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協同共生論:組織進化與實踐創新
- 陳春花 朱麗 劉超 徐石
- 1326字
- 2021-09-26 16:08:19
管理思想發展新階段
為了能夠充分理解許多出色的管理思想之間的相互關聯和作用,將它們置于更長遠的歷史與廣闊的世界視野中來考察是很有必要的,這樣也可以更好地闡釋“協同共生”這個概念,借用尼爾·格拉斯(Neil M.Glass)的管理思想發展階段劃分方法[1],我們做了一次有關管理思想發展的梳理(見圖2-6)。

圖2-6 管理思想發展階段的一種劃分方法
在科學管理階段,組織被視為一臺盡可能高效率運行的機器,通過流水線、大批量的生產和規模經濟來駕馭絕大多數的組織管理模式,泰勒主義成為這一時期的核心思想,管理也從此被當成一門科學。在這一時期,最令人矚目的是泰勒的分工管理、韋伯的科層管理以及德魯克的目標管理。面對穩定的經濟增長和日益擴大的消費需求,大型公司都傾向于成立龐大的、分層級的、可控的組織管理模式,并借此獲得盡可能高的結構效率。但是,也正因為如此,德魯克早在1955年就明確警示,績效評估不能僅僅看財務指標和生產力指標。
在以人為本階段,管理理論開始轉向另一個方向,在馬斯洛和赫茨伯格等學者的影響下,組織不再被看作一臺機器,而是一個社會系統,組織更需要依賴幫助成員發揮作用而獲得成功,而不是依靠嚴格控制員工的生產力。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不僅僅改變了組織與員工的關系,也改變了組織與顧客的關系。在西奧多·萊維特(Theodore Levitt)發表了奠基性的文章,提出“營銷短視癥”后,以顧客為本成為人們的共識。
在戰略競爭階段,管理的關注焦點開始從組織內部經營轉向企業所處的外部環境和產業條件,并要求企業自己做出選擇以更有效地參與競爭。在這一時期,管理方法豐富,邁克爾·波特的競爭戰略、波士頓咨詢公司的波士頓矩陣(BCG Matrix)、科特勒的營銷管理、行業結構分析、產品生命周期以及學習曲線等風靡全球。根據市場和環境做出戰略選擇并實施戰略計劃,成為管理者的核心能力訓練。
在學習型組織階段,隨著環境的繼續變化,人們開始認識到已經不能再把這個世界看作穩定和可預測的,必須理解組織處在混沌狀態之中。混沌狀態一方面給組織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另一方面也帶來了巨大的機會,加之全球化的進程加快,這一切都對組織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如何在變化中尋求可能性并擁有動態的適應性。此階段的組織已經發展出更加全面地看待自身的視角,把自己作為供應鏈中的一個構成部分,把員工視為德魯克定義的知識員工,企業流程再造、人力資本、終身學習、平衡計分卡等概念成為管理的核心思想。
在共生型組織階段,科技產出信息的速度遠遠超出我們能夠接收與消化的速度。隨著數字技術的運用與深化,一方面,非線性發展的環境呈現出更大的動蕩幅度和不可預測性;另一方面,各行業與各領域又呈現出更多的可能性與延展性。人們越來越發現,組織的優勢不再依賴于有形的資產,而更多地依賴于無形的、創造性的資產。組織的未來取決于組織學習與創造力,取決于與技術、環境的互動與共生。組織之間由競爭關系轉向協同共生關系,連接、開放、融合、協同、共生等概念成為基本認知。組織的邊界變得模糊與柔性,組織不僅僅與組織外部成員構成網絡關系,還需要把自己置身于自然宇宙系統之中,認識到自己是這個整體的一部分,企業的宗旨也從使股東利益最大化轉變為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1] 格拉斯.管理是什么[M].徐瑋,魏立原,譯.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