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魏武揮鞭風(fēng)頭健

出身決定不了人生

出生于宦官家庭的曹操,最后終成大事。所以,出生不如意,不代表人生就不如意……

在王允誅殺董卓之前,扯起反對董卓大旗的,是“關(guān)東義軍”。其成員主要有東郡太守橋瑁(mào)、兗州刺史劉岱、河內(nèi)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zhòu)、后將軍袁術(shù),盟主則是渤海太守袁紹。

袁紹當(dāng)初逃出京城后,董卓原本要派人追殺,然而當(dāng)朝名士周毖等人勸阻說,袁紹只是不懂事罷了,也沒有什么大能耐。與其逼他狗急跳墻,反過來咬你一口,還不如讓他感恩戴德,將來好為己所用。董卓信以為真,便任命袁紹為渤海太守。

然而,由袁紹等人組成的所謂“關(guān)東義軍”,名為討國賊,實為搶地盤。大家都各懷鬼胎,沒有一個真心救國。

結(jié)果呢?董卓還在吃香的喝辣的,“關(guān)東義軍”已開始火拼。先是兗州刺史劉岱殺了東郡太守橋瑁,后是渤海太守袁紹干掉了冀州牧韓馥,然后再是袁紹和袁術(shù)互相拆臺。袁術(shù)的做法,是和北方的公孫瓚聯(lián)合起來鉗制袁紹;袁紹的辦法,則是與南方的劉表合作對付袁術(shù)。雙方都使用了遠(yuǎn)交近攻的策略,而他們居然還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

這一下,使原本就動蕩不安的漢朝變得更加動蕩。

眼見國難當(dāng)頭,民不聊生,而那幫家伙卻還在鷸蚌相爭,有個人實在看不下去,決定站出來,以一己之力,高舉義旗,討伐董卓,匡復(fù)漢室。

這個人,就是曹操。

說起來,曹操其實是最早起兵討伐董卓的人,早在中平六年十二月,也就是董卓廢立皇帝之后三個月,曹操便已在己吾(今河南寧陵)拉起五千人馬開始反董。然而,“關(guān)東義軍”成立后,居然沒有他的一席地位。

這并不奇怪,要怪只怪曹操出身不好。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曹操的祖父曹騰,是東漢末年宦官集團中的一員。父親曹嵩,是曹騰的養(yǎng)子。

出生于這樣一個時人最憎惡和蔑視的宦官家庭,加之少年時代的曹操不好讀書卻喜歡飛鷹走狗、圍獵比武,因此一般的士大夫沒把他看在眼里。但曹操從小機警,頗有權(quán)術(shù),亦非一般孩子可比。

一則流傳已久的故事說,曹操十歲時,獨自在河中游泳,突然間有條蛟龍向他逼來。曹操不僅沒有驚退,反而奮力進(jìn)擊,最后蛟龍無隙可乘,只得悄悄地游走了。曹操事后沒對任何人提起這事。后來有人看見一條大蛇,嚇得往后狂奔,曹操見了,不由得笑道:“我碰上蛟龍都沒有害怕,你這個人看見一條蛇怎么就怕成這個樣子呢?”眾人聽了,趕忙連聲追問,方才得知底細(xì),無不對曹操的勇敢感到驚異。

這樣的故事當(dāng)然是胡扯,更大的可能,是曹操得勢以后,為了讓自己從小看起來就“與眾不同”,從而編造了這樣一件“壯舉”。

其實小時候的曹操劣跡斑斑。

比如,因為曹操從小行為放蕩,其叔父曹褒很是看不慣,屢屢在曹嵩面前數(shù)落曹操。曹操得知后,又怕又恨,就想報復(fù)叔父。

一天,他遠(yuǎn)遠(yuǎn)瞅見叔父走來,便故意把嘴歪到一邊,臉扭曲得十分難看。

曹褒問:“你怎么了?”

曹操答:“我剛才突然中風(fēng)了。”

叔父當(dāng)真,趕快去告訴曹嵩。曹嵩聽了,吃驚不小,忙叫人去喊曹操,見曹操站到他面前并無異樣,就狐疑地問:“叔叔說你中風(fēng)了,好了嗎?”

曹操委屈地說:“我何曾中風(fēng),只因叔叔不喜歡我,就這么誣告我。”

以后曹褒再告曹操的狀,其父一律不聽,曹操也就更加自由自在了。

不過,青少年時代的曹操雖然調(diào)皮搗蛋,但志存高遠(yuǎn)。據(jù)說他有感于宦官弄權(quán),朝廷衰弱,國家將亂,便在一次登上華山時,感慨地寫下了“不戚年往,憂世不治。存亡有命,慮之為蚩”這樣的詩句,表現(xiàn)了其匡扶漢室的滿腔熱情和治世濟民的宏偉誓愿。

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抱負(fù),稍大后的曹操加緊習(xí)武健身,同時博覽群書以豐富自己的學(xué)識才干。史書記載,他最喜歡研究的是兵法書,還曾在廣泛涉獵各種軍事著作后,編成了《兵書接要》一書。

