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譯本序

古緒滿

一八四一年,狄更斯的《老古玩店》一發表,就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就在小說發表的當年,美國小說家愛倫·坡就在《格萊姆雜志》的五月號上發表了評論,就小說的書名評論說:“這種構思實在很美,簡潔樸素,而又崇高宏偉。我們對這部作品全面地加以研究,越研究就越加完全相信那種創作此書的天才,具有高尚的品質。但是,狄更斯先生最初是否打算讓它以現在這種質樸的形式出現,很值得懷疑。我們從故事的標題可以肯定,最初絕不是如此。他在開始把它稱做《老古玩店》的時候,他的計劃就與故事完成后我們看到的形式很不相同。顯然,如果他現在給故事起名,他就不會用這個名稱;因為這個店本身完全是屬于第二位的。只是在開頭的地方提起。”

著名翻譯家、外國文學專家辛未艾先生認為:“書名《老古玩店》,看來是帶有象征意義的。這家‘老古玩店’就開在倫敦一個偏僻的角落里,這是‘一個古舊和珍奇東西的收藏所’。這里有一套一套的甲胄,從寺廟里搬來的斑斕雕刻,有各種生銹的兵器,有殘缺了的瓷、木、鐵和象牙的造像。這些東西都是店主吐倫特老頭從古老的教堂、墳墓和廢宅中搜集來的。這樣一家衰敗老朽的老古玩店,正是已經日暮途窮的封建社會的縮影,它自然經不起新興的資本主義勢力的沖擊。”

上述兩種看法使我們清楚地看到,狄更斯這部小說內容和書名之間的關系。第一,狄更斯在創作這部小說時,其主導思想非常明確,即通過“老古玩店”控訴資本主義的罪惡。第二,我們知道,狄更斯在創作時有一種傾向,他往往并不按照計劃進行創作,也就是說,他雖然有明確的主導思想,但并無細節的構思;他深知自己總的框架要向讀者展現的是什么,至于如何實現這一點,他聽憑自己的創作沖動;在創作時他并不沿著固定的路子寫下去,而是聽憑自然,信手寫來。第三,狄更斯是在為期刊寫小說,這種創作顯然有許多不足,有許多本來可以補救的缺點;就全書來說,他總會感到有許多地方需要修改才能使作品得到進一步的完善。

林琴南先生曾經把狄更斯這部小說與我國的《紅樓夢》相比較。這個比較是否允當,姑且不論,但是,他把書名譯為《孝女耐兒傳》倒名副其實。

狄更斯在小說中著力刻畫了耐兒,幼年落孤,幾經磨難,與這小小年紀的少年天真形成強烈的反差。作者對主人公耐兒表示了深刻的同情,與她同呼吸,為她的受苦受難而哭泣,對她的善良而美好的品德表示虔誠的崇敬,對她身處困境中的樂觀精神推崇備至,欣喜若狂。

耐兒生得娟秀,心地善良。她母親因婚姻不幸早亡,她就跟著外祖父吐倫特老頭兒在一起生活。吐倫特疼愛外孫女,與她朝夕相處,相依為命。由于他自己貧病交加,深知貧窮的滋味,因此一心想攢很多的錢留給耐兒,指望她日后能過上舒服的日子。可是他又沒有賺錢的手段,竟糊涂愚昧地熱衷于賭場,一次又一次地向奎爾普借高利貸,終究落入了圈套而不能自拔,使得“老古玩店”為奎爾普吞并,自己落得身無立錐之地。

耐兒愛花愛鳥,熱愛大自然,這樣純潔的少女本來應該能過上幸福的生活才合乎情理。可是在階級日益分化的英國社會中,她的命途多舛,在生活的道路上處處遇著兇險和磨難。一方面窮兇極惡的奎爾普在虎視眈眈地窺伺,另一方面有積惡成性的哥哥福來德·吐倫特在打她的主意——要把她嫁給斯威夫勒,以為借此可以得到想象中的一大筆錢財。

耐兒雖然年小,但是在無父無母、與年邁糊涂的外祖父共同生活的特殊環境中,她得到了生活的磨煉。她不但不逆來順受,反而培養了勇往直前、頂風逆浪的大無畏性格。在“老古玩店”為奎爾普霸占以后,她毅然規勸外祖父離店出走,過著顛沛流離的乞討生活;途中外祖父受到賭棍的誘惑,要偷錢去賭,差點兒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耐兒發現以后及時作了糾正,使糊涂的外祖父完全被征服了,他覺得自己面對的不是外孫女,而是“超人”。耐兒在說服和勸阻外祖父的過程中,自己的思想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在生活中她處處顯得比外祖父更有主見。外祖父不得不承認:“我是孩子,她是大人。”

