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寄奴家世
- 鐵血南北朝之氣吞萬里劉寄奴
- 麥老師
- 1623字
- 2021-10-11 15:41:12
雖然劉裕的出身只是低微的寒門,但據說就和阿Q一樣,劉家“先前也闊過”。按《宋書》記載,他是漢室宗親,楚元王劉交之后。
話說當年在沛縣(今屬江蘇)豐邑中陽里有個劉太公,生有四個兒子。其中的劉老三乘秦末天下大亂的機會,斬蛇起義,由亭長升級成沛公。而后他率軍攻入咸陽,升級為漢王。他又花了四年工夫,擺平了對頭項羽,終于升級為漢高祖。得天下之后,劉老三雖然對功臣殘酷無情,但對自家兄弟還是很溫暖。公元前201年,他詐游云夢澤,誘捕了大功臣楚王韓信。十幾天后,他將韓信貶為淮陰侯,同時將楚國封地一分為二,讓弟弟劉老四繼任楚王。這位劉老四,便是劉交。因為楚國都城在彭城(今江蘇徐州市),所以作為劉交之后劉裕便把祖籍算在彭城。
為顯示記載的權威性,《宋書》還不厭其煩地記下了一大段長長的家譜:“交生紅懿侯富,富生宗正辟強,辟強生陽城繆侯德,德生陽城節侯安民,安民生陽城釐侯慶忌,慶忌生陽城肅侯岑,岑生宗正平,平生東武城令某,某生東萊太守景,景生明經洽,洽生博士弘,弘生瑯邪都尉悝,悝生魏定襄太守某,某生邪城令亮,亮生晉北平太守膺,膺生相國掾熙,熙生開封令旭孫,旭孫生混,始過江,居晉陵郡丹徒縣之京口里,官至武原令。混生東安太守靖,靖生郡功曹翹,是為皇考。”
關于這份家譜,很多研究文章都不大當真,覺得是劉裕發達后亂認祖宗的產物。那么,它究竟有幾成可信度?
《宋書》的記載有幾處常被人忽略。那就是,按其記載,當時出身為漢室宗親的重要人物,并不只有一個劉裕。如劉裕的老領導劉牢之(楚元王劉交之后),劉裕的頭號心腹謀臣劉穆之(齊悼王劉肥之后),都和當年的沛縣劉季沾親。劉牢之算是與劉裕同宗,劉穆之的祖先劉肥是漢高祖劉邦的庶長子。
這些記錄說明了什么?這說明劉穆之的出身稍高于劉裕。雖然同屬漢室宗親,但劉穆之的祖上出過一位皇帝劉邦,而劉裕的祖上沒有。姑且不論劉穆之這份家譜是否可靠,單看劉裕的家譜世系,假如它是編造出來,編它的人怎么能讓主君的出身低于臣下呢?因此,劉裕這份家譜雖然很長,也不易考證,但很可能是真的。至少,它不應是劉裕或其心腹偽造的。
那么,當時怎么會有這么多漢室宗親出來扎堆呢?這大概和古代交配權分布不均衡有一定的關系。大自然給人類定下的男女出生比例,大致是1:1,但人類在自行分配的時候,常常不按這個比例。
早在周武王的弟弟姬旦制定周禮時,給天子定下的配額就已經相當可觀,“天子立一后、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比例是1:121。然而,后世的君王大多數仍不在困難面前止步,于是,這個數字繼續扶搖直上,最多的如司馬炎、石虎、楊廣、李隆基等皇帝,擁有的嬪妃宮女數量都超過了萬人(雖然絕大多數只是擺來看的)。擁有大量妻妾的并不只是君主,名門世家、達官顯貴也是如此。唐末的呂用之,不過淮南節度使高駢的幕僚,也有妻妾一百多個,足以與周天子比肩。
雖然上層社會對美女的需求量是如此之大,但上天并不會因此增加女孩兒的出生率,供求之間的巨大缺口,必然要有人承擔。所以,每當皇宮內院多增加一個苦命宮人或大宅豪門中多出一位如夫人時,就意味著貧苦的鄉間又多出一個光棍。在這種機制的作用下,再考慮撫養能力的差異,無疑豪門貴族后代的人口增長率要遠大于貧苦百姓。
為了更直觀地說明這一點,不妨以明朝為例。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全國的人口總數為約7270萬,到兩百多年后的崇禎年間,達到1.5億(以上兩個數字均出自葛劍雄《中國人口史》。假如按明朝政府的官方統計數字,則明朝人口始終在6000萬上下,一直沒有增加),約增長為原來的2倍。明朝宗室的數量,在洪武十五年(1382)為58人,到崇禎年間已超過20萬人,在差不多相同的時間內,增長為原來的3400多倍,可見比人口平均增長率高出了多少。
從劉邦到劉裕的時間跨度,約是從洪武到崇禎的兩倍,雖然不像朱明宗室有明確的統計數字,但劉氏宗族在各地繁衍的數量,必然也是非常可觀。在看史書時,見某某是某大人物之后的記載,不排除確有冒認的可能性,但如不經分析,簡單地一概認之為非,也是不夠客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