二十歲那年,曹操被任命為管理洛陽北城區(qū)治安的官員,雖然官不大,但他做得很認(rèn)真,一上任就命令部下特制了幾十根五色大棒懸掛在府門前,并發(fā)出命令:如果有人犯法,無論地位多高,都要用五色大棒伺候。

當(dāng)時正是蹇碩掌權(quán)時,其叔父仰仗他的勢力在洛陽城里橫行霸道,沒人敢管。有一次,這位叔父在曹操管轄的地區(qū)鬧事,觸犯了曹操的禁令,曹操不由分說,命人把他抓了起來。

蹇碩的叔父大喊大叫,說要告訴自己的侄子……話沒說完,已被按倒在地,五色大棒雨點般落到他的屁股上,這個罪大惡極的家伙也真禁不住打,沒多一會兒居然被打死了。

當(dāng)?shù)匕傩章犝f曹操打死了蹇碩的叔父,都拍手稱快,夸他是一個鐵面無私的好官。

然而曹操也因此得罪了蹇碩,被調(diào)離京城洛陽,去前線攻打黃巾軍。在戰(zhàn)場上,曹操立了功,升了官,又被調(diào)回了洛陽。這時,在朝中掌權(quán)的正是董卓,董卓看曹操很有能力,就想拉攏他,任命他為驍騎校尉,好讓他為自己賣命。

然而董卓生性殘暴,濫殺無辜,這讓曹操覺得不除此人,國無寧日,因此逃離洛陽,來到了陳留(今河南開封陳留鎮(zhèn))。在同族兄弟曹洪和夏侯惇等人的幫助下,曹操組建了一只五千人的軍隊,由他親自統(tǒng)領(lǐng)操練,準(zhǔn)備討伐董卓。

不過,曹操雖然率先扯起了義旗,喊出了討董的口號,但自己有幾斤幾兩,他自個兒還是清楚的,因此并沒有貿(mào)然進(jìn)攻董卓。

不久,“關(guān)東義軍”成立,曹操也加入了進(jìn)來。可惜由于前述出身之故,加之只有區(qū)區(qū)五千人馬,微不足道,曹操并沒有從中謀得一官半職,后來好不容易掙了一個奮武將軍的頭銜,還是袁紹看其可憐,賞的,而且還只是代理。

相比曹操,袁紹可就不一樣了。

袁紹,字本初,汝南郡汝陽縣(今河南商水)人。袁紹出身漢末名門“汝南袁氏”,自高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袁紹早年任中軍校尉、司隸校尉(監(jiān)督京師和京城周邊地方的監(jiān)察官),曾指揮誅殺宦官。這樣的出身和人生經(jīng)歷自然使他成為“關(guān)東義軍”盟主的不二人選。

然而,袁紹領(lǐng)導(dǎo)下的“關(guān)東義軍”實在令人不敢恭維。

應(yīng)當(dāng)說,在“關(guān)東義軍”組建之初,曹操對這個集團是抱有很大的希望,因此一而再、再而三地催促他們出兵。曹操甚至不惜以身作則,親自率領(lǐng)小部隊與董卓軍作戰(zhàn),差一點就戰(zhàn)死沙場,幸虧堂弟曹洪把馬讓給他,這才得以脫身。

然而怎么樣呢?

一天,曹操回到“關(guān)東義軍”所在的酸棗大營,卻只見關(guān)東軍十幾萬人,日日酒會夜夜笙歌。曹操悲憤地說:“我等以道義起兵,卻遲疑不敢前進(jìn)。如此失天下之望,我為諸君感到羞恥!”

沒有一個人聽見曹操在說什么,沒時間聽,也不愿意聽。

當(dāng)然,也沒人感到羞恥。

此時的盟主袁紹在忙什么呢?原來他在跟諸侯商量另立皇帝,選中的人是幽州牧劉虞。這就跟董卓沒什么兩樣了,因此被曹操嚴(yán)詞拒絕。曹操說:“董卓之罪,世人盡知;皇上微弱,正待救援。諸位跟我既然‘道不同不相為謀’,那就各干各事吧!”

消息傳到劉虞處,劉虞也拒不答應(yīng),袁紹這才作罷。

“關(guān)東義軍”首領(lǐng)之一的濟北相鮑信對曹操說,袁紹簡直無異于另一個董卓。既然力不能制,那就避其鋒芒,另謀發(fā)展吧。

鮑信的話與曹操的心思不謀而合。曹操終于明白,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只有自己強大,才能實現(xiàn)理想。因此,他決定先把自己變大變強,然后再來收拾山河。

于是,曹操開始了另一番謀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明县| 仪征市| 泗阳县| 平山县| 余干县| 连平县| 昌平区| 广平县| 宁津县| 吉安市| 木兰县| 行唐县| 大名县| 库尔勒市| 双辽市| 江陵县| 修文县| 商洛市| 上林县| 富民县| 泽库县| 兴山县| 赫章县| 海盐县| 澳门| 湖北省| 长白| 定结县| 贵港市| 浑源县| 隆昌县| 宁远县| 上思县| 垣曲县| 类乌齐县| 万安县| 兴业县| 介休市| 庄浪县| 蒙阴县| 扬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