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南水北調工程:前期工作卷
- 《中國南水北調工程》編纂委員會編著
- 13字
- 2021-10-22 20:06:23
第三章 南水北調工程前期研究
第一節 1952—1961年的探索階段
1952年,為解決黃河流域水資源不足的問題,黃河水利委員會(簡稱“黃委”)組織查勘黃河源,研究從通天河色吾曲—黃河多曲的調水設想,開始了從長江調水接濟黃河的研究。10月30日,毛主席視察黃河,在聽取黃委主任王化云關于“引江濟黃”設想的匯報后說:“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點水來也是可以的?!蹦纤闭{的宏偉設想第一次被提出。
1953年2月,毛主席乘“長江艦”從武漢至南京視察長江,在2月19日聽取長江水利委員會(簡稱“長委”)主任林一山匯報長江治理工作時再次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能不能從南方借點水給北方?”毛主席還指示要對漢江引水方案作進一步研究,組織人員查勘,一有資料就立即給他寫信。之后,長委通過對引漢濟黃線路查勘,提出在丹江口建水庫自流引水經唐白河平原翻越江淮分水嶺方城缺口,向東北經許昌等地區,由鄭州附近入黃河的調水線路,并考慮把嘉陵江上游的水引到漢江,增加漢江水量的方案。林一山向毛主席寫信匯報了這一查勘成果和規劃設想。
之后,黃委在1954年10月編制的《黃河綜合利用規劃技術經濟報告》中提出從通天河、漢江引水到黃河的可能性和設想。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簡稱“長辦”)在1956年11月完成的《漢江流域規劃要點報告(送審稿)》中,對引漢濟黃濟淮的必要性、引漢濟黃濟淮方案、水量分配、引水時間、投資和經濟效益作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修建丹江口水利樞紐作為漢江綜合利用開發的第一期工程,推薦丹江口—方城線為引漢濟黃濟淮方案。1957年長辦還研究了從怒江、瀾滄江250m高程連續抽水至柴達木盆地的設想。
1958—1973年,按初期規模(蓄水位157m)建成了丹江口水庫(含陶岔閘和閘下游一段輸水總干渠),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奠定了基礎。長辦還配合丹江口水利樞紐設計,進行了引漢渠首樞紐選擇和引漢渠首至寶豐段的渠線選擇工作。
1956年淮河規劃和1957年沂沭泗流域規劃提出,在江蘇省揚州市境內,利用淮河入江水道抽引長江水入洪澤湖,再經京杭運河逐級建站從洪澤湖抽水入駱馬湖、南四湖,灌溉淮河下游地區2530萬畝、沂沭河下游地區989萬畝、南四湖地區600萬畝,計4119萬畝耕地。估計泵站裝機容量約30萬kW。還研究了從裕溪口經裕溪河抽長江水入巢湖,再從巢湖抽水經南淝河過江淮分水嶺,由東淝河、瓦埠湖入淮河的引江濟淮線。
1958年8月29日,在北戴河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通過了有關指示,指出:全國范圍的較長遠的水利規劃,首先是以南水(主要是長江水)北調為主要目的。這是“南水北調”第一次見于中央正式文件。
1959年,黃委先后組織7個勘測設計工作隊進行南水北調工作,其中三個隊400人在西線進行全面查勘,引水河流擴大到怒江、瀾滄江。7月,長辦編制完成了《長江流域綜合利用規劃要點報告》,其中第十篇為南水北調。報告分析了華北平原的缺水情況,提出從長江上、中、下游引水的南水北調總體格局是:上游從金沙江、怒江、瀾滄江調水濟黃;中游近期從丹江口水庫調水,遠景從長江干流調水濟黃濟淮;下游沿京杭大運河從長江調水濟黃濟淮并從裕溪口、鳳凰頸調水濟淮。
1960年、1961年,長辦與黃委對引漢總干渠方城至黃河段進行聯合查勘,基本選定了渠道走向。比較了陶岔(南線)、王崗(中線)、賈溝(北線)引水口和線路,推薦采用陶岔引水口方案。長辦提出了《引漢總干渠丹江口至寶豐段初步設計階段性報告》;北京勘測設計院編寫了《黃、淮、海下游平原地區水量平衡初步研究報告》;江蘇省水利廳編寫了《江水北調東線江蘇段工程規劃要點》;華北有關省市提出本地區的需水量研究成果。
為了從根本上解決蘇北地區用水,1957年江蘇省提出淮水北調、江水北調規劃,并開始實施淮沭河(又稱分淮入沂水道)工程,引淮水北上。1960年1月,江蘇省編報《蘇北引江灌溉工程電力抽水站設計任務書》,提出“以京杭運河為綱,四湖調節,八級抽水”,計劃中等干旱年抽引江水160億m3。估算泵站裝機容量25萬kW。經批準后,1961年12月開始建設江都泵站(泵站選址,原定在萬福閘閘下右岸建濱江泵站,抽水經淮河入江水道入洪澤湖,并開始施工;為結合里下河地區排澇,移至現址)。泵站初定規模為250m3/s,至1969年建成一站、二站、三站;1973年,經水電部批準,增建江都四站,規模為150m3/s,總規模增至400m3/s,于1977年建成。此后,又陸續建成淮安站及以北各梯級泵站,為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奠定了基礎。
20世紀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初期,經交通部協調,蘇魯兩省進行了京杭運河整治和擴建工程,新辟位臨運河、梁濟運河,開挖南四湖湖西航道,渠化不牢河,整治中運河、里運河,在清江市(淮安市)南郊和揚州市東郊新開兩段航道,建成微山、解臺等10個梯級(水閘、船閘),為建設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創造了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