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據中臺建設:從方法論到落地實戰
- 彭勇
- 2833字
- 2021-10-15 18:41:49
2.5 數據中臺建設的9大誤區
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的發展程度存在差異,導致不同企業的數據中臺的建設起點不同。雖然起點存在差異,但是數據中臺的建設應該是一個不斷迭代和優化的過程,沒有終點。另外,不是每個企業都需要建設一個大而全的數據中臺。適合自己發展階段的中臺才是最好的。目前,行業對數據中臺存在諸多誤解和理解偏差,因此在建設數據中臺的過程中,錯誤的理解可能導致數據中臺建設的失敗。圖2-3為數據中臺建設的9大誤區,下面詳細介紹每個誤區。

圖2-3 數據中臺建設的9大誤區
2.5.1 數據中臺等同于數據工具的集合
數據工具的集合能有效地提高數據開發和使用的效率,實現讓數據易用的目標。建設數據中臺的核心目標是為業務中臺賦能,提升數據規模化應用的能力,有效地實現數據的價值,支持業務數據化和智能化的需求,快速、敏捷地響應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因此,數據工具是數據中臺建設的中間產物,而非終極目標。
2.5.2 數據中臺等同于數據平臺
數據平臺是數據中臺的一部分功能,是實現數據好用的核心能力和基礎設施。比如,我們常說的云平臺,就是數據平臺的一種體現。數據中臺是一個價值導向的數據生態,目標是讓數據成為資產,讓資產可以復用,且充分賦能業務,實現業務價值的最大化。
2.5.3 企業小,不需要數據中臺
數據中臺的核心功能之一是通過大數據洞察客戶的需求,進而敏捷響應和解決客戶的差異化需求。企業不分大小,不分發展階段,只要追求以“客戶為中心”的核心價值觀,數據中臺就能給企業帶來巨大的商業價值和客戶價值,讓企業實現精細化運營帶來的高附加值。
2.5.4 建設數據中臺是互聯網企業的事,傳統行業用不著
數據中臺首先實現數據線上化,然后實現標準化,隨后實現資產化,之后實現智能化,最后實現服務化。傳統行業自身會生產很多數據,同時也需要外部數據的賦能,只要按照線上化、標準化、資產化、智能化和服務化的路徑建設數據中臺,就能讓大數據產生價值,讓業務獲得數據智能。
2.5.5 建設數據中臺是數據部門的工作,與其他部門關系不大
數據中臺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產品,為業務解決數據資產化和數據服務化的問題。數字化轉型是企業的核心戰略之一,需要企業自上而下制定數據戰略,需要整個企業的支持和推動。盡管數據中臺的日常技術工作主要由數據或科技部門承擔,但是與業務中臺、后臺相關部門的連接點和接觸點非常多,需要其他部門提供業務知識、業務規則和業務需求等各種輸入。另外,數據中臺的很多工作也需要和業務部門進行共創,而非讓數據部門閉門造車。最后,數據業務化,業務數據化,數據中臺工作者也需要和業務部門打成一片,業務部門也需要有數據化思維,有高層領導的戰略支持。只有企業上下勠力同心,數據中臺才能達到預期功效。
2.5.6 數據中臺直連前臺更敏捷,沒必要建設業務中臺
建設數據中臺的初衷是實現“數據業務化,業務數據化”,核心目標是構建可復用的數據資產中心、數據智能中心、數據管理中心和數據公共服務中心,賦能業務數據化和智能化,敏捷響應客戶的個性化需求。數據中臺主要抽象公共數據服務,涉及大量的數據規整、流程梳理、工具建設、數據模型建設、服務抽象等具體工作,整體的操作靈活度適中。
前臺主要是作戰模塊,靈活度較高。前臺一般有多個業務板塊,不同的業務板塊盡管業務有差異,但一般有很多共性的需求,需要公共服務賦能。即使一個全新的業務場景,在極端情況下,所有的業務流程都無法復用,數據中臺的很多功能也依然可以復用,如數據ETL、數據圈選、數據分析等。
