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利統計制度與操作實務
- 吳強等編著
- 5851字
- 2021-10-22 20:25:31
第三節 水利統計制度體系
經過60多年的發展歷程,水利統計工作在不斷總結經驗和摸索實踐的基礎上,逐步在國家統計的制度體系框架下構建起了水利統計的制度體系,為規范和有效開展水利統計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制度基礎。
一、管理辦法
1999年12月16日,水利部以水規計〔1999〕734號印發《水利統計管理辦法》。內容包括管理辦法制定的依據、水利統計的基本任務、管理體制、基本要求、統計制度、統計資料的管理和公布、法律責任等十八條。這一辦法對當時統計的規范化、制度化和標準化發揮了重要的歷史作用。
隨著水利統計的對象不斷增多、水利指標體系不斷完善,統計任務、統計執行方式等內外部環境的不斷變化,原有的辦法逐步不能適應新形勢的要求。為進一步規范水利統計工作,提高水利統計效率,強化統計監督,保障數據質量,根據有關法律和行政法規規定,結合水利統計實際,2014年10月9日,水利部以水規計〔2014〕322號印發《水利統計管理辦法》,1999年12月16日水利部發布的《水利統計管理辦法》(水規計〔1999〕734號)予以廢止。
新修訂的《水利統計管理辦法》(簡稱《辦法》)共有條文31條,與1999年舊的管理辦法的體例格式一致。老管理辦法沒有分章,共18條;新修訂的《辦法》分為6個部分,共46條,分別如下:
一是總則內容,第1條到第7條,設置了編制目的和依據、適用范圍、基本任務、統計管理體制、領導責任、能力建設、統計調查單位責任等內容。
二是機構和人員內容,第8條到第12條,對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及相關職能機構進行了職責劃分,并明確了統計人員的各項職權,充分發揮水利統計專業委員會的平臺作用。
三是水利統計調查項目內容,第13條到第19條,明確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設定水利統計調查之前必須建立水利統計調查制度,并對統計內容、編制原則、調查方法和審定要求進行了規定。
四是水利統計資料內容,第20條到第24條,要求建立水利統計數據質量控制體系,制定水利統計數據在數據采集、驗審、處理、匯總、評估等各個環節的控制手段和原則,確保數據質量。規定水利統計資料的保密管理、檔案保管和成果發布的各項工作。
五是水利統計檢查監督、獎勵處罰內容,第25條到第29條,要求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及相關職能機構不僅對下級部門的執法情況進行監督,還應積極協助本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查處統計違法行為,并確定水利統計年度考核內容,作為評估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統計工作執行情況的依據,并明確獎勵和處罰的對象。
六是附則內容,第30條到第31條,規定辦法自印發之日起施行,要求各流域管理機構、各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可根據本辦法,制定水利統計管理辦法實施細則。
《辦法》的制定為科學、有效規范和組織水利統計工作,加強水利統計工作的監督管理,提高水利統計工作的整體效率,保障水利統計資料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和及時性提供了堅實保障。
二、調查報表制度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第十四條的規定,制定統計調查項目,應當同時制定該項目的統計調查制度,并依照本法第十二條的規定一并報經審批或者備案。目前,水利部的主要統計調查項目共有8套,相應的報表制度已經國家統計局審批或備案,其中,經國家統計局審批的4套,分別為水利綜合統計報表制度、水利服務業統計報表制度、大中型水利樞紐和水電工程移民統計報表制度、全國農村水電統計報表制度。經國家統計局備案的4套,分別為水行政執法統計報表制度、水利建設投資統計報表制度、全國水利檔案統計年報制度、全國水文情況統計報表制度。
(一)水利綜合統計報表制度
水利綜合統計報表制度是為調查水利基本信息、總體發展狀況,以及水利工程數量及其產生的效益而制定的報表制度。
現行水利綜合統計報表制度包括3項調查項目:分別為“水利發展主要指標快報統計”“水利綜合情況統計”和“水利工程基本情況統計”,“水利發展主要指標快報統計”為半年報,共有1張調查表;后兩者為年報,“水利綜合信息統計”包括8張調查表,“水利工程基本情況統計”包括7張基礎表。
水利綜合統計的內容主要包括水利工程數量統計、水利工程供水能力統計、水利工程供水量統計、城鄉供水統計、灌溉統計、水土保持統計、防洪除澇統計、入河湖排污口統計以及水利工程位置、類型、特性等內容。
(二)水利服務業統計報表制度
水利服務業統計報表制度主要是調查水利行業發展情況,反映水利活動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為水行政主管部門管理、國家服務業統計和國民經濟核算提供支撐。