耐兒和外祖父在流浪中遭受了種種折磨,飽受了人生的苦難。沿途雖然也得到了一些善良人的慰藉和憐憫,比如,在精疲力竭的時候,鄉村教師同情他們,免費給他們提供住所;在饑寒交迫的時候,巡回展覽蠟像的乍萊太太收容了他們;在風雨交加的夜晚,他們流浪到一個畸形發展的城市時,爐火工人借給他們一席安眠之地;后來在漫無目的的顛沛流離中,又是那位善良的教師幫助他們在一所教堂里找到了棲身之所,等等。但是他們怎么也敵不住以奎爾普及律師布拉斯兄妹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的殘酷暗算,終于心力交瘁,雙雙成了資本主義的犧牲品。

小說分期刊出后,廣大讀者對耐兒的命運十分關注,希望這樣美好的無辜應該活下來。當耐兒終究死去,讀者無不感到莫大的悲哀,心靈受到真誠的震動。狄更斯的一個朋友甚至指出,狄更斯“太殘酷了”。

其實,“老古玩店”遭到奎爾普的吞并,這是有普遍意義的。它表明資本主義的發展,不僅逼得手工業者、工人和個體農民無家可歸,就是連原本過著小康生活的小私有者也不得不背井離鄉,加入到在饑餓線上掙扎的浩浩蕩蕩的大軍。小耐兒的死,并不是狄更斯的殘酷,而是當時英國社會無情現實的反映。

狄更斯在《老古玩店》里刻畫的另一個重要人物便是丹尼爾·奎爾普。

十九世紀上半葉,英國資本主義處于發展階段,新興的工業城市紛紛崛起,勞動力大量擁向城市,英國的社會也因此而發生了激烈的變化。本來在安靜生活中的人們,一覺醒來就糊里糊涂地失了業,弄得無家可歸,被迫流落街頭,過著像小耐兒及其外祖父的乞討生活。在《老古玩店》里,奎爾普正是當時崛起的資產階級的代表人物。

奎爾普“經營有方”,四處伸手,他不僅是一個工廠的老板,而且經營多種業務,在社會上有廣泛的實力。河濱一帶污穢的大街小巷,他收取租金;對老古玩店,他放高利貸;對商船上的水手和小職員,他能貸款;在東印度商船隊的高級職員中,他涉入了投機生意;泰晤士河岸,他還有個“奎爾普碼頭”……

正如所有黑心的資本家一樣,奎爾普唯利是圖,唯錢是命,對人刻薄,心毒手狠,甚至連自己的家人也不例外。奎爾普太太在家閑坐無聊,街坊鄰里的幾個女人來小敘,太太稍做茶點招待,他發現了竟然當眾大發雷霆;他與人玩牌,消遣作樂,叫自己的丈母娘在一旁伺候,還不準她偷喝一口酒,說是為了她的“貴體健康”;他總以為“老古玩店”有無數錢財,始終處心積慮,抱有吞并之心,便抓住吐倫特老頭借錢心切,對他放高利貸,迫使老頭兒落入圈套,一步一步地走向破產;在御用律師布拉斯兄妹干預下,他終于達到了霸占“老古玩店”的目的;他還想奎爾普太太早日死掉,讓美麗的耐兒成為奎爾普太太第二;在耐兒和外祖父過乞討式的流浪生活時,他還派人,甚至親自出馬四處搜查追蹤……奎爾普對“老古玩店”的兼并,迫使耐兒和外祖父走投無路,這完全是資本主義社會中人剝削人的一個縮影。

狄更斯在《老古玩店》里,如同他在其他許多小說中一樣,對資本主義的司法制度的腐朽表示了深惡痛絕,這集中體現在身為律師的桑普森·布拉斯和薩麗·布拉斯兄妹身上。他們對下層人民極其殘酷。小說中描寫了另一個小女孩子的命運,那就是兄妹二人雇用的小傭人。他們簡直不把她當人待,每天給她吃的東西很少,把凡是可吃的東西都鎖起來,使她連偷吃的機會都沒有。不僅如此,他們還只準她待在潮濕骯臟的廚房里,連出去在大門口呼吸新鮮空氣的自由都沒有。另一方面,他們對奎爾普殷勤備至。奎爾普要吞并“老古玩店”,他們就從法律上幫忙,使他的吞并“合法化”;奎爾普要打擊忠于耐兒的小伙子吉特,他們就串通一氣陰謀栽贓,有計劃、有預謀地陷害吉特,說他偷了五鎊錢。更為嚴重的是,那些頭戴假發的法官們竟然視法律為兒戲,不分青紅皂白地就認為吉特犯了盜竊罪,對他進行公訴;吉特是個誠實的小伙子,沒有見過世面,在公堂上因為說話聲音很小,還有點兒顫抖,他們竟然荒謬地認為這是有罪的表現,并以此為據判他流放。后來只是因為小女傭揭穿了事情的真相,吉特才幸免于難。狄更斯以他那深刻的筆觸向讀者揭示出:司法部門就是資產階級的御用工具,他們彼此為奸,坑害老百姓。

