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據中臺建設:從方法論到落地實戰
- 彭勇
- 1256字
- 2021-10-15 18:41:47
前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數字化建設的核心是讓數據成為驅動企業增長的強大引擎,加速企業挖掘和實現數據價值。目前,很多企業,尤其是互聯網“巨頭”(比如,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京東、字節跳動等)已經走在數字化建設的前沿。
在分析這些互聯網“巨頭”的數字化建設之旅后可以發現,它們取得數字化建設碩果的關鍵因素主要有以下兩個:一個是推動了符合數字化建設的企業組織架構變革,另一個是強化了數據中臺的建設。
盡管數據中臺的概念很火,數據中臺的建設熱潮在很多企業如火如荼。但是對于數據中臺的理解,目前很多企業存在認知誤區或偏差。比如,很多企業認為數據中臺就是數據平臺,還有些企業認為只有大企業才需要數據中臺,中小企業用不著數據中臺。這些誤區導致很多企業的數據中臺建設陷入“南轅北轍”、重復建設或項目失敗的困境。
筆者認為,數據中臺建設的實質是,構建企業的智慧中臺大腦,實現企業用數據驅動業務自動化和智能化的能力,整體建設方向涉及企業數據發展的戰略、組織架構、數據資產的有效存儲和建模、計算平臺、數據服務框架、數據智能生態建設等多個方面的內容,需要企業自上而下進行整體規劃和推動。數據中臺的建設能幫助企業充分實現數據的價值,且實現數據服務的復用,既可以有效地支持企業業務發展,又能提高企業的效能,降低企業重復建設的概率。
另外,對于數據中臺的建設來說,目前有很多相關的介紹和案例,但主要是從信息系統的角度來總結方法論的,缺乏從企業戰略的角度規劃和體系化的方法論。
基于上述兩個問題,本書的重點是,介紹對數據中臺的認知和數據中臺建設的體系化方法論。該方法論包含企業自上而下制定的數據戰略、匹配的組織架構,以及實現數據高復用性、高可用性和高價值的一系列方法(覆蓋業務設計、模型設計、數據工具開發、平臺建設、數據服務和數據智能等核心模塊)。該方法論強調數據服務和數據智能,通過數據中臺的建設實現數據可用、易用、好用、可追溯、可復用和可管理。
作為一個從事大數據研究和落地工作約16年的“老兵”,筆者希望將自己對數據中臺的理解、數據中臺建設的體系化方法論,以及數據中臺建設實戰的經驗分享給讀者,希望能幫助正處在數據中臺建設之路上的讀者。同時,筆者希望通過本書的創作與企業數字化建設的相關專業人士溝通和交流,從而促進數據中臺在不同行業中落地生根,讓數據智能發揮更大的價值。
2020年,全球很多國家暴發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很多人被迫在家辦公,這促進了更多的企業加快數字化建設的步伐,加大對數據中臺建設的投入。筆者認為“數字化和智能化”的大趨勢不可逆轉,在未來5~10年,數據中臺將成為企業數字化基礎設施。借助于數據中臺的建設,很多行業將加速完成數字化、智能化建設和轉型。
本書的創作是一次感恩之旅,筆者要感謝在數據之路上的領導、同事和朋友,感謝父母、夫人和兩個可愛的女兒,感謝電子工業出版社的石悅老師。他們的信任、鼓勵和支持,是筆者持續創作和不斷前進的動力。
彭勇
202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