水利服務業統計報表制度是一項年報制度,從2009年開始實施。其統計對象范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臺灣省、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除外),凡鄉鎮及以上從事水利活動的各類企事業單位和行政、社團等法人單位,也包括為水利工程建設而專門成立的項目法人單位。
水利服務業統計報表制度包含4部分內容共7張基層單位報表:單位基本情況(1張)、財務狀況(4張)、取供水情況(1張)和水利單位固定資產及投資情況(1張)。各類被調查單位必須填報的共性內容為基本情況、財務狀況、固定資產情況等。
(三)大中型水利樞紐和水電工程移民統計報表制度
為規范大中型水利樞紐和水電工程移民經常性統計調查工作,水利部和國家能源局聯合制定了《大中型水利樞紐和水電工程移民統計報表制度》(水移〔2014〕458號),經國家統計局審批后正式實施。
該制度統計分年報和快報,要求各省級移民管理機構于每年12月1日前上報快報,次年4月15日前上報年報。統計內容為在建工程基本情況和移民安置規劃情況、在建工程移民安置實施情況、大中型水庫農村移民生產生活基本情況、大中型水庫農村移民后期扶持情況、水庫移民后期扶持相關資金收支情況、水利樞紐和水電工程移民安置和后期扶持基本情況。
(四)全國農村水電統計報表制度
全國農村水電統計報表制度的制定是為全面掌握全國農村水電建設、生產、經營、管理及產生的社會經濟效益情況,有效地實施農村水電及電氣化行業管理,為有關部門制定農村水電及電氣化政策、發展規劃、計劃,實施水能資源有效管理。
該報表制度的統計內容為全國農村水電建設、經營、管理情況。統計范圍為農村水電站(指單站裝機5萬kW及以下的水電站、水利系統直屬電站)、農村電網(指水利系統管理和占股份的電網)。
(五)水行政執法統計報表制度
水行政執法統計報表制度是為全面、準確、及時反映和掌握水行政執法工作基本情況,適應依法治水的需要而制定的。
水利執法統計工作于1990年開始進行,并于1995年、2001年對統計報表制度分別進行修訂,2007年報國家統計局備案。2015年政法司啟動水行政執法統計制度的修訂工作,于同年12月在國家統計局備案。
現行的水行政執法統計報表制度主要由基層定報表、基層年報表、綜合年報表組成,調查內容主要包括水政監察隊伍基本情況、水行政執法活動開展情況、日常執法巡查監督活動、水事違法案件查處、行政事業性規費征收、水事糾紛的發生及調處情況、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訴情況等。
(六)水利建設投資統計報表制度
水利建設投資統計報表制度是一項專業統計調查項目,主要反映水利建設投資的進展與成效。水利建設投資統計在全面、系統了解全國水利建設投資的基本情況,及時跟蹤投資計劃下達、到位及完成情況,反映水利建設和發展成就,為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制定政策和進行宏觀管理提供依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投資統計報表制度分為兩類調查范圍,分別針對月報和年報。月報主要要求納入中央規劃或計劃的水利建設項目均應填報,即凡當年有中央政府投資計劃的水利部掌握的納入統計;年報則將調查范圍擴大為要求用于水利建設的投資項目均應填報,無論是否有中央政府的投資均應納入統計,包括地方自主安排用于水利建設的項目。
投資統計報表制度調查的內容主要包括工程項目個數與規模、項目投資計劃下達、投資到位、投資完成、投資來源與去向、項目工程實物量、項目能力效益等方面。
(七)全國水利檔案統計年報制度
全國水利檔案統計年報制度是為了準確地掌握全國水利檔案工作的基本情況,以便對全國水利檔案工作實行科學管理而制定的,該制度通過定期填報統計年報來實施。
該制度的調查內容包括檔案管理部門、人員、經費、用房面積、設備設施、接收檔案情況、移出檔案設施情況、檔案資料利用以及檔案電子數據情況等。
由本制度制發的統計年報分為基本表和綜合表兩種。基本表由規定范圍內的各級各類檔案部門填寫,綜合表供計算機綜合匯總用。
(八)全國水文情況統計報表制度
全國水文情況統計報表制度是為全面、系統反映我國水文行業發展的基本情況,為制定水文行業政策、編制發展規劃、指導水文現代化建設、開展水文行業管理提供依而制定的。
該報表制度由水利部水文局制定,統一布置、逐級填報。本報表通過“全國水文統計年報管理系統”進行上報。
該報表為年度報表制度,共11張綜合報表,統計范圍為全國各級水文機構及各類水文測站,統計內容為水文觀測項目、水文測驗設施情況、水質檢測設施情況、通用設備情況、水文自動測報情況、房屋和固定資產、機構人員以及經費投入等情況。
除了以上審查和備案的調查項目和制度外,水利部還曾經根據實際情況需要,開展過一些臨時性、一次性的調查項目。比如,臨時性跟蹤統計有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進展情況統計、水管單位體制改革進展情況統計、汶川大地震震損水利工程設施統計等。一次性統計調查有全國水資源評價調查、農村飲用水安全現狀調查、鄉鎮水利站建設情況調查、全國水庫安全狀況調查等。
三、標準規范
目前,水利部現行的水利統計標準規范主要有4項,分別為SL 574—2012《水利統計主要指標分類及編碼》、SL 620—2013《水利統計基礎數據采集技術規范》、SL 711—2015《水利統計通則》及GB/T 23598—2009《水資源公報編制規程》等。
(一)《水利統計主要指標分類及編碼》
隨著水利系統內各級單位及不同部門對水利統計工作重視程度的不斷增加,其各自新增制定的水利統計調查制度越來越多。但由于沒有統一的水利統計指標設定標準,這些水利統計調查制度中存在指標名稱相同但統計口徑不一致或指標統計口徑相同但指標名稱不一致等問題,2008年6月水利部啟動了SL 574—2012的編制工作。
