數(shù)值應(yīng)該是9.8米每平方秒。所以物體掉落的感覺讓我感到蹊蹺,它們落得太快。這也是我肌肉強健但感覺沒勁的原因。一切都是原本重量的1.5倍。

問題是沒有什么能影響重力加速度,你沒法增加或減少它,地球的標(biāo)準(zhǔn)重力加速度就是9.8米每平方秒,不容置疑。可我正經(jīng)受的重力加速度卻高于這個數(shù)值,那只有一種解釋:

我不在地球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宣武区| 望谟县| 罗山县| 汉寿县| 安西县| 渝中区| 财经| 洞头县| 平阴县| 义马市| 永安市| 登封市| 南安市| 巴东县| 沙洋县| 林甸县| 龙江县| 永川市| 兴山县| 新田县| 苍溪县| 湾仔区| 富宁县| 横山县| 刚察县| 聂荣县| 莱阳市| 卢龙县| 玉树县| 武宣县| 泗阳县| 邵东县| 松滋市| 余庆县| 东安县| 东城区| 通辽市| 大冶市| 桐柏县| 明光市| 青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