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知道點中國名人
  • 汪淼
  • 1410字
  • 2021-10-12 15:11:40

萬世師表孔子

孔子,儒家學派創始人,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思想家。他所創立的儒家思想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每一個中國人,沉淀在中國人的頭腦里。

相較于老子的神秘,孔子的生平就詳細多了。孔子,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年生于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商丘市夏邑縣)。孔子出生于貴族之家,父親在他兩歲時就去世了,從此家道中落,過著清貧的生活。

曲阜孔廟大成殿

21歲那年,孔子在魯國做了負責管理糧倉事務的小官,后來又被調任管理牧場,可仕途并沒有什么太大發展。孔子平時讀書非常努力,學問越來越淵博,對治理國家和改進社會秩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曾經多次向魯國國君諫言,闡述自己的治國想法,可惜始終沒有得到重視。為此,孔子只好改變策略,周游列國傳播自己的思想。

在周游列國的過程中,孔子開辦私人學校,廣收門徒,宣講自己的思想和學說。他到過齊、宋、楚、衛等國,但是并未被這些國的國君重視,不得不回到魯國。雖說孔子的政見一開始沒有得到魯國君主的重視,但孔子的主要成就還是以魯國為陣地的,在他51歲的時候,就已經位及司寇。由于他的一些思想與當時的社會“格格不入”,孔子又不得不離開,直到晚年才重新回到魯國,致力于教育事業。

孔子一生都致力于教育,興辦私學,廣招學生,到73歲去世前已有“弟子三千”,其中有72名都是后世有名的學者,比如我們熟知的顏回、子路、冉求、子貢,等等。因此,孔子被后世讀書人尊稱為“至圣”“萬世師表”“大成至圣先師”。

孔子的生平言行散見于先秦古籍中,后人將其整理編撰成《論語》一書,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現存20篇。

孔子提出了“仁”的學說,即要求統治者能夠體察民情、愛惜民力,不要過度壓迫人民,主張“仁政”;他還推行以德治民,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主張“施惠于民”,在上要“賢能政治”,在下要“富而后教”;學以致用,提出“學而優則仕”。但是孔子有嚴重的等級思想,強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用禮教來治理國家,認為仕途應該是學子之間的較量。

孔子建構了仁、義,禮、智對舉的哲學范疇,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知崇禮卑”;講“圣”,認為人人可以成圣,人人皆堯舜。在經濟思想方法上,孔子重義輕利,教育人們應該“見利思義”。這些思想對于后世的影響非常深遠,至今還影響著人們的言行。自古以來,人們提倡的“禮義廉恥”四個字,就是孔子深深刻在我們每一個人內心之中的。

除此之外,孔子還整理了很多文獻,包括《詩》《書》《禮》《樂》等,這些都是儒家學派的經典,對于后世人們的思想有著深遠的影響。

當然,孔子以及儒家思想的巨大影響,和后世統治者的尊崇是分不開的。漢武帝獨尊儒術,將孔子神化,之后歷代統治者更是將儒家典籍奉為圭臬,甚至唯一教材;南宋的朱熹更是將佛教和道教的宗教修養方法滲透到儒家學說中。從此,孔子成為至圣,儒家學者成為一個教派,世上讀書人都是孔圣人的學生,都必須研讀“圣賢之書”。

時至今日,儒家思想還是深深印刻在中國人的心中,在為人處世、三觀情感、文化習俗等方面。我們尊崇孔子提出的仁、禮、德,推崇儒家提出的孝、廉、忠。舉例來說,一個“孝”字,就像一把尺子,衡量著每一個中國人。

不僅僅是中國,在世界其他國家,孔子和儒學也都有著一定的地位,包括韓國、日本、朝鮮在內的亞洲國家推崇儒學、研究孔子,認為它是東方思想的集中代表。

毫不夸張地說,孔子的學說和思想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重中之重,不了解它就不了解中國的古代文化,更不能充分認識今天的中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明市| 石台县| 潼关县| 宾川县| 沧州市| 宜丰县| 蒲城县| 肇东市| 南部县| 玉树县| 汉阴县| 博客| 安宁市| 若尔盖县| 延长县| 宾川县| 敦化市| 黔东| 安达市| 道孚县| 海兴县| 天长市| 五峰| 太仆寺旗| 雅安市| 电白县| 和硕县| 交口县| 常宁市| 犍为县| 宾川县| 怀仁县| 封开县| 开封县| 安图县| 凯里市| 沙洋县| 奉节县| 新民市| 湖北省| 泾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