SL 574—2012按照GB/T 1.1—2009《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要求編制,共包含5章和1個附錄,具體為:范圍;術語及定義;分類原則;編碼方法;水利統計主要指標分組統計代碼;附錄A(規范性附錄)指標數據元常用分組屬性代碼。其中,第3、第4、第5章,即分類原則、編碼方法、水利統計主要指標分組統計代碼是該標準的重點內容。這些內容為基于計算機的水利統計數據的處理與交換提供了基礎。
(二)《水利統計基礎數據采集技術規范》
SL 620—2013規定了水利統計基礎數據采集的基本工作內容和技術要求,包括水利統計基礎數據分類、內容與來源、搜集方法、質量控制與管理,適用于水利和相關單位組織實施的基礎數據采集活動。
SL 620—2013按照GB/T 1.1—2009的要求,遵照水法、防洪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相關法律、法規、規章、技術政策、標準及其規范進行編制。主要內容包括分類、內容與來源,基本規定,搜集方法,質量控制和管理5部分。
(三)《水利統計通則》
SL 711—2015按照水利統計工程的流程、環節,對涉及的水利統計工作的原則、方法進行了概述性的規定。
SL 711—2015規定了水利統計的任務與工作流程,適用于各類行政單位、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開展的水利統計活動。通則共有8章,主要技術內容有:水利統計任務、水利統計設計、水利統計調查、水利統計整理、水利統計分析和水利統計服務。
SL 711—2015的編制,有助于加強水利統計工作統一規范、管理,協調各項統計任務,整合水利統計信息資源,提高水利統計工作的整體效能,滿足水利部門管理和公共信息需求。
(四)《水資源公報編制規程》
水資源公報編制是加強水資源管理保護和有效利用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但其也是一個工作量大、涉及面廣、錯綜復雜的水資源統計分析過程,需要多方協調配合。經過多年的水資源公報編制工作實踐,為了更嚴謹、更規范地編制水資源公報,不斷提高水資源公報的時效性、準確性和權威性,特制定GB/T 23598—2009,作為國家標準。
GB/T 23598—2009適用于全國、水資源一級區、省級行政區水資源公報的編制,地級行政區水資源公報的編制可參考使用。
GB/T 23598—2009給出了水資源公報編制的基本要求、編制內容及有關術語的定義、計算方法和表格樣式。內容包括來水量、蓄水動態、供用水量、水質狀況、用水指標、水資源利用程度及中央水事等。規程共有12章,包括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總則、經濟社會指標、水資源量、蓄水動態、供水量與用水量、耗水量與排水量、水體水質、用水指標和水價以及重要水事等內容。
四、工作制度
水利統計工作制度主要有《水利統計責任人制度》和《關于進一步加強水利統計工作的指導意見》兩項。
(一)《水利統計責任人制度》
為了規范統計行為,保證水利統計資料真實、完整、及時報送,加強對水利統計工作的管理與監督,實現水利統計管理工作制度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和《水利統計管理辦法》,2001年5月25日水利部規劃計劃司制定頒布《水利統計責任人制度》,要求流域機構、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事業單位必須按照本制度完成統計工作。制度共分為十一條,內容包括制度制定的目的、依法統計的基本要求,水利統計管理工作制度化要求、統計責任人的職責和獎懲辦法等,是水利統計部門主管領導和統計工作人員依法統計的重要部門工作制度。
(二)《關于進一步加強水利統計工作的指導意見》
2006年9月,水利部規劃計劃司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水利統計工作的指導意見》,作為“十一五”期間水利統計專項規劃內容之一。指導意見的主要內容包括:
(1)進一步提高對水利統計重要性的認識。包括圍繞水利建設和改革管理的中心任務和目標,形成以水利綜合統計為核心,綜合統計與專業統計相結合的統計框架體系,全面反映水利事業的持續快速健康協調發展,為水利建設和管理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
(2)加強水利統計工作的總體思路。堅持綜合統計和專業統計相結合;重視水資源環境統計,城市水務統計和水利管理統計;堅持需要與可能結合、堅持統計時效性和實用性結合;堅持統計成果數量與質量結合;成果質量第一。
(3)明確水利統計工作的主要任務。一是完善水利統計業務支撐體系;二是研究建立現行水利統計指標體系;三是建立科學的水利統計調查方法體系;四是研究制定水利統計技術標準和工作規范;五是建立水利統計數據全過程的質量控制體系;六是加強基礎統計和基層統計工作的規范化;七是重視水利統計分析和預測;八是加強水利統計數據資源的統一管理和信息化管理。
(4)提出進一步加強水利統計工作的有關要求。包括加強組織領導、重視隊伍建設、保障統計投入、做好統計宣傳和統計服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