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團隊管理實操修煉手冊(落地版)
- 王薇 管奇 饒美霞
- 21字
- 2021-09-27 12:19:09
第2章 知人善任:小團隊管理的基礎是識人用人
2.1 慧眼識才:把合適的人放到最合適的位置
識人用人是團隊管理的基礎,人對了事才能對,事做對了團隊才能出業績。因此,小團隊管理者最重要、最基礎的工作之一就是如何進行合理的匹配——讓合適的人干最合適的工作,在人力資源領域叫“人崗匹配”,主要體現在專業人干專業事,人盡其才,崗得其所。
由于小團隊人員有限,往往是一個蘿卜一個坑,必須讓每個人發揮特長,挖掘其最大的潛能,才能創造最高的績效。
王華是一家小型貿易公司銷售部的經理,近期通過面試招聘了一名區域銷售主管,在面試過程中了解到這名主管在其他公司曾經業績突出,王華對其寄予厚望,安排其帶領五名業務員去開拓新的市場業務,可兩個月下來,業績慘淡。后來王華通過分析發現,問題在于此人的能力與崗位需求嚴重不匹配。在面試甄選的時候看重的是他的業務能力,但其帶領團隊的能力極差,而這恰恰是這個崗位最需要的關鍵能力。
相信很多管理者在選人、用人方面都會遇到類似的困擾,感覺某位員工是個人才,但就是在現有位置做不出成績。小團隊管理者在選人、用人時必須進行合理的配置,謀求人與事的適當配合,實現員工能力與崗位需求的良好匹配,使合適的人干合適的工作,才能發揮其最大的效用。
1.小團隊選人標準:價值觀>個人能力
要做到人崗匹配小團隊管理者首先要學會有效識人,要明確選人的標準。
不同的公司,選人、用人的標準是不一樣的,比如京東的劉強東認為,公司在選擇人才的時候,價值觀是放在第一位。在京東,那些能力強但價值觀與公司不匹配的員工,被歸為“鐵銹”,對公司的文化和團隊文化的破壞性最強,需要第一時間被淘汰。無獨有偶,在阿里巴巴的用人體系中,績效和價值觀各占50%,那些績效很強但是價值觀與公司不匹配的員工,被歸為“野狗”,也是要被首先淘汰。
在小團隊用人方面,短期來說可能會看重員工的能力,這樣的員工能快速給團隊帶來業績。但從長遠來看,應強調價值觀>個人能力。因為,在小團隊里,如果團隊成員們的價值觀嚴重不一致是很難走長遠的,有可能導致團隊內的壞情緒及內耗,甚至會導致員工的離職。如果一個小團隊經常性有人離職,這對團隊在職成員來說是非常敏感的,因為小團隊總共就那么幾個人或者十幾個人,誰進來,誰離開了,大家都看得很清楚,這種人事上的變動容易被關注,被放大。尤其是部分能力強、影響力大的員工與團隊的管理者存在較大意見分歧而離職時,有可能他會把團隊內大部分員工帶走,這是很危險的。
所以說,小團隊用人,價值觀比能力更加重要。
2001年的時候,阿里巴巴的規模并不很大,還算小團隊,就開始對使命感和價值觀實行了考核,把其與獎金掛鉤。當時,阿里巴巴有個決定生死存亡的討論。那時,擺在他們面前的是要選擇走哪條路——到底要不要給客戶回扣?要知道,當時阿里巴巴很困難,急需要找到客戶。但他們最后決定:我們這個公司就是不給回扣。在馬云看來,給回扣違背了阿里巴巴的價值觀。三個月后,業績最佳的兩個銷售人員給了回扣,馬云立刻將他們開除了。
在優秀的管理者眼里,價值觀大于個人能力。
2.如何在面試時看準人
由于人是復雜的,團隊管理者在面試過程中看到更多的是候選人外在的相貌、談吐、學歷、經歷等基本情況,而很難看到深層的特質,這需要管理者在面試的時候刻意觀察,通過科學的面試工具、方法來有效鑒別合適的人才,并通過試用期來繼續觀察候選人深層次的特質。
實戰工具1:VKSAPM識人法
VKSAPM識人法是小團隊管理者用來考察候選人可參考的六個維度,分別是價值觀(Values)、專業知識(Knowledge)、專業技能(Skills)、綜合能力(Ability)、個性特質(Personality)、求職動機(Motive),如下圖所示。

