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詩三百首詳析(人文傳統經典)
- (清)蘅塘退士編選 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部注析
- 807字
- 2021-09-24 14:39:45
佳人
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15]
自云良家子,[16]零落依草木。
關中昔喪亂,[17]兄弟遭殺戮。
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18]
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燭。[19]
夫婿輕薄兒,[20]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時,[21]鴛鴦不獨宿。
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
侍婢賣珠回,牽蘿補茅屋。[22]
摘花不插發,采柏動盈掬。[23]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24]
【解析】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六月,杜甫由左拾遺降為華州司功參軍。第二年七月,他毅然棄官,拖家帶口,客居秦州,在那里負薪采栗,自給度日,《佳人》就寫于這一年的秋季。
這個亂世佳人,獨自幽居在空谷之中。自稱本是良家女子,亂世之中,無所依傍,故而只能零落孤苦,托付于此間草木。關中喪亂,導致兄弟們慘遭亂兵殺戮。雖然他們曾經身居高官,但戰亂之中,尸骨都不得收取。世情冷淡,諸般事也就隨之急轉而下了,仿佛飄搖之燭光。夫婿是一個輕薄的人,納娶如花似玉的新人,從此如鴛鴦雙棲,但見那新人之笑,哪聞我這舊人之哭。佳人住在空谷之中的獨守,如山中泉水般清澈,而一旦這泉水出山去往世間,就必然會轉為渾濁。等著婢女賣珠而返,自己牽來藤蘿修補茅屋。摘來許多花朵,而不將之插在發鬢之上;采來很多松柏,滿滿掬捧在懷中。天氣漸漸寒冷,衣袖顯薄。日暮之時,獨自倚在挺拔的竹林之畔,站成風景。
由于“佳人”這種意象,在中國傳統的詩文中常有隱喻的作用,比如《離騷》之中有“香草美人”之喻。因此,關于這首詩的作意,一向有爭論。有人認為全是寄托,有人則認為是寫實,但大部分折中于二者之間,也就是說,可能的確存在這樣一位佳人,杜甫是借她的故事來道盡自己亂離之辛酸。杜甫身逢安史之亂,身陷賊手而不忘君國;對大唐朝廷,竭盡忠誠,竟落得降職棄官,漂泊流離。但他在關山難越、生計困窘的情況下,也始終不忘國憂。這樣的不平遭際,這樣的精神氣節,可嘉可嘆,與這首詩的女主人公很有些相像。從某種程度上說,杜甫的《佳人》也不妨看作是一篇客觀反映與主觀寄托相結合的詩作。