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稅收策劃36計(第2版)
- 莊粉榮
- 2122字
- 2021-09-30 19:18:00
策劃技巧之八:稅制差異爭取利用
【妙計提要】
經營思路巧設計,稅收策劃可得利;如遇一事兩政策,實務操作存差異。
【本計內容】
稅制是國家以法律或法令形式確定的各種課稅辦法的總和,反映國家與納稅人之間的經濟關系,是國家財政制度的主要內容。是國家以法律形式規定的各種稅收法令和征收管理辦法的總稱。稅收制度的內容包括稅種的設計、各個稅種的具體內容,如征稅對象、納稅人、稅率、納稅環節、納稅期限、違章處理。廣義的稅收制度還包括稅收管理制度和稅收征收管理制度。一個國家制定什么樣的稅收制度,是生產力發展水平、生產關系性質、經濟管理體制以及稅收應發揮的作用決定的。
世界各國政府規定的稅收制度千差萬別,每個國家都運用其政治權力在管轄的國境范圍內對企業或個人取得的各種收益進行課稅,所不同的是使用什么稅種、對哪些收益征稅、稅負高低如何。盡管各國稅法規定了不同的稅種,但所有稅種按課稅對象劃分,一般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直接稅,即按收益額和財產額課征的稅種,主要包括所得稅、資產利得稅、財產稅;另一類是間接稅,即按流轉額課征的稅種,主要包括預扣稅、周轉稅、增值稅、過境稅、財富轉讓稅、消費稅,等等。這里根據有關資料就主要稅種介紹如下。
其一,公司所得稅。
所得稅是政府對個人和公司收入征收的稅種。在國際上,所得稅是除關稅外各國應用最為廣泛的稅種,有些國家所得稅是政府收入的主要來源。不同國家或地區公司所得稅稅率高低不等,在百慕大地區和其他一些避稅港,其稅率為0,美國的稅率為35%,加拿大為29.12%,德國為45%,意大利為36%,英國為33%,而日本則高達51.4%。近年來,不少國家所得稅稅率有所下降,擴大本國企業在全球的競爭能力,給跨國公司創造更具吸引力的經營環境。如特朗普稅改將美國的稅率從35%降到21%。根據畢馬威國際會計公司的一項調查,從1996年以來,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和歐盟成員國的平均公司所得稅率分別從39%和37.6%下降到34.1%和34.09%。
其二,預扣稅。
預扣稅(withholding tax)是由東道國政府按支付給外國投資者的股利、利息、無形資產特許權使用費等所計征的稅種。例如,購買某國公司債券的外國投資者,在該國預扣稅為15%的情況下,從其投資的利息報酬中只能得到85%,其余15%則由債券的發行公司扣取作為預扣稅繳納給該國政府。預扣稅的征收會減少外國投資者的投資報酬,從而影響了長期資本的國際流動,因此通常需要簽訂國與國之間的雙邊稅收協定加以協調。
其三,周轉稅。
周轉稅是按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某個或某幾個環節上的周轉總額計征的稅種,世界各國通常都計征周轉稅,但計征的環節各有不同。如在加拿大,周轉稅是在生產完成時計征;在英國,周轉稅是在批發商品時計征;在美國,則在商品零售時計征;在德國,所有商品流轉環節上都要征稅,正因為如此,德國企業往往建成一體化的組織機構,盡可能減少周轉環節。
其四,增值稅。
增值稅是以生產經營和銷售的各個階段的新增價值為對象征收的稅種,在歐洲各國,增值稅是一重要的稅種。增值稅的計算有兩種方法,即增加法和扣減法。不同國家的增值稅稅率各不相同,即使在同一個國家,也會因商品品種的不同而不同。與其他稅種相比,增值稅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同一行業的產品由于不同的生產結構、流通方式而造成的重復課稅,并且便于征收。所以,在歐洲各國普遍采用,美國也不斷有人建議征收增值稅。
其五,過境稅。
過境稅是對進口商品以增值額為基礎所征收的稅種。征收過境稅的目的在于削弱進口商品在價格上的競爭力。因此,對進口商品所征收的過境稅,一般要參照本國類似商品所繳納的間接稅。
其六,轉讓稅。
轉讓稅是對納稅人之間的財富轉讓所征收的稅種,轉讓稅對企業決策有很大影響。在歐洲,由于轉讓稅較重,企業收購另一家公司時,往往只購買公司的部分股份而不是直接購買凈資產。
稅法是稅收制度的核心。在征稅過程中,國家依據稅法征稅,納稅人按照稅法納稅,因此,稅法是征納雙方共同遵守的準則,是征稅的基本依據。在稅法中,不僅要規定對誰征稅,對什么東西征,征多少,而且還要規定征納的程序和征管的方法。雖然稅法涉及的內容多,范圍廣,各個稅種的征收方法也不相同,但是,稅法都是由一些必不可少的要素所構成的。這些要素包括:納稅人、征稅對象、稅率、納稅環節、納稅期限、減稅免稅和違章處理等,其中納稅人、征稅對象和稅率是三個最重要的基本要素。
在不同的國家稅制存在差異,在同一個國家的不同時期其稅制也會存在差異,甚至在同一個時期同一個事項以不同的經營方式和模式操作在稅收上也會出現不同的結果。這是因為有些稅種中對于同一個經濟事項,可能存在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稅收政策規定,而這些稅收政策可能存在差異。即使是同一個經濟事項征收的同一個稅種,也可能課以不同的稅率。針對稅收政策的不同規定,納稅人可以根據自身生產經營的特點和具體情況,在分析適應不同的稅收政策將對自身產生影響利弊的基礎上,做出具體的決策:改變經營流程,改變操作機構,或者選擇不同的操作主體,從而使自己的稅收利益處于最佳狀態。
【案例注釋】
通過稅制差異和政策差異策劃稅收,需要對相關稅制和政策進行全面而系統的理解,從上述計策的內容上看,讀者可能還是感覺難以理解。因此,這里我們結合實際案例對有關計策的操作原理做一個簡要分析和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