VKSAPM識人法
但對于團隊中不同崗位的候選人考察的維度可以有所側重,比如管理類崗位招聘側重考察價值觀、綜合能力和個性特質等;技術類崗位招聘側重考察專業知識、專業技能、求職動機等;一線普通員工側重考察求職動機、專業技能等。
實戰工具2:面試中的STAR模型
STAR模型是用來測評候選人曾經行為的工具,根據候選人曾經的行為可以深入評價他的特質,預見他未來可能做出的行為,如下圖所示。STAR面試法是目前業界最佳的面試法之一,其中S代表Situation(情景),指候選人過去工作的背景情境;T代表Task(任務),指候選人過去曾經承擔的工作任務或角色;A代表Action(行動),指候選人在過去工作中具體的操作和執行;R代表Result(結果),指候選人過去曾經做出的成績。用一句話來概括這個面試方法:在什么情況下,承擔什么任務,采取什么行動,最后的結果如何。運用STAR面試法,通過候選人的回答來判斷他深層次的特質,并且這個提問是現場臨時發起,基于候選人過去的經歷來做的提問,更具真實性,屬于典型的行為面試法。

面試中的STAR模型
例如,某人來你們部門面試銷售崗位,簡歷上寫著其做過很多類型的銷售工作,業績也很突出。面試官可以選擇恰當的方式來詢問以下問題。
(1)請問你在過往的銷售工作中遇到最難的一個銷售項目是哪個?有什么樣的背景?(情景)
(2)這個銷售項目的目標是什么?你在項目中負責什么?你的任務目標是什么?(任務)
(3)為了達到你的任務目標,你都做了哪些工作?你是如何化解這個項目中的難點的?(行動)
(4)這個銷售項目最終結果如何?你的任務目標完成得如何?你對結果怎么看?(結果)
另可增加補充提問:你覺得對你自己做出的這個結果滿意嗎?如果不滿意你認為有哪些問題和不足?如果這個銷售項目再讓你重新做一次,你會如何改進?
3.能崗匹配是關鍵,匹配比優秀更重要
知人善任的核心是“能崗匹配”,能崗匹配包括:知人—知崗—人崗匹配三部曲,知人是前提,知崗是保障,人崗匹配是關鍵。
作為小團隊管理者要樹立兩個理念。
(1)沒有不好用的員工,只是沒有把他放到合適的位置而已。千里馬馳騁疆場,但耕地不如牛;如果讓牛像馬一樣去疆場奔跑,那遲早也會被累死。這是典型的沒有認識到它們的優劣勢,放錯了位置。
(2)職位是為普通人設計的,而非圣人。在團隊中設計職位時,要科學合理,不能讓崗位設計太復雜,設置出一些“只有天才才能勝任的崗位”;也不能把崗位設計得太簡單,讓待在崗位的人員太清閑。同時,崗位的設置要有挑戰性和提升的空間,有趣味性、有挑戰的工作更符合90后、00后員工的特性;有提升的空間是讓員工能看到希望,方便后期幫助員工實現職業生涯規劃。
實戰工具:人職匹配模型
每個員工都有著各自的能力,創造獨特的價值;而每個職位有著其獨特的崗位要求,組織也會賦予其相應的崗位報酬。當員工的能力與職位的要求相匹配時,才能真正做到人盡其才,崗得其所,員工的能力才能真正發揮,從而創造有效的崗位價值,如下圖所示。

人職匹配模型圖
職場是一個價值交換的道場,當員工的能力達到組織要求時,組織滿意;當組織給予員工的回報讓員工滿意時,員工幸福;這是員工與企業共贏的一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