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利統計制度與操作實務
- 吳強等編著
- 2599字
- 2021-10-22 20:25:34
第三節 經濟社會和水利改革發展的新形勢
新時期我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經濟社會發展戰略,以及水利新思路、新任務和新發展,都對水利統計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政府職能轉變逐步加快
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是推進行政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政府職能的轉變對水利統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政府的精細化管理不僅要求政府要管什么,怎么管,而且還要知道管多少,管到什么程度,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政府資源,獲得最大的行政收益,這就必須要求統計準確、定量地反映政府職能轉變的效果。二是我國中央地方事權劃分不斷深化,中央財政用于轉移地方支付的規模不斷增加,客觀上要求弄清這些資金項目的基本情況、項目的建設進度、資金的使用效率等,要求統計必須及時跟進、實時跟蹤。三是投資績效管理的評估和后評價已經成為項目投資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水利項目同樣如此,這就要求水利統計工作必須建立科學合理的動態水利統計制度,加強收集數據整理,為科學客觀評價資金使用效果提供基本依據。四是社會管理職能的加強要求政府行政管理部門必須掌握經濟社會、社會組織等情況,水行政社會管理也必須要求通過統計手段掌握涉水經濟行為的結果,各種基層用水組織行為,以利于更好地管好、用好水資源。
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的實施
當前我國實施多項國家發展戰略涉及水利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水利統計不斷改革創新完善,給予積極有力支撐。一是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的精神,要求水利統計必須精準,全面準確地反映水利扶貧的投資進展、能力效益形成,解決因水致貧人員及其脫貧情況。二是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重大戰略部署、東北地區振興的地區發展戰略,要求水利統計全面反映水利支撐地區發展戰略的投資、水資源支撐、用水規模和強度管理的重要內容。三是充分發揮以水定城、以水定產定發展的重要決策,要求水利統計必須反映城市建設布局、各行業生產用水以及居民用水等情況。四是我國城市化的快速發展,要求水利統計應及時反映用水總量和用水結構的變化,反映城市化進程對水源工程、供水規模、結構、飲水安全等方面的需求。
三、新時期水利新方針新思路的貫徹落實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繼續對水利工作給予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提出了“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新時期治水方針,對保障國家水安全做出重大部署,要求統籌做好水災害防治、水資源節約、水生態保護修復、水環境治理等工作。水利部積極踐行新時期治水方針,以全面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加快民生水利和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為重點,圍繞水生態文明建設、水利基礎設施網絡建設和全面深化水利改革等工作,加快從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轉變,加快從水資源開發利用為主向開發保護并重轉變,加快從粗放用水向節約用水轉變,加快從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轉變,加快從局部治理向系統治理轉變,加快從局部水生態治理向全面建設水生態文明轉變,加快從注重行政推動向堅持兩手發力、實施創新驅動轉變。如何及時準確監測反映這些轉變及其帶來的新情況,如何準確研判這些轉變過程中水利發展呈現的階段性、趨勢性特征,如何準確揭示這些轉變過程中水利發展遇到的風險隱患,都給水利統計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面對新時期、新形勢、新挑戰,實施多年的水利統計制度尤其是水利綜合統計制度已存在許多不適應的地方,要求改進完善的呼聲越來越多、越來越大,因此加快水利統計制度方法改革在所難免,勢在必行。
四、水利發展“十三五”規劃的開展
國務院即將印發的《全國水利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了“十三五”期間水利改革發展的主要目標和任務,要求必須有針對性地加強“十三五”重點領域的統計工作。一是加強水利投資資金來源統計工作。能否實現“十三五”時期全國水利投資規模規劃2.43萬億元的目標,或者實現程度如何,都要求必須做好水利建設投資統計工作,特別是加強對172項重大水利工程的專項統計,科學設定統計范圍、統計口徑,不斷增強統計時效性,滿足各方面工作的需要。二是做好工程建設進展情況統計。在大規模水利建設的大背景下,要重點加強工程建設進展和發揮效益的統計,加強對農村自來水普及率、農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高效節水灌溉面積以及水利工程供水能力等指標的統計,跟蹤和掌握水利發展的速度與效益。三是加強約束性指標的統計工作。“十三五”規劃中設定了很多約束性和預期性指標,比如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以及其他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指標等,要加強最嚴格水資源制度管理,加強不同流域和區域農業用水效率、工業用水效率的統計分析,科學評價節水的效益,為制定相關政策提供依據。四是加強行業能力建設的統計工作。要重點加強水利服務業、水利信息化、水利資產、水利機構和人員、水價、水文、勘測設計等方面的統計,更好地推動水利行業發展。
五、水利管理改革的不斷深化
隨著深化水利改革進入攻堅階段,許多改革事項時間緊、頭緒多、要求高,抓謀劃、抓統籌、抓落實的任務十分繁重,對水利統計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改革方案制定需要水利統計打好基礎。比如,在制定水流產權確權試點方案時,必須通過大量細致深入的統計工作,掌握水資源和水域、岸線等水生態空間的分布現狀,為劃定水生態空間范圍、確定權屬等提供決策依據。在編制水資源資產負債表過程中,也需要通過開展統計工作,摸清水資源的家底及變動情況。二是改革推進落實需要水利統計提供支持。政策方案出臺后,關鍵在于抓落實,見實效。對于創新水利投融資機制、農業水價改革、水權制度建設等一些改革事項,需要對水利投資規模和結構、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等一些數據指標進行動態跟蹤,及時掌握改革的進展和成效,分析改革中存在的問題,發揮好督促落實的作用。三是改革考核評估需要水利統計做好支撐。比如,在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中,要求對用水總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等控制指標進行全面、精確的統計,特別是隨著水資源情勢不斷變化,要求水利統計工作不斷完善統計制度、改進調查方式方法,更加客觀、科學反映各地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狀況。總的來說,面對改革的新形勢新要求,水利統計工作必須進一步提高認識、明確目標、抓住重點,結合水利改革實際特點,切實做好數據統計分析工作,為水利改革持續深入推進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