從數據資產和數據復用的角度來看,企業也應該在整體的數據戰略中設計數據服務體系和業務服務流程。從企業整體資源配置和效益最大化的角度來看,業務中臺人員需要從流程上進行梳理,抽象和歸納,從而產生公共的業務流程和服務需求,避免重復“造輪子”,同時可以產生海量可用的數據資產,這就是業務中臺的核心價值。
如果數據中臺直接服務于前臺,那么會為了應對前臺的臨時需求而重復“造輪子”,留下很多垃圾數據。問題日積月累,最終會影響數據資產化的進程,也會影響數據價值的實現。筆者認為數據中臺和業務中臺是一對孿生兄弟,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各盡其職,攜手支撐業務前臺的敏捷需求,打造可復用的數據資產、數據能力和業務公共服務。
此外,數據中臺建設和業務中臺建設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對于新的前臺業務板塊,首先需要梳理業務流程,看看哪些現有的業務中臺服務可以復用、哪些需要改造、哪些需要新建。如果需要新建業務流程,那么合理的方法論應該是,首先評估現有的數據中臺如何更好地滿足新的業務場景,然后判斷哪些數據服務可以復用、哪些需要改造、哪些需要新建。此邏輯和方法,既可以高效地支撐新興業務的需求,又可以避免重復“造輪子”,從而實現數據資產的良性增加。
2.5.7 在數據中臺成型后,不需要煙囪式的臨時技術團隊
值得強調的是,建設數據中臺并不意味著企業不能有敏捷的團隊。為了開拓全新的業務,企業有的時候需要建設一支臨時的、敏捷的業務或者技術團隊。數據中臺不僅不會拖累業務的發展,還可以為該業務帶來以下兩種價值:①公共模塊的復用,快速支撐業務流程;②數據中臺建設的標準化體系讓新的業務有參照物,大大提升數據質量和可用性。
2.5.8 不著急建設數據中臺,等業務成熟之后再說
筆者見過很多企業剛開始拼命做業務,忽視數據中臺和數據體系的建設。等到業務日趨成熟,需要數據進一步提升業務價值時,它們發現數據維度不全,數據質量很差,大部分數據不可用,只能看著海量數據,卻望洋興嘆,無從下手。這時雖然數據量很大,但是大部分數據是無效數據。它們最后不得不把一切歸零,從頭開始啟動數據中臺的建設。
數據中臺建設是企業的數據戰略、以客戶為中心和大數據思維方式的集中體現。
(1)數據中臺建設越早越好,越早建設越能發揮數據的價值,否則大概率會重復“造輪子”,造成資源極大浪費。
(2)數據中臺建設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早啟動,早積累,早產出。
(3)數據中臺建設得越早,建設的復雜度越低,投入的資源越少。
2.5.9 建設數據中臺可以一蹴而就
“建設數據中臺可以一蹴而就”這句話存在以下兩個誤區。
一個誤區是建設很容易,可以一蹴而就。前面提到數據中臺的整體目標、建設路徑、與業務中臺的交互和融合等,涉及數據戰略、組織架構、人才建設、數據基礎設施、數據標準化、數據模型構建、數據平臺、數據智能、數據服務體系和數據管理等內容。建設數據中臺是一項體系性工程,耗時長,花費大,用人多,需要企業自上而下推動,需要企業勠力同心,才能實現數據中臺的真正價值。因此,建設數據中臺是一項復雜的工作,降低復雜度的方法有兩個:一個是分階段開展,另一個是遵循數據中臺建設的客觀規律和方法論。第3章會詳細介紹數據中臺建設的方法論。
另一個誤區是建設數據中臺只是一個階段性的任務,在任務完成后就可以一勞永逸。實際上數據中臺的建設是一項長期任務,遵循螺旋式建設、優化和迭代的規律,沒有終點。數據中臺需要不斷地優化數據資產、迭代數據服務、提升平臺性能,積累越豐厚,覆蓋面越廣,對業務的賦能作用就越大,越能發揮數據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