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藥店導購關聯銷售技巧與成交話術
- 范月明
- 1510字
- 2021-10-09 16:32:59
⑩ 慢性支氣管炎三句詢問與引導金話術
慢性支氣管炎簡稱慢支(老慢支)是一個聽起來并不可怕的疾病,但其“可怕”之處只有被這一疾病深深困擾的人最清楚。事實上,老慢支能導致慢性阻塞性肺病。
對于藥店人員來說,不需要懂得多深的病理機理,而是在與顧客交流時能提供有效的可被其理解的幫助,因此“措施”才是解決之道,我們以話術來應對顧客的各種問題。
老慢支是氣管、支氣管黏膜及其周圍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癥,吸煙、職業粉塵、空氣污染、感染因素等是常見病因,這一疾病緩慢起病,病程長,反復急性發作而加重,癥狀以咳嗽(晨間咳嗽為主)、咳痰(白色黏液和漿液泡沫性)、喘息或氣急,每年發病3個月以上,一般連續2年或2年以上病程,并排除其他可以引起類似癥狀的疾病,即可診斷。
在接待這類顧客時,交流中,我們可以這樣詢問與引導:
(1)你平時抽煙嗎?抽煙多久了?每天抽多少?你是從事什么工作的?(排除粉塵因素)你經常感冒嗎?
這幾句詢問分別是想了解顧客的抽煙情況、工種與身體免疫能力。
如果了解到顧客是抽煙的,則應說明抽煙的危害:煙草中含有的焦油、尼古丁和氫氰酸等具有多種損傷作用,所以吸煙引起的慢支患病率比不吸煙的人高2~8倍,建議戒煙。
如果顧客的工作環境對其疾病影響很大,則應提醒:“你的工作環境有較多粉塵,建議最好能換一個工作環境。”
倘若顧客經常感冒,也可以進一步說明:“你的抵抗力差,如果經常感冒,年齡大了容易導致慢支。”(當然,這里也蘊藏著潛在的銷售機會點)
(2)咳嗽多久了?一般什么時候咳嗽?有痰嗎?痰是什么樣的?這種情況有幾年了?用過什么藥?用了之后怎樣?做過檢查嗎?檢查結果帶來了嗎?
這些詢問都是為了了解顧客的疾病狀況,在了解顧客的相關情況后,可以做進一步的分析與指導。
當顧客想明白自己到底是不是老慢支時,可以結合詢問內容幫顧客厘清:“你咳嗽、咳白痰、喘息有3年了,每年都會超過3個月,這已經是慢支了……”
也可以從關心的角度說明:“在季節變化的時候,要特別注意防護,以免突然加重病情,提高個人抵抗力,增強體質很關鍵……”(這里也有潛在的銷售機會點)
一些患者一對這疾病不以為然,可以勸告:“慢支時間長了,會影響呼吸功能,人會覺得很悶,時間長了還可能形成慢性阻塞性肺病。”有人說這是下危機,其實,危機本來就在,并非我們“下”的,充其量只是風險告知。
有時候,我覺得這一行業被一些外來的“雜念”干擾了,風險告知本來是挺純正的一件事,但是被說得不“純正”(被說成了下危機)了,這是誤解了我們每一個行動背后的善意。
(3)你家里有相關的藥嗎?你還在吃其他的藥嗎?
了解顧客正在使用的藥物后,要分別解釋:“抗感染藥用于控制炎癥,這是針對病因用的藥……止咳祛痰藥是針對你的癥狀,有西藥,也有中成藥,建議你一起搭配使用……你有喘息的癥狀,沙丁胺醇氣霧劑是用于平喘的吸入劑……”
之后可以再給顧客一些溫馨提示:“戒煙,避免吸入有害氣體和其他有害顆粒,增強體質,預防感冒。”
其實,在與顧客的交流中,通過了解每位顧客不同的情況,因其情況而給予相關指導,把理說清楚,把話說到位,是每位藥店人員的職責,也是一種能力。
需要提醒的是,在藥店人員專業化塑造的漫漫長路上,有的企業急于從醫學上嫁接“專業”,卻忘記了藥店工作的環境與醫院有著天壤之別,我們與顧客之間的對話也與醫患之間的對話有著本質差別。所以,不能盲目跟風學過于高深的醫學的“機理”,因為藥店人員的基礎不同,工作種類也不同,輸導過來的東西不一定有實際意義,看起來“學術”,實則用處不大。藥店的發展不易,在關鍵時候更需要立足現實,而非好高騖遠。
回歸門店現場,藥店的改善點在于我們跟顧客說些什么、怎么說,而這從管理角度稱為可執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