狄更斯是個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在他現實主義的基礎的深處,在他意識的內心王國里,人們感覺到有一個顫抖的形象,看到了一種辱沒人們靈魂的貧困所引起的痛苦。這種痛苦與他少年時代的遭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他在十二歲的時候,父親就被關在債務人監獄里,全家也被迫住進拘留所,而他自己則被送到黑鞋油工廠當童工。他在給華盛頓·歐文的第一封信中,說他是一個“非常瘦小的、沒有受到特別照顧的孩子”。正是這段生活的經歷激勵他在作品中經常寫到孩子們的命運,寫到法院和監獄。即使后來他擺脫了苦難,他還是永遠不能忘記那些辛酸的日子。正是這種對往日的回憶,加深了他的積極的仁愛精神的含義,使他成為人道主義的信徒,使他的著作成了人道主義的福音。在狄更斯以前,表現中產階級下層的作家不乏其人,但沒有任何一個作家像狄更斯那樣采取了真誠的寬宏大量的態度。他在考察他們的時候并不是袖手旁觀或隔岸觀火,不是疏遠他們或是高踞于他們之上,而是把自己當做他們中間的一員。他同情他們,和他們息息相通。他把自己的注意力,也就是把讀者的注意力,集中在平凡的生活上面。無論作品的基調是悲愴還是幽默,這種平凡的生活似乎天生就具有藝術的真正價值。這就是狄更斯現實主義的永久的基礎。

作為狄更斯文學創作轉折期作品,《老古玩店》和其他作品一樣,充滿著作者對社會邪惡的最直接、最直觀的揭露。在《老古玩店》里,雖然也出現了加蘭德先生——一個行為一絲不茍、體貼手下人、匹克威克式的人物,但是他在書中只是一個十分次要的角色。和奎爾普、布拉斯兄妹等人相比,留給讀者的印象并不深刻。而小耐兒不管怎么心地善良,其結果卻是被逼而死。在敘述耐兒和她近乎瘋狂的外祖父的故事過程中,我們十分清楚地看到了狄更斯的寓言式的創作手法。小說中描寫外祖父被逼致瘋,因為他指望通過賭博的辦法發財致富。在狄更斯看來,他的手段雖然可惡,但是他的目的高尚,因為他希望外孫女今后過上好日子,成為“貴婦人”。但這一切最終導致了外孫女的夭折。祖孫兩人在流浪中所遇到的奇奇怪怪的人群,甚至是祖孫之間某些傷感的和過分緊張的場面,這些對讀者不啻是一種暗示,說明在這一部分的描寫中,狄更斯通過人物刻畫和場景描寫揭示了他在一個更廣闊的社會里所見到的殘酷和欺詐。

狄更斯的世界是一個巨大的世界,他像一個孩子在觀察周圍的事物,但是他用的是成人的智慧和洞察力。他所看到的光明比一般人所看到的更為強烈,他所看到的陰影比一般人所看到的更為深沉。一般人生活在他們的環境里,覺得心安理得,并沒感到有什么異常。可是在狄更斯的眼里,無論是人們的喜怒哀樂,或是天氣的變化,甚至是家具的表面,或是屋頂的傾斜角度,都隱藏著某種含義或暗示。他看待周圍的事物總是帶著驚訝、熱情和恐怖的心情。

《老古玩店》最大的特點是它那簡樸剛健的筆觸和有趣的想象。作品在許多方面都獨具匠心,特別在性格描寫方面,勝過了在此之前的任何一部作品。這里有老祖父那真實個性的刻畫;溫靜可愛而命運悲慘的耐兒;奎爾普,嘴巴張得像只喘氣的狗,具有嬉鬧的古怪行為,極其怯懦,還有褊狹的、像嬌生慣養的孩子般的惡劣行徑;狄克·斯威夫勒,像個王子似的,好心腸,一事無成,懶惰、奢侈,富有詩意,勇敢,浪漫豪爽,會獻殷勤,充滿深情,并不是完全不想誠實的“光榮阿波羅神”;他的新娘侯爵夫人;湯姆·柯特林和他的伙伴;薩麗·布拉斯小姐,那個“好人”;倔強的小馬;拿大頂的孩子;教堂執事;干活的鐵匠;跳舞的狗和那布爾斯娃娃,等等。這些角色一個個精彩非凡、生動鮮明。

還是以愛倫·坡的概括評價來認識《老古玩店》吧:

“總的來說,我們深信《老古玩店》是狄更斯作品中最優秀的,怎么夸獎它都不會過分。從各個方面看,這個故事都為它的作者贏得了每個天才人物應得的熱情景仰。”

于蕪湖赭山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杂多县| 庆云县| 英吉沙县| 开远市| 新闻| 兴山县| 南华县| 准格尔旗| 望谟县| 楚雄市| 台中市| 大同市| 松滋市| 永胜县| 琼中| 阿鲁科尔沁旗| 拉萨市| 桑日县| 宜昌市| 平潭县| 乾安县| 巴林右旗| 荃湾区| 开平市| 金门县| 平顶山市| 大田县| 南投市| 兴山县| 长子县| 德江县| 巴彦县| 肃北| 江西省| 萨迦县| 霸州市| 绥江县| 惠来县| 同德县| 建德市| 西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